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亞太和平中俄美一個都不能少
美國放縱日本的輕率政策,使雅爾塔和平制度及其體系出現終結於遠東的趨勢。現在我們尚不知道的是,美國將要把這個東亞“潘多拉盒子”的口開多大。目前美國對日本綏靖的底線尚未出冷戰框架,但已開始觸動遠東雅爾塔和平體制的底線。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和平,應當理解為一種建立在國際法基礎上的國際強制力量保障的穩定結構。如果同意這種見解,那麼,目前的亞太和平實質上就是雅爾塔體系中的而不是其他體系中的和平。日本放棄戰爭權,走和平發展道路也是雅爾塔協定強力規定並為戰敗國日本所接受的。1943年《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明確規定: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奪得的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訓令日本: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同年8月10日,日本分別向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政府明確表示:日本政府准備接受1945年7月26日由美國、英國以及中國政府,以及后來由蘇聯政府簽字的在波茨坦發表的聯合宣言中所列舉的條款。日本將上述意願在1946年11月3日正式公布的《日本國憲法》中以國法形式得以確認。該憲法第九條規定: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正是這些制約日本並為日本接受的條款構成雅爾塔制度中的遠東和平體系的基石。隻要遠東雅爾塔制度不被破壞,隻要日本沒有通過遵守其和平承諾而為亞太國家和人民所接納,它就很難重新成為正常大國。換言之,日本要想重新武裝並成為政治大國,就必然要破壞遠東雅爾塔和平制度。
雅爾塔制度中台灣主權歸屬中國,是目前世界各國反復聲明的“一個中國原則”的法理基礎,也是聯合國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拒絕台灣當局進入聯合國的法理基礎。值得特別說明的是,造成今天台海分離現實的歷史原因是冷戰體系而不是雅爾塔體系。所以,在沒有取得亞太國際社會共識的新的合作體系出現之前,美國、俄國和中國就有權力保証,而日本也有義務兌現其於1945年前后向國際社會所做的承諾並維護現存於遠東的雅爾塔和平格局。在這個格局中,日本必須遵守其和平憲法,不能重新軍國主義化,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軍隊,必須走和平發展道路,更不能觸動中國在台灣的主權地位。
現在的問題在於,為了遏制中國,美國正在選擇張伯倫式的路線:不是繼續兌現並謹守20世紀40年代在《大西洋憲章》《聯合國家宣言》《中蘇美英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蘇美英三國德黑蘭宣言》《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克裡米亞(雅爾塔)會議公報》《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文件中向世界人民所做的和平承諾,與俄國、中國及亞太國家一道維護遠東和平,而是單方面地綏靖日本並從不負責任的“埋葬雅爾塔遺產”表示中獲得機會主義的利益。
在亞洲,如果沒有19世紀末中國和俄國的衰落和內亂,就不會有日本明治霸業,日本就不能攫奪東北亞的地緣政治利益並最終非法奪取西太平洋。1895年甲午戰爭和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后,日本崛起於東北亞。20世紀初佔領朝鮮、中國東北,並在美國的綏靖下在30年代末全面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40年代日本進入南洋英美勢力范圍並在襲擊珍珠港后發動太平洋戰爭。此后美國尋求中國幫助,在中美的聯合中,日本戰敗並在雅爾塔體系中被迫大體退回明治時代的版圖。太平洋戰爭的發生,美國負有相應的綏靖責任。在珍珠港事件前一個月即1941年11月,美國總統羅斯福還在講,“願意同日本聯系,想法締結一種聯合公約來維護太平洋的和平”,只是當日本人打了美國之后,羅斯福才轉而死死地拉住曾被他當作“額外負擔”的中國,讓中國幫他消化日本造成的惡果。在開羅會議和雅爾塔會議上美國給了中國和蘇聯不少承諾,在此基礎上,才形成太平洋戰爭勝利后雅爾塔體系下的遠東格局。
20世紀整整100年的歷史表明:不管美國如何強大,要想穩定太平洋,它就必須實行與大國尤其是與中國和俄國合作的政策。從古羅馬到大英帝國的歷史表明,世界上沒有哪個帝國有那麼大的實力可以長期單獨包攬和支配世界,美國也不能例外。20世紀太平洋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美蘇冷戰以及21世紀美國在中東中亞開展反恐戰爭的結果反復表明,美國並不能獨立承擔改造全球政治甚至地區政治的重任。在亞洲近現代史上,向美國正式宣戰並打到美國的隻有現在聲稱為其“盟友”的日本。而亞洲如不出現20世紀40年代那種於日本有利而於中國和蘇聯不利的地緣政治環境,日本就根本沒有向美國發難的政治條件。相反,中美合作則是經過歷史考驗從而是相對穩定的戰略層面的合作關系。歷史經驗告訴美國,如果要想維護亞太和平,離開與中國和俄國的合作是不行的。同樣的道理,今天的中俄合作,目的不是要把美國逼出而是要將其挽留在遠東雅爾塔體系內。
(張文木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
上一頁123 上一頁123
(來源:光明日報)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