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13日21:56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8月13日,在廣西全州縣全州鎮的一家敬老院裡,桂林保衛戰中“八百壯士”的最后幸存者黃海潮在給記者講述那段刻骨銘心的抗戰歷史。今年已是95歲高齡的黃老,面色紅潤,精神矍鑠,雖然聽力不好、平常靠柱拐杖行走,但講述起桂林保衛戰那段英勇壯烈的抗戰歷史時,他卻思維敏捷、口齒清楚。
黃海潮老人說,1944年10月28日,日軍抵達桂林近郊,與城東的中國守軍首次交火。11月初,裝備精良的日軍在飛機坦克配合下,開始大規模進攻桂林城,戰斗異常激烈,陣地一個個失陷,漓江大橋也被炸斷了,東西岸的交通全部斷絕。桂林保衛戰的守城將士,在外無援兵、內無補充的情況下,面對數倍強敵,孤軍奮戰,英勇抗擊,視死如歸,一些官兵拉響手榴彈、炸藥包和日寇同歸於盡。經過幾天激戰,山上陣地早已被日軍重重包圍,守軍傷員越來越多,無法撤離,隻能集中在桂林七星岩洞內,佔據優勢地形與日軍反抗到底,日軍數次強攻傷亡慘重,但無論如何也攻不進七星岩,不過守軍也被團團圍住,難以有機會突圍。
11月7日拂曉,日軍又在飛機的配合下強攻七星岩,激戰兩晝夜仍無法令這支大部分由傷兵和非作戰人員組成的隊伍屈服。11月9日,日軍對岩洞裡的軍人進行恐嚇利誘,但沒有一名中國軍人出來投降。傍晚,太陽快落山了,黃海潮在前洞了解給養情況時,見槍炮聲暫時停歇下來,便好奇地爬上洞口往外看,見到三個鬼鬼祟祟的人。守洞口的長官說,那三個人可能是日軍化裝來偵察情況的,要求守洞口的士兵提高警惕,防止日軍發動偷襲。
隨后,黃海潮走到山洞的后面,發現有人在爬沙包想從洞口爬出去,黃海潮見狀也想爬出去。但沙包堆得太高,也很滑,他爬了幾次都沒有成功。這時,他手下的一名姓溫的副排長來了,二話沒說,蹲了下去,讓黃海潮坐到了他的肩膀上,黃海潮大半個身子剛爬出洞口時,就聽到山洞裡傳來三聲悶響及溫副排長的慘叫聲。黃海潮不知道山洞裡發生了什麼情況,拼命鑽出山洞口,跌到了山洞外邊。原來,日軍竟慘無人道地向屢攻不下的山洞內施放毒氣彈,黃海潮成為“最后逃離七星岩的幸存者”。1944年11月10日,桂林淪陷。
黃海潮由於具體負責守岩官兵的給養工作,他清楚情況。“岩洞內除了391團部和各陣地為數不多的剩余守軍之外,還有300多名傷員及野戰醫院、衛生隊、輸送連等單位成員總計近千人,但大部分是非戰斗兵員。”
黃海潮爬出山洞后,在下山途中陸續遇到十幾個戰友。后來,他們一直走到貴州獨山找到了主力部隊,並參加了獨山戰役。獨山戰役結束后,當部隊回撒經柳州的三江縣在那休整時,黃海潮通過一名老鄉們獲知其家人都躲在資源縣親戚家裡的消息后,即請假去探親並住了20來天,這時他得知侵華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消息,這個他日夜盼望的日子終於來臨。
在與家人見面后才知道,日軍侵佔全州后,其父親也參加了由當時的第93軍抗日挺進縱隊,並任小隊長,在父親的帶領下,其大哥、二哥也參加了抗日挺進縱隊。1949年12月廣西全境解放時,黃海潮在憑祥接受改編。后來,他回到全州縣全州鎮大新村車田屯當起農民。
黃海潮老人說:“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更要牢記歷史,不忘國恥,紀念先烈,珍愛和平。”
(個人檔案)黃海潮:廣西全州縣全州鎮大新村車田屯人,出生於1920年9月,1938年參加廣西學生軍,1940年進黃埔獨山4分校18期步兵科,龍裡輜重兵學校。1943年10月到國民革命軍第74軍57師報到,參加了常德保衛戰。隨后,回到廣西加入國民革命軍第31軍131師391團輸送連,參加了桂林保衛戰。1945年加入新1軍,最終軍銜為少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