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踏波逐浪高(中國故事)【2】

——來自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的創業故事

袁亞平
2015年06月03日15: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03年5月,徐方成在大學畢業前夕,組建了四人創業團隊,基本都是貧困生。這四人創業團隊租了一間地下室,一個月二百元房租。這個地下室不到十平方米,搭了兩張床,兩個人擠一張床,其中一張“床”是靠幾條凳子墊著的。

雖然地下室陰暗潮濕,但四個年輕人的夢想與熱情是熾熱的。好在母校很支持學生的創業,徐方成借用了浙江海洋學院服務器,蠻先進的。他又借了同學的一台電腦,四個人,合用這一台電腦,上半夜下半夜,二十四小時輪流用。

開發技術網站,搜集整理材料,四處奔波推廣,不會來一分錢。“真不知道能否成功,有時感到黑暗一片。最窮的時候身無分文,差一點要到碼頭去扛沙袋了。”

坐船到了東極島,那時非常偏遠,幾乎無人知曉。徐方成走遍了全島,覺得非常有開發的價值。因為偏遠,別人不會競爭。

當地老百姓卻很不理解。有的漁民說:“這裡都要成為無人島了,你們來找死啊!”甚至因為三言兩語不合,就要動手打人。

徐方成說:“就選這個點,作為根據地。當時東極鎮政府很窮,是要飯財政,連自己的工資都發不出。窮則思變,當時鎮黨委書記對我們很支持。我一腔熱血就干了,手中也沒錢,真是赤條條地就沖上去了。”

2003年7月,召開東極島開發籌劃會議,介入東極島旅游開發,確定旅游電子商務發展方向。11月,籌備開設東極旅游網。

徐方成說:“我不是學旅游專業的,可是我的路子對了!我先把旅游目的地的資源整合好,包裝策劃,以科技手段來聯結,開發文化旅游、智慧旅游。”

2004年元旦,這是具有全新意義的開始。東極旅游網開通儀式暨海院學生社會實踐成功案例新聞發布會,在浙江海洋學院會展中心召開,舟山各媒體爭相報道。

然而,新事物能否被大眾接受,仍是一個變數,需要機緣,需要時間。

眼看潮水漲上去了,徘徊許久,又逐漸落下去了。一天天的潮漲潮落,反復循環,似乎想告訴人們什麼。

農歷大年三十,徐方成在博客上寫下了年關感言:“今年過年,我們四個都不回家,一起為了一個理想,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始我們的創業人生……”

過年誰不想與家人團圓,真實的原因是,他們沒有足夠的路費回家。四個大男人,擠在一起,一位老家在山東,一位老家在台州,一位老家在衢州,隻有一位在舟山本地的,情願相陪不回家。

大年三十晚上,外面的鞭炮聲已經響起。一位老師提著幾袋舟山老酒和一些年貨,來看望四個學生,“我知道你們現在很艱難,但你們的路子是對的,隻要堅持下去,你們一定會成功。”

在最困難的時候,老師的鼓勵,成為他們能堅持到最后的動力之一。

到了2005年“五一”黃金周,突然出現奇跡!客人爆滿!船票賣光了!5月1日至7日,東極旅游突破歷史新高,共接待游客六千人次。

客運站從來沒遇到過這種事!原來出島入島沒多少人,政府每年貼幾十萬元油費,船開得越多,虧得越多,船老大都要賣船了。

2005年5月,東極旅游網ICP備案成功。7月,東極旅游網被國際DMOZ收錄。10月,攜手上海投資方開始規劃實施東極及舟山旅游長遠規劃。11月,舟山文化旅游網、朱家尖、桃花島、六橫島、螞蟻島等旅游門戶網啟動。

2006年3月,我找了個合作伙伴,舟山聖島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一百萬元。隨后,聖島旅行社成立。

聖島文化旅游公司辦公室。洛洛攝

“聖島”,舟山在我的眼中就是一片神聖的土地,我把自己的夢想都寄托於此。

前無古人,網絡怎麼做旅游?開始創業的第一年,我們不斷碰到麻煩事。工商局、地稅局、旅游局等部門來檢查,因為有旅行社舉報我們以網絡來做旅游,擾亂了市場秩序。最后甚至公安局都來找我們,因為我們在做的東極島處於公海附近,公安局擔心我們處理不了涉外之事。

聖島公司是完全有別於傳統旅游的全新電子商務服務和互動模式。從傳統的規章來看,隻能允許現金交易,要做紙質台賬。我們超營業范圍了,我們是電子化檔案,客戶在網上交易。我們三天兩頭被叫去談話。以前流眼淚,現在微笑著吐苦水。

舟山群島在我的心中是神聖和感恩的代名詞,也是年輕人揮洒青春和智慧的福地。

(責編:王吉全、劉軍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