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播州海龍屯新王宮遺址(7月3日攝)。海龍屯遺址位於遵義老城北約30裡的龍岩山東麓,始建於1257年,毀於1600年。遺址所在山峰相對高度約350米,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地勢險要,如今周長約6公裡的環囤城牆尚存,囤東銅柱、鐵柱、飛虎、飛龍、朝天、飛鳳六關,囤西后關、西關、萬安三關依然屹立。囤頂平闊,囤內遺有“老王宮”和“新王宮”兩組重要建筑基址,面積均在2萬平方米左右,此外尚有金銀庫、四角亭、採石場、校場壩、環囤馬道和敵樓等遺跡。 7月4日,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土司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4項世界文化遺產。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48項,繼續穩居世界第二位。留存至今的土司城寨及官署建筑遺存,曾是中央委任、世襲管理當地族群的首領“土司”的行政和生活中心。此次聯合申報的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址、貴州遵義海龍屯,是“土司”的行政與生活中心聚落遺存,是“土司制度”的珍貴物証,見証了古代中國對多族群聚居地區管理和多元文化保護的獨特智慧,對全人類關注文化多樣性保護及族群間的交流與共同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新華社記者劉續攝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