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7日16:21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手機看新聞 字號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州長李景浩邀請總書記到延邊去看看。習近平說,我一直想去延邊看一看,下次到吉林一定去。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如約”到延邊。
時隔4個月,為何習近平仍將這樣一個邀約惦記在心,考察吉林首站就選擇來到延邊?
“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
位於吉林省東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幅員4.27萬平方公裡,約佔吉林省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延邊州是我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總人口214.6萬,其中,朝鮮族人口77.8萬,佔總人口的36.3%。”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委宣傳部處長趙洪亮向人民網記者介紹說。
少數民族工作是習近平一直關心的問題,記者梳理發現,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曾六次走訪少數民族地區。
2013年2月, 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沿著顛簸的山路,來到山大溝深的高山鄉布楞溝村,看望東鄉族群眾。11月,習近平來到地處武陵山區中心地帶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在低保戶施成付家院子裡和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座談。
2014年1月,農歷馬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來到內蒙古,給各族干部群眾送去黨中央的關心和關懷。4月,在新疆考察期間,習近平來到喀什地區疏附縣縣托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干村看望干部群眾,走進維吾爾族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習近平一一察看了起居室、廚房、牛羊圈、果園、農機具,詳細了解全家生產生活情況。
2015年1月,習近平在雲南考察,會見了貢山縣少數民族代表,與獨龍族的鄉親們親切交談。
在延邊,習近平按照朝鮮族習俗,脫鞋進屋、盤腿而坐,同朝鮮族老鄉拉家常。習近平指出,我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哪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過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如此關注民族地區,這向社會釋放出一種信號,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汪玉凱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地區是重點和難點。如何補上短板,盡快改變部分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相對落后的局面,是目前所面臨的緊要課題。
“政策高地”迎來最佳機遇期
7月17日,人民日報第二版刊發題為《金達萊,綻放小康路》一文,從中可以探尋到習近平到延邊考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文章介紹,受益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西部大開發、興邊富民行動等諸多扶持政策的疊加效應,延邊近年來已成為一個政策高地。
“雖然延邊在地理位置上不屬於西部,但是政策上,享受了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待遇,正是由於這些政策的扶持,促進了延邊經濟快速發展。”趙洪亮介紹說,延邊在聯結亞、歐、美海陸運輸格局中居於重要的樞紐地位。尤其在國家《長吉圖規劃綱要》批復后,延邊對俄開放取得巨大成就,已成為吉林對外開放的一個窗口。
在剛剛結束的烏法峰會上,習近平提到“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歐亞經濟聯盟”備受關注。
延邊州開發辦副主任楊軍臣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談到,“國家剛剛實施了沿邊地區開發開放規劃、互聯互通規劃以及‘一帶一路’戰略,延邊州將迎來開發開放的最佳機遇期,前途不可限量。”
面對國家重大戰略帶來的機遇,延邊如何做到“有所所為”。汪玉凱指出,要積極調研,依托有利區位資源,探索出適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方向。
“總書記到這些地方,就是和當地共商,如何制定當地發展的舉措和對策。通過調研找出問題的症結,尋找有效的路徑,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汪玉凱表示。
為東北振興實地考察、謀劃思路
去年以來,東北三省經濟增速回落。今年兩會,習近平參加了吉林代表團審議,對在新常態下怎樣推動東北新一輪振興,尤為關切。
習近平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發展,不能再唱“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要做好加減乘除。經濟結構調整的問題不解決,老工業基地難以鳳凰涅槃、騰籠換鳥。
延邊是東北振興、圖們江開發等國家戰略疊加區。如何實現經濟振興發展,無疑是習近平此次調研的重要議題。習近平16日在延邊走進生產車間與職工交流,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
“總的來說,可以感受到總書記是對東北三省整個經濟形勢是高度關注的。他之所以到吉林考察調研,是為了給東北經濟未來的發展謀劃思路。”汪玉凱表示。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也指出, 目前東北經濟增速放緩,面臨經濟結構單一、服務業發展滯后等問題。東北經濟要想實現新一輪振興,需要實現思想觀念的轉變提升、轉變,大力發展服務業,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習近平總書記此次考察,體現了黨中央對東北發展的高度重視,希望在新一輪的發展中,東北經濟能夠健康成長,跟上全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