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白刃格斗英雄連”:永不卷刃的刺刀(不朽的英雄番號)--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百團大戰“白刃格斗英雄連”:永不卷刃的刺刀(不朽的英雄番號)

本報記者 倪光輝

2015年08月27日09: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原標題:永不卷刃的刺刀(不朽的英雄番號)

  “白刃格斗英雄連”誕生於抗日烽火中,前身是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一縱隊二十五團八連,組建於1938年1月,目前所在部隊為成都軍區第14集團軍某旅。

  【回放】

  戰斗一個多小時,其中白刃格斗半個多小時。

  為打擊日寇的“囚籠政策”,影響全國戰局,反對國民黨的妥協投降,八路軍於1940年8月,以105個團約40萬人的兵力,對華北敵軍展開了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作戰。八連所在的決死隊第一縱隊二十五團被光榮賦予了破襲正太路,斷敵交通命脈的任務。八連被安排到團指揮所駐地大洛坡,負責保衛團指揮所、炊事人員和地方群眾安全。大洛坡是一個40多戶人家的村庄。村東北角上有一個像饅頭的小土丘,高4米多,村的形狀排成“一”字形,易攻難守。

  拂曉,八連炊事員張生旺從溝底挑水剛上到村口,發現高粱地裡有敵人活動,便飛快向部隊報告。正在指揮所的團參謀長李懋之立即指揮八連反擊偷襲之敵。狡猾的敵人見偷襲不成,隨即進行強攻。他們仗著火力優勢,氣勢洶洶殺了過來。

  連長任尚琮當即率一排、三排搶佔村東北高地,進行阻擊。指導員張萬清率二排直扑村東南抗擊敵人。二排邊跑邊上刺刀,剛出村口,一群日本鬼子端著刺刀迎面扑來,相距近10米。危急時刻,張萬清高聲大喊:“同志們,殺敵立功的時候到了,跟我沖呀!”戰士們個個像猛虎一樣沖上去,與敵展開激烈的白刃格斗。沖殺聲和刺刀的撞擊聲交織在一起,震撼著大地。六班一個戰士被刺中腹部仍英勇頑強,死死抱住一個日本鬼子,用牙齒咬斷其咽喉,最后與敵同歸於盡。

  敵人被牢牢阻在村口,一時停滯不前。惱羞成怒的敵人架起機槍,向二排猛烈開火。張萬清和二排排長毛佔緒身負重傷。鬼子見我傷亡增多,氣焰囂張,步步緊逼。“上刺刀!”關鍵時刻,連長任尚琮率一排從側翼向敵猛沖下來。敵我雙方混戰在一起,打得難解難分,勇士們用大刀砍、用刺刀刺,接連殺了七八名鬼子。張萬清身負重傷,依然沉著勇敢地指揮戰士堅持肉搏戰。

  這場反偷襲戰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其中白刃格斗半個多小時,擊斃日寇小隊長和40多名日軍,繳獲輕機槍兩挺、步槍48支、手槍一支,以及許多彈藥,勝利完成了保衛團機關的任務。戰后,八路軍總部授予八連“白刃格斗英雄連”榮譽稱號,連隊“白刃格斗”的名聲不脛而走。

  【今天】

  發揚“白刃格斗”精神,爭做不卷刃的刺刀。

  烽火年間,革命前輩憑借“白刃格斗”精神,屢創佳績﹔和平年代,“白刃格斗”精神是否依然有用?這個問題曾困擾過連隊官兵。

  一些青年官兵認為,隨著戰爭形態演變,依托高科技武器裝備、智能化作戰平台展開激烈較量,是未來戰爭的主要形式,近距離作戰、白刃格斗的概率越來越低,練刺殺純屬浪費時間。

  官兵的疑義引起了部隊領導的深思。由於受成長經歷、生活閱歷和認知程度等影響,一些官兵對“白刃格斗”精神理解不深不透,認知出現偏差,但“敢打硬仗、不怕犧牲、誓死殺敵”的“白刃格斗”精神是革命先烈在戰爭年代用鮮血凝結而成的,必須堅持好、傳承好、發揚好。為此,部隊及時召開“弘揚優良傳統、強化血性虎氣”專題討論辨析會,讓官兵在“台上台下互動、場內場外引導、案內案外解惑”中澄清疑惑困擾。

  去年5月,雲南安寧發生森林火災,部隊奉命緊急馳援。其間,“白刃格斗英雄連”所在營“90后”士兵張東亮、袁異波、何靖國本可以留守,卻主動請戰參加扑火救災。一到火場,他們就戰斗在火情最重的2175高地,直至突遇雷擊,付出了年輕的生命。去年8月,魯甸抗震救災,戰士張子健連續奮戰4天暈倒在廢墟上,醒來后還要繼續救人﹔上等兵余才皓,在奶奶、嫂子和侄女被地震吞噬的情況下,一直奮戰在救災一線。

  近年來,連隊先后6次被授予“榮譽稱號”,2次榮立集體一等功,3次榮立集體二等功,7次榮立集體三等功。

(責編:曾偉、盛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