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0日08:20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曼谷從未發生過如此大的爆炸。”
在泰國曼谷已經居住了13年的華人鄭友民這樣評價8月17日發生的那場災難。
據中國駐泰國大使館統計,截至8月18日19時,曼谷爆炸事件已致6名中國公民遇難,其中大陸公民4人,香港居民2人,有22名中國公民住院治療,還有1人失聯,另有10余名輕傷員已經出院。據泰國PBS電視台消息,截至昨日19時28分,曼谷爆炸事件受傷人數增至134人,死亡人數上升至28人。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8日說,中方對爆炸事件表示強烈譴責,要求泰方盡快查明事件原因,全力做好傷員救治和遇難人員善后,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在泰中方人員和機構安全。
遺憾的是,災難並沒有止住腳步。8月18日下午,曼谷鄭王橋再次發生爆炸,未造成人員傷亡。據泰國警方在鄭王橋爆炸現場調查取証后初步推測,鄭王橋爆炸案與此前在叻差巴頌路口制造爆炸的是同一人所為。
面對如此重大的傷亡,國人出境游安全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
“目前出境旅游突發事件依然較多,事件波及范圍廣,后續影響大。特別是針對中國游客的欺騙、盜搶犯罪事件多發,手段多樣化。旅游欺詐現象也是有增無減,游客與旅游經營企業間糾紛多,經濟損失大。”華僑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方旭紅介紹說。
此外,游客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入境受阻、滯留、被遣返等旅游安全事件持續增多,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多發也給出境旅游安全造成更大威脅。
針對中國游客的欺詐、搶劫、強奸、銀行卡盜刷等犯罪事件層出不窮
今年以來,國人出境游安全事件頻發,僅在3月便發生多起:
一對來自中國的年輕夫婦在美國騎自行車旅游,不幸在加州死亡谷附近遭駕車人撞成重傷,醫院為這對沒有現金和保險的夫妻進行了免費救治,醫藥費超過百萬美元。雖脫離了生命危險,可肇事者是無業游民,隻有基本保險,而兩名受害人需要復健,一時無法回國﹔
一名中國女子在馬爾代夫浮潛時不幸溺水,同伴急忙前去救援,結果雙雙身亡,兩人遇難時並沒有穿救生衣﹔
陝西國際旅行社組織的赴泰國普吉、斯米蘭雙飛六日游17人旅游團,在由普吉島前往斯米蘭途中,由於旅游車失控,車輛掉入深崖,造成3人死亡、14人受傷。
在百度輸入關鍵詞“出境游安全”顯示,一個月內新增網頁200余萬條。
根據中國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的數據,2014年外交部處理了5.9萬起領事保護與協助案件,比2013年增長了40.47%。
這一增長是在中國成為世界最大出國旅游市場其地位日益鞏固的背景下發生的。有數據顯示,中國自2012年就已成為世界最大旅游客源輸出國,且出國游客的人數不斷增加。
查閱相關資料,記者注意到,以2014年為例,國人在出境游過程中,不同程度地面對境外社會安全事件、自然災害以及公共衛生事件等。
以社會安全事件為例,菲律賓、安哥拉、尼日利亞等國多次發生拘捕中國公民事件以及針對中國公民或中資公司的惡性暴力犯罪事件﹔在利比亞、巴基斯坦、印度等國,中國公民因簽証、居住手續、非法經營、攜帶禁止出入境物品等問題,被處罰、拘捕或驅逐出境﹔土耳其、馬爾代夫等國家和地區,針對中國游客的詐騙、盜竊、搶劫事件乃至人身傷害事件也時有發生。
僅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間,當地就發生10多起中國游客被搶劫事件。在菲律賓遭出租車司機搶劫、赴印度旅游的中國公民被盜被劫事件亦時有發生。即使在一些發達國家也不能幸免,多個中國旅游團在巴黎北郊被搶,游客受傷並蒙受財物損失﹔赴澳大利亞旅游的中國游客在僻靜偏遠地區的人身攻擊事件,在旅游景點、商業中心、飯店餐廳等人口流動頻繁地區的財物偷盜事件也屢見不鮮。
“應該說,出境旅游突發安全事件目前呈現出數量多、波及范圍廣等特點。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游客在境外的個人人身、信息安全成為新的安全焦點。”方旭紅說,中國是海外公民遭綁架最多的國家。
