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得志將軍之女楊秋華:
帶仨女婿上戰場
父親引以為豪
關於平型關大捷
父親不太喜歡講戰爭往事
新京報:父親會時常提起平型關大捷嗎?
楊秋華:實話實說,幾乎沒有向我們提起過。他不太喜歡給我們講戰爭往事,另外工作也太忙,有仗打的時候就一定有他的身影。新中國成立后先是參加抗美援朝,年近七十還指揮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平時白天上班,晚上約人談事,隻有吃飯的時候我們能見到他。
父親晚年時弟弟為了能留些記錄,讓他講了些往事。他的抗戰歲月,我都是后來自己翻看回憶錄、畫冊時了解到的。
新京報:那他也很少能照顧到你們?
楊秋華:他是典型的中國式父親,行勝於言。1959年,他們跟著彭老總去東歐考察,回來時別的將軍買望遠鏡等高級東西,他扛回來3匹布,做的衣服一直穿到我1968年當兵。
三年困難時期,家裡孩子們的供應糧不夠吃,他的指標多一些,全讓給我們。后來父親生病住院,醫生說是營養不良導致的肝炎。
關於軍人情結
家裡5個孩子相繼當了兵
新京報:看合影發現,你們一家人都當了兵。
楊秋華:這是受時代的影響,再者我們從小跟著部隊一起長大,有很深的軍人情結,家裡的5個孩子相繼當了兵。這似乎是我理所當然應該選擇的,除了當兵我再無其他的職業理想。
新京報:在部隊時,領導和戰友都知道你父親是將軍?
楊秋華:知道。但沒有因為父親給我任何特殊照顧,反而分配我到了最艱苦的地方之一,位於東營黃河入海口附近的一個軍馬場。百十裡無人煙的荒灘,割草喂馬,工作量很大,而且蚊虫叮咬得厲害,渾身都是包。那時感覺受不了了。
新京報:沒想過讓父親幫你調一個地方?
楊秋華:沒敢直接跟父親說,向母親寫信時委婉表達了這個意思。后來母親回信中直言不諱地表達了父親的意見,不同意,讓我堅持,別人能吃的苦將軍的女兒也能吃。
關於“將軍后代”光環
幾次重大事件受父親意志改變
新京報:也就是說,“將軍的女兒”只是個光環,其實沒有讓你因此受益。
楊秋華:仔細想想,一生中肯定有因為父親的面子,讓我多多少少受到幫助照顧的事情。影響我人生的幾次重大轉折事件也受到父親的意志而改變。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大潮,部隊很多人都轉業下海經商,我也有過這個想法。但有次父親把我們幾個子女叫到一起,明確告訴我們,隻要他還在,決不允許我們離開部隊,脫下軍裝。
新京報:可你還是脫下了軍裝。
楊秋華:1986年大裁軍時,我所在的部隊被納入了裁撤范圍。說實在的,馬上就要授銜提高待遇,誰也不想被裁,很多戰友都托關系求人,有部隊的高級領導來問過我,如果不想被裁,他可以幫忙調動。
飯桌上我對父母說了這事,晚上就被母親叫到房間,轉達父親的意思:有人願意幫我是因為他是解放軍總參謀長,但這次裁軍他是主要負責人,連自己女兒都走關系別人還怎麼裁。
這是為了響應國家政策而不得不做的事情,但可以感覺到,我們離開部隊,父親其實是失望而無奈的。
新京報:父親是否說過,他希望子女成為什麼樣的人?
楊秋華:沒有明確說過,也許是受到信仰和時代的影響,那個年代的孩子都是國家的子女,生活和工作一切響應國家的號召,聽黨的安排,我們家也是這樣。
但其實他心裡還是希望子女中有人能成為像自己一樣的人,可惜5個孩子裡4個是女兒。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他把3個女婿帶上了戰場,並引以為豪,招婿當如此。
A16-17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石明磊
上一頁123 上一頁123
(來源:新京報)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