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故事】三個民族一個家 薄詠梅:“我是團結族”--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西藏故事】三個民族一個家 薄詠梅:“我是團結族”

2015年08月15日14:55  來源:央視新聞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原標題:【西藏故事】三個民族一個家 薄詠梅:“我是團結族”

  在拉薩有這樣一個家庭,20多口人的大家庭裡有三個民族:藏族、漢族、回族。三個民族的語言,飲食習慣不一樣,信仰也不一樣。在生活中,相同民族的家庭都免不了磕磕碰碰。這個三個民族的家庭已經一起生活了30多年,卻把多民族家庭的日子過十分和美。

  薄詠梅做清真餐,她介紹說:“我們這邊准備的全部都是清真的,我老爸老媽他們也准備了,我們全家聚在一起,二十多人。”

  今天是個周末,薄詠梅一家人要去郊游。一大清早,薄詠梅就麻利地准備好了兩大鍋牛肉、羊肉。因為丈夫馬吾德是回族人,薄詠梅特意准備了清真餐。做事潑辣的薄詠梅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偶爾,薄詠梅也有她的小抱怨:“啥事離開我就完了,什麼都得操心。”一切准備妥當后,他們便出發去接父母。

  薄詠梅做菜

  薄詠梅的媽媽中巴桑帶了幾塊地毯,兒女們認為她帶得太多了,中巴桑絮叨著:“郊外地都是濕的,我的兒女們沒有座,你開玩笑的吧,那麼多孫子呢。”最終,馬吾德還是聽從了岳母的安排,把兩塊地毯搬到了車上。

  一路上遇到許多帳篷,這是拉薩人郊游的地方。

  事情果然不出中巴桑所料,因為前一天剛下過大雨,草地上非常潮濕,中巴桑帶來的地毯派上了用場。

  薄詠梅的父親薄金清把他們的食物介紹給央視記者,他說:“這個是鹵排骨,我早上鹵的。”薄金清的二女兒薄詠紅補充說:“我們家出來玩都是這麼弄的,這兒有三個民族的:清真的,像咖喱土豆啊那些是藏族的做法,糖醋排骨那些又是咱們漢族的做法。”

  薄金清早上做的鹵排骨

  回族、漢族、藏族的三類食物

  在這個大家庭中,馬吾德是回族,他的岳父薄金清是漢族,岳母中巴桑是藏族,一個家庭三個民族,這樣的日子,他們已經一起過了30多年。馬吾德說:“這個食物都分得很清楚,不亂。現在都一起生活了30多年了,大家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話,不會亂的。”

  薄金清一家上次聚會是春節。今天他的三個子女帶著各自的家人,四代人一共20多口人都到齊了。見到又長大了幾個月的重孫,薄金清格外開心。孩子們在溪水裡撒著歡,而大人們也用藏民族特有的方式表達著他們的親近。

  孩子們在溪邊玩著水

  這個快樂的大家庭,家長薄金清是河北靈壽縣人,今年79歲。1959年,年輕的薄金清隨部隊來到了西藏。此后50多年,他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都奉獻給了這裡。

  薄金清為中巴桑扎小辮

  薄金清第一次見到中巴桑的時候,她就扎了這樣的兩個小辮。當時,薄金清從部隊轉業到自治區氣象局工作,而中巴桑剛大學畢業,分配到氣象局來做翻譯。當時的薄金清思想進步,一心想扎根西藏,找個藏族姑娘結婚。雖然他喜歡中巴桑,但氣象局裡十多個單身的小伙子,能歌善舞的中巴桑不乏追求者。薄金清就從學習藏語入手,找機會接近中巴桑。

  當年的薄金清和中巴桑

  薄金清:“學藏話有一個竅門,通用的最基本的,這個叫什麼,你不懂就問藏族同志,他馬上告訴你叫什麼一天學一兩句,一年就學會了。”

