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8日09: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華南抗日游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東以及廣西多支人民抗日游擊隊的總稱,后來發展為廣東省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廣東省瓊崖游擊隊獨立縱隊、廣東省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廣東省人民抗日解放軍、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韓江縱隊等人民抗日武裝力量。
【回放】
發動“省港大營救”,打破“鐵壁合圍”,粉碎“萬人掃蕩”,華南游擊隊如同插在敵人胸口上的一把尖刀,在華南地區不斷給日寇以沉重的打擊。
從1941年12月開始,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同時佔領香港。東江縱隊即派出力量進入香港、九龍地區開展城市游擊戰,得知有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滯留港島,處境十分危險。東江縱隊克服重重困難,先后從香港救出700人,對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943年1月至10月,東江縱隊主動出擊,拔除了廣九鐵路沿線的一批據點,掐斷了廣九鐵路這條日軍華南運輸“生命線”。1943年11月中旬,氣急敗壞的日軍為了打通這條“生命線”,出動七八千人,在空軍的配合下對嶺山抗日根據地實行大規模掃蕩,下旬又對陽台山抗日根據地實行“多路圍攻”。東江縱隊集中兵力殺傷一部日偽軍后,巧妙地跳出包圍圈,轉向外線襲擊敵人,經過一個多月的頑強戰斗,徹底粉碎了日軍大規模掃蕩,收復大片失地,使廣九鐵路兩側的解放區連成一片,卡住了日軍南線交通運輸的咽喉。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為了把海南島變成支撐起太平洋戰場的中轉站和供給基地,從1942年5月至1944年春,集中其侵瓊的幾乎全部兵力,對瓊崖縱隊和瓊崖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蠶食”和“掃蕩”。日軍在抗日根據地實施慘絕人寰的“搶光、殺光、燒光”的“三光政策”,將多個村庄列為“無人區”,組成多股“討伐隊”,分路深入根據地腹地尋找瓊崖縱隊主力,企圖圍殲。
瓊崖縱隊戰略上採取內線軍民堅壁清野,外線部隊打擊敵人的方針,戰術上廣泛開展伏擊戰、夜襲麻雀戰,不斷打擊敵人、消耗日軍。近兩年間,瓊崖縱隊和抗日軍民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反“蠶食”、反“掃蕩”戰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僅犧牲的指戰員就達數百人。同時在進行的400多次作戰中,斃傷日偽軍1000多人,自身力量從1500多人發展到4000多人,為瓊崖地區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創造了條件。
【今天】
隨著軍事力量的改編和重新部署,如今駐守在祖國南大門的海南省軍區某海防團機槍連成為了華南抗日游擊隊唯一保留下來的連隊。
這支當年被譽為“英勇善戰連”,創造瓊崖縱隊傳奇的連隊,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擎旗幟,大步前行。“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瓊縱精神已融入了官兵血脈,堅定傳承,歷久彌新。
滄海橫流看本色,緊要關頭見精神。近年來,連隊數十次參加抗擊台風、洪水,扑救山火,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和奧運火炬傳遞安保等重大活動,完成任務出色,被譽為大特區“傳統育人、科學建連”的一面旗幟。
該連在團隊“當瓊縱傳人、做打贏尖兵”群眾性練兵中,先后涌現125名“瓊縱精武之星”。戰士梁章俊以連隊“特等戰斗英雄”羊本良為偶像,刻苦鑽研專業技能和基礎體能,先后6次打破團隊2個課目紀錄,義務兵期間兩次榮立三等功。如今,“英勇善戰連”在一批素質過硬、能力突出的軍事訓練骨干帶領下,連續斬獲省軍區比武競賽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