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5日06:48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本報訊(記者 李澤偉)國務院昨天公布了第二批10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民政部也同時公布了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和第一批名單相比,此次公布的名單同樣包括了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國民黨軍隊等不同群體的抗戰英烈,還有外國友人以及犧牲在外國的我國烈士。此外,上海滬江大學校長劉湛恩等多位非軍隊系統的烈士也有入圍。
援華國際友人以蘇美飛行員為主
去年9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民政部也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當時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今后我國還將擇機陸續公布幾批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和抗日英烈名錄。時隔一年,新一批名單就出爐了。
按照慣例,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的遴選,會綜合考慮英烈的抗戰事跡、犧牲情節和社會影響力等。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今年的這些英烈涵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各個方面,包含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游擊隊、東北抗日聯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國民黨抗日將士,民主愛國人士和援華國際友人等不同群體的代表。援華國際友人以前蘇聯和美國的空軍飛行員為主,包括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隊員弗蘭克·席爾等6人。除了犧牲在我國的外國友人,也有犧牲在外國的烈士,比如印度尼西亞抗日反法西斯同盟主席周斌,他接受組織委派到東南亞發展抗日力量,不幸被殺害。
時間從1932年到1945年
除了單個烈士,名單還包括了6個烈士群體,比如1941年蘇村阻擊戰中的126名烈士。他們是八路軍第115師教導三旅特務三營,在1941年初日軍對魯西抗日根據地的掃蕩中戰斗犧牲。
從時間跨度上,覆蓋了從日軍侵犯東北開始到抗戰結束犧牲的烈士。名單中的第一人馬興周,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第16路軍參謀長,在1932年與日軍的一次遭遇戰中犧牲。名單中最后一位烈士是新四軍蘇中軍區第6軍分區副司令員薛惠民,他在距離抗戰勝利4個月時病逝。
烈士名錄知名度降低
與去年公布的烈士名錄相比,今年的這批烈士名單在知名度上略低。去年的名單中,共產黨方面包括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新四軍副軍長項英等,國民黨方面則包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5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等高級將領,這些都是公眾耳熟能詳的著名抗日將領。今年的名單中,犧牲將領的級別和知名度有所降低,基本沒有類似張自忠這樣的集團軍司令、佟麟閣這樣的軍級將領,更多是中層或基層軍官,比如路景榮、解固基、雍濟時、蔡如柏這四位都在1937年犧牲,他們分別在國民革命軍四支不同番號的部隊擔任團長。相關軍事專家分析,這也符合名單認定的規律,左權、張自忠這樣知名度較高的將領,由於認知度較高,在確定烈士資格時也很容易認定,因此會最早入圍,更多的知名度較低的普通將領則由於歷史資料認定等,需要更多的時間。
烈士名單絕大部分為八路軍、國民黨軍隊等軍隊將士,但也有不少非軍隊系統的人士入選。比如上海滬江大學校長劉湛恩,這位愛國的大學校長在1938年被日本特務暗殺,而大眾日報社通訊部部長郁永言在1941年的日軍掃蕩中犧牲,他也是中國新聞史上著名的烈士。
釋疑
為何第二批抗戰英烈名單比首批多一倍?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昨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此次公布的第二批名錄由民政部會同軍地14個部門歷時半年多時間經資料搜集、遴選編纂、核實論証等多項工作后確定。
25個省實地查看抗戰紀念設施
竇玉沛指出,前期由各地各部門推薦上報、網上征集等方式,后期聯系國家檔案館等查閱相關檔案資料和史料書籍,核實英烈生卒、履歷、犧牲情節,並安排專人赴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實地查看抗戰紀念設施、遺址的實際情況,在最終確定名錄前還組織中央黨史研究室、社會科學院、軍事科學院、中華英烈褒揚事業促進會等單位的專家對名錄進行集中研究討論,並征求相關部門和各地意見。
竇玉沛透露,為確定名單,民政部先后查閱相關檔案資料和史料書籍2300多份(冊),核實英烈生卒、履歷、犧牲情節等重要信息2.88萬條,撰寫事跡和簡介72萬多字。不過他表示,由於時間久遠及戰爭原因,許多抗日英烈的原始資料和事跡沒有得到完整保存和記載,名錄中也有可能存在個別英烈的出生時間、部隊番號等信息與有關資料記載不一致的情況,請社會各界通過電子郵箱(kangriminglu@163.com)提出意見。
抗戰英烈事跡突出堪為后人楷模
昨日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有100處,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有600人,均多於去年9月公布的第一批名錄,其中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由去年的300人變成600人。
