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23日08:06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昨日9時許,在朝陽區紅廟北裡的一處老舊小區,工人們將違章門面房的裝修拆除。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新京報訊 (記者張媛)摘除牌匾、拆除違建、封堵缺口、安裝窗戶、恢復原狀,朝陽區昨日啟動集中治理“開牆打洞”行動,計劃今年在朝陽區23個街道整治459戶。
臨街房幾乎都私拆窗戶賣東西
昨日上午9時許,在朝陽區紅廟北裡的一處老舊小區裡,作業機轟鳴作響,工人們頭戴安全帽,在警戒線內將一處底商的牌匾拆下來。由於毗鄰朝陽路,人流密集,該老舊小區臨街房幾乎都將窗戶拆掉、擴建,變成了自建底商,賣衣服、煙酒、小吃等。
朝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居住小區內的民宅一層擅自拆改從事經營活動問題,均發生在竣工交付使用后的住宅樓,主要是老舊小區的住宅,建筑年代多為20世紀七八十年代。私改行為主要是一層居民或租賃機構對陽台門窗和窗下牆體進行改造后用做出租經營,俗稱“開牆打洞”。
以紅廟北裡小區為例,一位小區居民介紹,該地區普通四五十平米的一居室,租金約四五千,而臨街的自建底商租金就能翻倍,但這些底商往往加高了門臉,令住戶尤其是二樓感到不安,於是層層都裝上了防盜網。
已整治過的樓前將安裝攝像頭
為此,朝陽區決定對“開牆打洞”進行集中整治,按照計劃,八裡庄、呼家樓、六裡屯等23個街道,計劃全年整治“開牆打洞”459家,其中有214戶都集中在朝陽路、朝陽北路沿線。
如何防范“開牆打洞”死灰復燃?朝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整治后將動員社區居民參與排查和整治現場的維護,各街道還要積極協調產權單位、物業公司,並考慮約談相關中介、房主,勸其自查自改。同時還將在已整治過的居民樓前安裝攝像頭,開通舉報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