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外甥憶舅舅:惜字如金 破例為貧困小學題字--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萬裡外甥憶舅舅:惜字如金 破例為貧困小學題字

張元玲

2015年07月19日08:51  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原標題:萬裡外甥憶舅舅:惜字如金 破例為貧困小學題字

  生前惜字如金,曾破例為四川通江正文小學題寫校名

  家人憶萬裡

  父親常和舅舅萬裡打網球,父親曾悄悄告訴何凡說:“其實我能贏他,但老爺子脾氣大,怕他賭氣不吃飯,就讓他贏。”

  外甥何平安在大連讀書時,中途路過北京,去舅舅萬裡家裡寄宿過幾次,“印象中,舅舅特別和藹、平易近人。”何凡的父親(右二)和萬裡(左二)一起打網球。

  7月16日下午3時,萬裡同志的吊唁儀式在北京舉行。吊唁廳裡數不清的挽聯和花圈中,有這樣一副挽聯很特別,它來自四川通江正文小學的全體師生。

  萬裡晚年奉行“不參加剪彩、奠基等公務活動,不再擔任名譽職務,不寫序言不題詞”的“三不主義”。但在2005年,卻“破例”為這所小學題寫校名。“舅舅之所以‘破例’,一是因為通江縣是革命老區,他有感情﹔二是他重視教育,心系山區的孩子們。”在外甥何凡的眼裡,舅舅萬裡是一個和藹、平易近人的人。

  7月16日下午,在成都青羊區八寶街一戶民宅裡,何凡向華西都市報記者講述了舅舅萬裡的點點滴滴。

  和藹的舅舅

  舅舅喜歡打網球 父親悄悄讓他

  到何凡的家中時,恰好何凡的二哥何平安也在。客廳裡挂著一幅巨大的照片,那是2003年1月18日拍攝的,照片中,何凡夫婦站在萬裡身后,此時萬裡已是滿頭白發。

  “那會兒舅舅精神還很好,喜歡打橋牌,也還揮得動網球拍。”回憶起舅舅的音容相貌,何凡感慨良多。

  “舅舅喜歡打網球,家裡人也都跟著打球。”何凡翻著家庭的老照片,指著父親何正文與舅舅一起打網球的合影照,“那之前,兩個老人都愛打網球,也會比賽切磋。常常是舅舅第一,父親第二。父親曾悄悄跟我說:‘其實我能贏他(萬裡),但是老爺子脾氣大,怕他賭氣不吃飯,就讓他贏。’”

  何凡說,舅舅去世前一個小時,母親萬玲、大哥何協定、妹妹何妮妮還進行過探視,“我們都以為他能夠活過100歲,哪知道……”沉默了一會兒,何凡回憶起了關於萬裡的往事。

  何凡與何平安,是何正文將軍之子。何正文將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夫人是萬裡的胞妹萬玲。

  何凡與何平安都在成都長大,與遠在北京的萬裡見面次數並不多,但是每一次見面,都讓他們記憶猶新。

  何凡還記得初見舅舅時的場景。1966年末,17歲的他從成都來到北京,幾經周折找到了位於東單船板胡同的舅舅新家,並寄宿下來。

  “那是一個陰冷的冬日,當我穿著綠軍裝,叩開一扇油漆斑駁脫落的木門,一位中年人開了門。”何凡說,盡管是第一次見面,但他仍一眼就認出了這就是舅舅。“我喊了他一聲,並且作了自我介紹。他露出了輕鬆的笑容,熱情招呼我快進屋。”

  何平安曾在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讀書,中途路過北京,去萬裡家裡寄宿過幾次,“印象中,舅舅特別和藹、平易近人。”

  嚴格的部長

  自責工作沒做好 緊急調動車皮

  “對於舅舅來說,隻要是對國家、人民有利的事情,他都會不遺余力去做。”何凡還回憶起了當年自己作為鐵道兵,向時任鐵道部長的萬裡申請調配車皮的往事。

  1971年,何凡從插隊的四川農村入伍來到鐵道兵十師,進駐陝南山區修建襄渝鐵路。1974年轉戰青海烏蘭縣,修建青藏鐵路。1975年,當時何凡是師后勤部修理一連副指導員。一天,他接到了來自姜副師長安排的緊急任務。

  原來,當時正是高原施工的黃金季節,可是全師官兵卻已經停工待料10天了。缺什麼呢?水泥。鐵道兵在四川江油有一個大水泥廠,專門供應鐵道兵十師。庫房的水泥已經裝不下了,卻沒有車皮運輸。唯一的辦法隻能請鐵道部批專列運輸,萬裡當時正是鐵道部部長。

  “全師官兵就盼著你把車皮給我們申請下來!”接到姜副師長交代的任務,何凡與物資科金科長一路從烏蘭到西寧,后來又到蘭州,乘飛機來到北京。

  到達北京第二天,何凡與金科長來到交道口南大街旁邊的小院,見到了萬裡。金科長將二人此行的目的作了匯報。

  “當他看完申請車皮的報告后,說了一席話讓我很感動:‘怪我們工作沒有做好。你們鐵道兵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修路架橋,說近是為我們鐵道部修的,說遠是為人民造福,不能讓為人民造福的人為難啊!’”何凡說,當時舅舅萬裡便在報告上做了批示,“請運輸局克服一切困難,用最快的速度調專列送鐵十師所需的水泥。萬裡。”

