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8日09: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現第31集團軍某團二營四連的前身——八路軍129師769團十連利用夜暗,秘密潛入日軍機場,擊毀敵機24架,創造了步兵擊毀飛機的戰斗范例。88年斗轉星移,作為一支誕生於黃麻起義、與人民軍隊同歲的英雄連隊,“聽黨話跟黨走、攻必克戰必勝”的連魂始終傳承,先后參加100余次戰斗,7次被授予榮譽稱號。
【回放】
一小時戰斗,炸毀二十四架敵機。
1937年10月上旬,日軍從晉東、晉北兩路鉗擊太原,形勢十分危急。10月10日,已經進至山西太原的129師先頭部隊769團奉命從原平東北側擊從雁門關向忻口進逼的日軍。
南邊忻口方面炮聲隆隆,日軍飛機經常出沒。團裡查明陽明堡西南約3公裡處確有一個日軍飛機場。機場內構筑有掩體、地堡、掩蔽部,周圍有鐵絲網。飛機場裡隻有一股日軍守衛部隊,約200人,防備較為疏忽。分析敵情后,部隊決定夜間出動突襲機場。團部命令三營為突擊營,負責襲擊機場。
10月19日夜,各部進入預定陣地。第三營營長趙崇德決定,以第十連和第十一連兩個步兵連隊組成突擊隊。為避免夜間行軍驚動日軍,官兵一律輕裝。他們用鐵剪剪開鐵絲網,從東西兩側神不知鬼不覺地摸進機場。
一個小分隊到達距飛機約30米時,突然與日軍哨兵遭遇。十連沉著應戰,在連長楊萬興的帶領下,向日軍展開猛烈的火力突擊。“向飛機肚裡甩手榴彈!”趙崇德營長高喊道,官兵們紛紛集中炸藥和手榴彈往日軍飛機上扔。
此時,日軍守備部隊聞訊沖出來發起瘋狂反扑,敵我先后進行了3次慘烈的肉搏戰。有的戰士把所帶手榴彈綁在自己身上,扑進敵人中間,與敵人同歸於盡﹔有的戰士為了盡快炸毀飛機,抱著炸藥包,爬上飛機就拉開了導火索,與敵機同歸於盡。
經過一個小時的激戰,769團以傷亡30余人的代價,斃傷日軍100余人,摧毀敵機24架。劉伯承得知后稱贊769團:首戰告捷!打得漂亮!戰后,十連被八路軍129師授予“戰斗模范連”榮譽稱號,連長楊萬興被評為“戰斗英雄”。
【今天】
在“紅四連”的字典裡從沒有“難”字。
近年來,團裡為適應部隊轉型發展需要,給連隊賦予了由傳統單一型步兵向現代特戰尖兵轉型的任務。
除了基本訓練外,四連還利用長途拉練、夜間訓練等時機,在夜幕下將部隊拉到密林、荒原等復雜環境行軍宿營﹔在暴雨、酷暑等惡劣氣象條件下訓練,隻發少量食品和飲水,以班為單位拉到人煙稀少、毒虫毒蛇較多的山岳叢林地域進行野戰生存訓練,鍛煉官兵自救求生的本領、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臨危不懼的心理素質。
“‘紅四連’的字典裡從沒有‘難’字。”連長章星介紹。面對轉型帶來的巨大挑戰,連隊果斷把爆破、獵殺、攀登等特戰化技能納入訓練計劃,通過把官兵拉入生疏地域與“藍軍”過招的方式大膽磨練。同時,連隊大膽創新訓法,為每名戰士增加信息化裝備操作、外軍知識、戰場外語等學習內容,讓大家強大思想。
不久前,師裡組織紅藍對抗,導演部帶著“藍軍”與7個步兵營逐營較量。四連全體官兵奔赴演練場,他們偵察發現,“藍軍”依山布陣、易守難攻,正面強攻不行。連長章星果斷決策,由指導員帶隊組織正面佯攻,自己帶著一個特戰小分隊大膽穿插。經過幾個小時翻山越嶺,他們迂回到“藍軍”背后,對他們的指揮所來了個“一鍋端”。四連所在營因此成為7支參演“紅軍”中唯一取勝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