另外,隨著出境旅游中自由行的增多,針對中國游客的欺詐、搶劫、強奸、銀行卡盜刷等犯罪事件層出不窮,不法分子會冒充警察或海關人員,以查看護照為由,趁機偷取錢財﹔也會選定獨行的旅游者公然搶劫,而女性則有被強奸的危險,中國游客的人身、財產、信息等安全在海外受到嚴重威脅。
此外,記者注意到,中國游客因出境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以及缺乏對所游覽國家的了解,忽視相關國家海關的有關規定,被遣返及罰款現象時常發生。僅2014年年底,玻利維亞便發生多起中國公民因攜帶美元或貴重物品出入境未申報被罰款或沒收事件。
完善出境旅游法律法規,加大對出境旅游經營企業的規制及監督力度
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嚴峻,局部對抗不斷﹔
極端天氣頻現,傳染性疾病迅速擴散﹔
旅游地治安惡化,犯罪率上升﹔
網絡信息安全成為新的威脅﹔
游客自身炫富行為﹔
這是方旭紅總結的目前影響中國旅客出境游安全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在境外旅游的事先防范上,中國領事館網正在形成一種常態——及時通過網站及短信平台發布有關旅游安全提醒。像前期的韓國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疫情,在中國領事服務網的安全提醒頁面上,每天都有最新疫情情況公布。隨著人們接收信息方式的轉變,領事館也在微博、微信等移動終端自媒體上發布安全信息,向游客普及出境安全知識。但是,這些安全提醒並不具備法律效力,對游客的出行沒有強制性。
在方旭紅看來,2015年出境旅游面臨的是更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
“2015年結構調整將會促進全球經濟復蘇,但青年失業率仍處較高水平,新經濟體存在較大通脹壓力,發達國家的高負債可能使發展中國家受到較大沖擊。受經濟形勢影響,社會矛盾加劇、治安惡化,中國游客出境旅游安全將受到犯罪頻發的威脅。”方旭紅說,信息安全威脅的加大亟待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方旭紅說,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出境旅游帶來極大便利,但中國游客境外銀行卡被盜刷、個人信息遭泄露等事件屢次發生,信息安全再次被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在信息安全領域,第三方供應商對個人信息的安全監控、監督機構的監管保護工作等都將是關注的熱點。
APEC后,多個國家和地區簡化了中國公民簽証程序,門檻和費用降低了,這必然使出境市場規模呈增長趨勢。然而,2014年以來中國人在海外安全頻頻受到威脅,在此背景下,構建一個出境旅游安全保障體系尤為重要。
“2015年,我國會繼續加強領事保護,包括加強駐外使領館對出境游客的保護力度,以法律方式完善制度、建立機構,形成一整套出境旅游安全保護的協調機制和應急機制,盡可能將突發事件對游客的影響降到最低。”方旭紅說。
我國還應進一步加強出境旅游安全信息工程系統建設工作,確保游客信息安全。同時,進一步完善出境旅游的法律法規,加大對出境旅游經營企業的規制及監督力度。
“保障旅游安全最重要的還是要把安全意識放在第一位。游客的文明程度有待上升﹔經營者也要把安全性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比如旅游車輛、設備都要嚴格按照安全流程操作。曾經轟動一時的埃及熱氣球爆炸事件就是沒有按照安全流程操作導致的。”著名旅游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在談到如何防范旅游安全事故時,向記者強調。
不過,對於以保障游客權益而問世的旅游保險,公眾似乎並“不買賬”。
“現在很多民眾旅游不買保險,這緣自一種買保險不吉利或者自己不會遇到危險的僥幸心理,我覺得應該破除這種心態,建立正確的旅游安全觀念。”劉思敏說。
他進一步解釋,旅游的相關保險不是保障機制,而是一個救助補償機制,是防止發生安全事故后對游客造成巨大沖擊的機制。
據中國旅游協會教育分會副會長、國家旅游局“旅游安全管理暫行辦法”修訂專家組組長鄭向敏介紹,旅游保險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在理賠過程中,旅行社和事故發生的旅游企業相互推諉、扯皮,游客的索賠程序繁瑣且艱難,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游客的旅游保險理賠尷尬依然是影響目前中國旅游安全的又一消極因素。(制圖�高岳 記者 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