竇玉沛表示,第二批比第一批的數量多了一倍,並不是標准降低的問題。他指出,兩批名錄遵循同樣的遴選原則,第一批少一些主要是因為第一批公布前的研究、論証、挖掘時間相對較短,此次時間相對從容。他介紹,遴選著名英烈和英雄群體遵循三個標准:抗戰事跡突出﹔犧牲情節壯烈﹔具有較大影響,堪為后人楷模。紀念設施的遴選標准也是三個:一是紀念抗日戰爭中重大事件的設施﹔二是為紀念重要戰役戰斗修建的設施﹔三是為紀念抗戰中作出突出貢獻的著名人物修建的設施,同時兼顧紀念設施的保護現狀和利用情況。
83萬座散葬烈士墓得到搶救性保護
竇玉沛昨日介紹,對沒有列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和遺址的,將採取分級保護的原則,由省、市和縣進行保護。他透露,近年來對散葬的烈士墓和零散的紀念設施,中央財政已投入68億元,加上地方財政的投入,總投入超過100億元。到目前為止,已有83萬座散葬烈士墓和13700多處零散的烈士紀念設施得到了搶救性保護。
對列入國家級的抗戰紀念設施和遺址,竇玉沛表示,已經納入到中央財政專項轉移支付支持范圍的,按照現行渠道繼續給予支持﹔沒有納入到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支持范圍的,近期中央財政將撥出專項經費予以支持。另外,對於國家公布的,包括第一批、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和遺址,國家有關部門也將逐步納入到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的支持范圍,安排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予以支持。
焦點
6000國民黨抗戰老兵都會領到補助和紀念章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昨日首次透露了參與過抗戰的國民黨老兵人數。據他介紹,目前民政部門直接服務保障的抗戰老戰士有5萬多人,另有參加過抗戰回鄉務農的國民黨老兵約6000人。不過該人數並非目前健在的全部國民黨抗戰老兵。
9月3日是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中央為此安排了一系列紀念活動。竇玉沛介紹,走訪慰問抗戰老戰士是其中重要一項,走訪的抗戰老戰士包括民政部門直接服務保障的抗戰老戰士5萬多人,另有參加過抗戰回鄉務農的國民黨老兵約6000人。竇玉沛表示,6000多人是民政部所掌握的數字,並非全部。“因為民政部所服務保障的抗戰老兵一般都是在鄉的,如果他后來到地方參加工作,享受離退休待遇,可能就由其他相關部門來統計了。”據他介紹,民政部特別安排副部長鄒銘帶隊赴正面主戰場之一的湖南長沙走訪慰問抗戰老戰士。
8月上旬,民政部曾與財政部聯合下發通知,對部分健在的抗戰老戰士、老同志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發放標准為每人5000元。這是中央首次提出向國民黨抗戰老兵發放生活補助,竇玉沛昨日確認,收到一次性生活補助的國民黨抗戰老兵將有6000多人。
對獲得一次性補助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的標准,竇玉沛說:“參加過抗戰后來在解放戰爭中起義投誠,或者參加完抗戰回鄉務農了,像這樣的抗戰老兵我們全部進行發放。”他表示,“一個人5000塊錢,我們就按照這樣的標准,有一個算一個,由中央財政撥付。”
竇玉沛昨日還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強調,“在這次紀念活動中,從走訪慰問到發放生活補助金、發放紀念章,再到邀請到北京參加紀念大會等系列活動,都包括了國民黨的老兵。”
他表示,不論是發放5000塊錢的生活補助,還是發放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都包括了國民黨的抗戰老兵。民政部直接服務的5萬多抗戰老戰士和6000多國民黨抗戰老兵,也都會領到紀念章。他還透露,紀念章發放是由民政部負責統計數量,上報給中宣部,然后再發放給各省,由各省負責頒發。
鏈接
為何一次性補助僅惠及部分抗戰老兵?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昨日透露,目前,對部分抗戰老兵的一次性補助已經由中央財政下達到各地,各地正在抓緊落實,確保9月底前將補助金全部發放到老戰士、老同志手中。
為何此次一次性補助僅惠及“部分”?竇玉沛解釋說,抗戰老同志、老戰士目前由多個部門服務管理,中組部、人社部以及國資委國有企業都負責管理一部分抗戰老同志、老戰士,“民政部服務管理的基本上都是在鄉的老戰士,在農村務農的老戰士,還有一部分移交給民政部門管理的軍隊離休干部和無軍籍職工,所以民政部在下發文件的時候,用的是‘部分’,因為我們管的不是全部。”
他介紹,據統計,目前民政部門直接服務保障的抗戰老戰士有5萬多人,另有參加過抗戰回鄉務農的國民黨老兵約6000人。竇玉沛認為,這次一次性補助的主體仍然是面向了廣大在鄉的復員抗戰老同志、老戰士。
相關
24小時醫療保障參閱抗戰老兵
民政部優撫安置局副局長馬飛雄介紹,所有來京受閱和觀禮的抗戰老兵都由親屬進行一對一全程陪護,另外,民政部從居住、飲食、醫療保障三個方面提供特殊照顧。
8月21日下午起,抗戰老兵即陸續到京。馬飛雄介紹,抗戰老兵來京后居住在“條件比較好,並且距參加紀念活動相對距離比較近、交通比較方便的首都大酒店”,全程一對一陪護的親屬也居住在此。首都大酒店位於東交民巷,是隸屬於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的五星級酒店,接待過眾多國內外元首、政要、社會名流。
馬飛雄說,由於抗戰老兵來自不同地區,在飲食安排上,民政部盡可能與他們家鄉生活的習慣相近,因此花樣盡可能多一點並確保絕對安全,由專門人員對飲食進行檢驗。
此次受閱的抗戰老兵平均年齡90歲,最大的102歲。馬飛雄表示,考慮到老兵年齡較大,民政部在抗戰老兵駐地提供24小時醫護人員專門保障,定期檢查老戰士的身體狀況,一有情況及時處理﹔另外與駐地附近的北京醫院、協和醫院等提前建立協調機制,一旦有需要,馬上進行治療。
抗戰老兵補助十一將再提標准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昨日透露,10月1日民政部將再次提高各類優撫對象的撫恤優待和補助標准,並且強調在這次提標中將重點向參加過抗戰的老戰士傾斜。
目前中央對參加過抗戰的在鄉老戰士的生活補助標准為每年7000多元,有些地方根據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還要高一些。
本組文/本報記者 鄒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