  何凡回憶,當他倆告辭並向萬裡表示感謝時,萬裡說:“應該謝謝鐵道兵同志。我這個鐵道部長是為你們服務的。”后來,那次調撥車皮運來的水泥,都用在了青藏線哈爾蓋至烏蘭站一線。

  固執的老人

  自定“三不主義”破例為山區小學揮毫

  惜墨如金

  晚年恪守“三不主義”

  在何凡印象中,萬裡是個“惜墨如金”的人,從來不愛題字。

  據人民日報報道,萬裡唯一的女兒曾說:“我們剛到美國的時候生活艱苦,生活壓力相當大,就在這種困難的時候,美國的一所大學找到我,他們提出,想請萬裡為學校題個詞,他們願意出4萬美元酬金。但我知道爸爸不會題字,所以我就當面拒絕了。4萬美元呀,多大的數啊!當時正是我們最窮的時候,但我不后悔,萬裡不允許這樣做。”

  何凡看了報道,頗有感觸。他說,由於舅舅萬裡的特殊身份,不少人和機構都曾想盡辦法找他題詞,但是都吃了閉門羹。

  “有一次,我母親(萬玲)去深圳,有一個山東老板建了一個‘萬家庄’。想讓我母親請求萬裡題詞,結果母親把這事一說,立即遭到了萬裡的拒絕,‘錦上添花的事情我不做。他們這麼有錢了,不需要我再為他們題詞。’”何凡說,萬裡晚年給自己“出台”了三條具體規定:不參加剪彩、奠基等公務活動﹔不再擔任名譽職務﹔不寫序言不題詞。離休以后,他嚴格遵守著自己規定的“三不主義”。

  破例題詞

  心系貧困山區小學

  2005年,為了四川貧困縣的一所小學,萬裡唯一一次破例了。

  通江縣正文小學的前身是板橋口鄉中心小學,1951年創辦。2005年,命名為正文小學。

  何凡的父親何正文將軍是四川通江縣板橋口鄉人,曾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2000年9月29日,何正文將軍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在他彌留之際,仍念念不忘家鄉的父老鄉親們。”何凡說,自從父親走了以后,家人就想為家鄉做一件事,幫助家鄉人民,也表達對父親的紀念。考慮到通江縣是有名的國家級貧困縣,2004年何正文的親屬來到通江縣板橋口鄉小學考察,看到小學沒有宿舍,孩子們每天要走兩三個小時的山路,才能來到學校上學,教學設施也十分破舊。

  2004年6月1日,何正文將軍的家人向學校捐資45萬,加上多方籌集的50萬元,歷時1年,新修了1200平方米的學生宿舍樓,拆除了舊房,擴建、硬化運動場……使學校成為現有的規模和布局。2005年,為了懷念將軍,答謝其家人,縣鄉政府決定將板橋口鄉中心小學更名為“正文小學”。

  “當時就想找一位領導為學校題詞,於是母親萬玲找到了舅舅。”何凡說,在聽說老區的貧困、學校的艱苦后,舅舅即刻揮筆為小學題寫校名。

  時隔10年,當日的情景已經日漸模糊。由於萬裡的去世,何凡的母親萬玲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無法對題詞的細節一一回溯。何凡說:“一向‘惜墨如金’的舅舅之所以這麼爽快地揮筆,是因為通江縣是革命老區,他有著情感在裡面。而且他出身師范重視教育,關心山區裡的孩子。這層層因素的綜合作用,才讓他破例。”

  從2010年起,何正文的家人每年都會拿出部分資金,獎勵學校的優秀學生和教師。如今,學校分為小學和幼兒園兩部分,共計1000多位學生,60名老師。“這個辦學規模,現在在全縣來說,可以躋身前20。”17日,通江縣正文小學校長曾慶超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

  緬懷老人

  驚聞萬裡去世

  全校師生致哀

  “聽聞萬裡去世,全校師生十分悲痛。”通江縣正文小學校長曾慶超說,他曾給何協定(何正文大兒子)發短信,“請轉達我們對萬裡爺爺逝世的深切哀思,請萬玲奶奶保重壽體!請萬裡爺爺的家屬節哀……”曾慶超說,他希望以全校師生的名義為萬裡敬獻一個花圈,為此,萬玲的親屬做了不少努力。

  7月17日,在萬裡同志的吊唁廳,這個花圈終於被擺放上去。

  曾慶超說,萬裡的題詞對於這所學校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份題詞特別珍貴,在四川乃至全國的小學來說都是絕無僅有的。他代表了萬裡同志對於貧困山區孩子的關切,對革命老區的深厚感情。”曾慶超說,學校常常以萬裡的題詞來激勵學生和老師,大家都很受振奮,也增強了凝聚力。“現在他逝世了,謹以這個花圈,表達我們全體師生對他的敬意和緬懷。”

  華西都市報記者張元玲攝影吳小川

(責編:曾偉、曹昆)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