  從1960年結婚到現在,每天早晨中巴桑起床時,薄金清已經把熱氣騰騰的酥油茶准備好了。

  中巴桑信奉佛教,供奉聖水和卸聖水,是她每天必須進行的儀式。中巴桑祈禱都是希望全世界都健健康康,家人也身體健康,在外的孩子平平安安,在家的老人順安。

  每當這樣的時候,薄金清就會開始打理他的小花園。在這個不大的院落裡,瓜果飄香,綠意盎然。薄金清介紹說:“這是油桃樹,櫻桃,葡萄,有花有菜,從河北老家帶來的花椒種子,院子裡頭得有綠色,干巴巴不好。”

  薄金清表示,他和妻子是不同的民族,但是一起生活了55年,卻並沒有因為風俗、生活習慣的不同產生過大的矛盾,這裡面有他自己的訣竅。薄金清說:“我對藏族宗教不懂的地方我就問阿姨(中巴桑)我該怎麼弄,不會的我就當個傻瓜一樣,懂的地方該怎麼弄就怎麼弄。”

  夫妻倆唯一一次因為民族問題產生分歧,是因為女兒的婚姻問題。當時,大女兒薄詠梅和回族青年馬吾德戀愛了,中巴桑卻提出了反對。中巴桑不同意這門親事的原因很簡單,馬吾德信仰伊斯蘭教,生活習慣跟女兒也不一樣,她怕結婚以后女兒受委屈。

  當央視記者問道薄詠梅是什麼民族時,薄詠梅笑答:“團結族,我爸是漢族,我媽是藏族,在西藏我們家就叫民族團結。當然,戶口上寫的還是藏族。”

  薄詠梅這個被稱為“團結族”的女孩,愛上了馬吾德這個回族小伙。那是上世紀80年代,馬吾德從老家甘肅來到西藏做生意,因為得了胃病,他在薄詠梅所在的醫院住院。當時,回族在醫院吃飯不方便,薄詠梅就專門跑了幾公裡路給他買來了清真餐。馬吾德聽不懂藏語,薄詠梅還熱心地給他做翻譯。面對善良的薄詠梅,馬吾德動了心。

  為了取得岳母的同意,馬吾德經常買些蔬菜、水果偷偷地放在中巴桑家門口。岳母中巴桑回憶說:“老頭說,他愛她的話,就不要去干涉,女兒幸福的話,我心裡也是這樣想的,我說也是。”

  結婚后,女婿馬吾德沒有讓中巴桑失望,婚后,馬吾德對薄詠梅的照顧無微不至,現在,他們的孫子也已經一歲多了。薄詠梅常跟孫子做手勢“格都”,傳遞愛。

  馬吾德從甘肅老家來到拉薩已經30多年了。近幾年,有不少當年跟他一起來拉薩做買賣的朋友選擇了回老家安度晚年。但是,他准備就這樣一直在拉薩生活下去。馬吾德說:“其實我把拉薩看成我們的故鄉了!故鄉就在這裡,什麼漂泊的感覺這樣都沒有,心裡感覺很踏實。”

  馬吾德說,他能把拉薩當故鄉,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家庭的溫暖。十幾年前,他因為缺乏經驗做生意失敗,虧損了幾十萬元。這時候,岳父薄金清一家對他伸出了援手。馬吾德說:“假如我說,爸爸我要你的左手,爸爸絕對不會給右手。這作為一個父親,對他的兒子相當夠意思了。”

  這個多民族家庭的相處,正像左手和右手的相握。患難見真情。2008年,中巴桑得了重病,將近一米六的個子瘦得連70斤都不到。薄金清和馬吾德夫婦想盡了各種辦法替她治療,住院一個多月以后,中巴桑又恢復了健康。

  三個民族一個家。55年前,一位藏族姑娘和漢族青年的愛情,拉開了這個幸福家庭的序幕﹔而回族青年馬吾德的加入,讓這個家庭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也經受住了多民族共處的考驗。如今,挂在牆上的這張全家福書寫的“三族相敬,四世同心”正是這個家庭真實的寫照。

  薄金清總結了他家庭和美的秘訣,他說:“首先人要尊重人,民族也要尊重民族,沒有少數民族,沒有大漢民族,都大,民族都是平等的,在這個基礎上,在家裡我們沒有想他是回族的,他是藏族的,我們沒有這個想法,我們都是一家人。”

  薄金清分享他的秘訣

(責編:劉軍濤)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