一支鋼筆見証“日本八路”(民族記憶·你不知道的抗戰故事)--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一支鋼筆見証“日本八路”(民族記憶·你不知道的抗戰故事)

本報記者 楊明方 張 洋

2015年08月28日09: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日前,記者收到一封讀者來信,題為《一支鋼筆裡的抗戰故事》。這支鋼筆,原來的主人田中曾是一名侵華日軍少尉軍官,被八路軍俘虜后,逐漸認識到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后來成為一名堅定的“反戰聯盟”戰士,並參加了八路軍。

近日,我們與這支鋼筆的保存者馬明訓來到山西太原,拜訪百歲八路軍老戰士馬捷。馬捷老人是馬明訓的大伯,也是“日本八路”傳奇故事的親歷者。

“日本八路”在中國留下的唯一遺物

黑筆筒,大筆帽,金色的筆尖閃閃發光。這是一支登喜路豪華鋼筆,由英國DUNHILL與日本NAMIKI公司聯合制造,筆尖上仍然能清晰地看見“MADE IN JAPAN”等字樣。

馬明訓說,小時候聽大伯說這支筆是一個“日本八路”送給他的。“當時很好奇,總聽說日本鬼子,怎麼還會有‘日本八路’呢?”

馬捷,1916年7月生於河北省蠡縣,1938年參加革命,先后在冀中肅寧縣動委會、冀中軍區回民支隊、晉察冀北方分局敵工部任職,后任冀中第七縱隊敵工部副部長。

1943年的一天,馬捷收到一個小包裹,裡面是一支鋼筆,還附有一封書信。信中寫道:“馬部長,您洗刷了我骯臟的靈魂,讓我認清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行徑,我願意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飽受戰爭蹂躪的中國人民做點事,以救贖我犯下的滔天罪行。”信的署名是田中。

田中曾是一名日本少尉軍官,被俘后,馬捷帶領敵工部同志,一方面積極給予生活上的照顧,另一方面對他進行教育和感化。慢慢地,田中認清了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本質,不僅積極參加“反戰同盟”等組織,后來又參加了八路軍。

馬捷和田中建立了很深的個人友誼。在一次戰役中,馬捷身負重傷,田中一口氣將馬捷背到后方安全地帶。馬捷曾代表組織多次與田中談話,表示可以交換戰俘的方式讓其返回日本,但田中堅定表示要跟著八路軍。

不幸的是,田中在一次戰斗中又被日軍俘虜,並被處決。

得知噩耗,馬捷和戰友們含淚為田中舉行了追悼會。這支鋼筆,是這位反戰英雄“日本八路”在中國留下的唯一遺物。

敵后戰場“反戰同盟”盟員曾達1000余人

在山西太原桃園北路一個普通的機關宿舍小區裡,我們走進馬捷老人家裡。就在前一天,兒孫齊聚一堂,給他過了百歲生日。

“他們想採訪您的抗戰經歷,了解一下那個送您鋼筆的日本朋友田中!”馬明訓在老人耳邊大聲說道。

一聽“田中”二字,老人雖已不能開口講話,但將鋼筆緊緊地握在手裡,高高地舉起,仿佛一下子又回到戰火紛飛的年代……

抗戰初期,八路軍發布優待俘虜“六項命令”:一、不殺敵軍俘虜,優待俘虜﹔二、不取俘虜財物,唯軍用品應沒收之﹔三、醫治敵軍傷兵﹔四、在可能條件下,將俘虜放回,並給路費﹔五、願在我部隊服務者,給予適當工作﹔六、不干涉俘虜的宗教信仰。1938年,毛澤東主席在《論持久戰》中強調指出:“對於日本士兵,不是侮辱其自尊心,而是了解和順導他們的這種自尊心,從寬待俘虜的方法,引導他們了解日本統治者之反人民的侵略主義。”

在中國反法西斯戰場,特別是在八路軍、新四軍部隊裡,有一批日本軍人被俘虜后,經過教育感化,摒棄長期熏染的軍國主義毒素,建立起“反戰同盟”等組織。據記載,到1945年8月,敵后戰場“反戰同盟”先后發展建立了2個地方協議會、4個地區協議會、20個支部,盟員達1000余人。他們有的從事對日軍士兵的喊話和宣傳工作,有的協助八路軍開展改造俘虜工作,有的則直接拿起武器與日本侵略軍進行面對面的戰斗,不少人為此獻出了生命。

今天,我們不應忘卻這支特殊的隊伍。

(責編:曾偉、盛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