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曲阜 傳承中的創新

2014年12月30日05:4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曲阜 傳承中的創新

  山東曲阜,大成路北首,孔廟南門萬仞宮牆聳立,得名於子貢敬畏先師孔子學問之高——“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它因儒家傳統文化而生,又見証了儒家傳統思想的傳承不息。

  “因而循之,與道神之﹔革而化之,與時宜之。故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馴”,沿大成路南去,逐漸感受到的是曲阜創新發展的新朝氣。基層治理新理念、經濟主體區劃定以及文化產業集群等等,秉承傳統、銳意創新,在這條不算長的大成路上,曲阜的創新發展已可見一斑。

  問需於民,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禮之用,和為貴”,汲取傳統文化之精髓基礎上,曲阜在405個行政村成立“和為貴”調解室,引導農民通過非訴訟途徑化解矛盾糾紛,探索出一條用傳統文化作當代價值、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的途徑與平台。這些孔子故裡的農村版“小法庭”,從群眾關注的焦點中找到基層治理創新的切入點,成為同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頂層設計形成良好互動的基層實踐。

  在吳村鎮的“和為貴”調解室裡,兩戶村民避免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尷尬境地。兩家爭執了十多年的宅基地問題,官司也打了,法院也判了,可就是沒有定紛止爭,二人之間這個十幾年的“疙瘩”成為鎮村兩級的老大難。村裡的“和為貴”調解員讓矛盾雙方坐在調解室裡,講著“六尺巷”的故事,理清兩家宅基地的問題,說服雙方都作出相應的讓步。

  “村裡矛盾一般動用不到法律,但法律是底線。我們就是要通過調解,正確地引導他們知法守法,”曲阜市委領導說,“現在明顯感覺到村民的法律意識提高了,他們清楚做到啥程度會觸犯法律。”

  同樣作為曲阜基層法治建設的新實踐,還有信訪局“第一局長”制度。除了每天固定一位市級領導到信訪大廳接訪外,還實行“首接負責制”——所有來訪全部實行“接待來訪直至問題解決”的“一站式”工作模式,即“誰當職、誰包案、誰協調、誰處理、誰結案”﹔對事實清楚、訴求合理的,第一局長當場答復群眾﹔對問題復雜、需要進一步核實調查的,第一局長立即召集相關單位負責人到場說明情況、解決群眾疑惑,並全程跟蹤,直至“案結事了”、“事了人服”。

  為真正實現問需於民、從群眾中獲得第一手需求信息,從2011年起曲阜實行第一書記“1+1”制度,405個村一村配備一名“第一書記”、一名大學生村官或優秀年輕干部,實現工作“全覆蓋、常態化、終身制、負全責、群眾評”,以此建立起曲阜干部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的常態化機制。2014年初,曲阜對“第一書記”進行了“升級改造”,通過組建“第一書記工作室”,打破一個村隻派一名干部的模式,而是由原來的第一書記聯系與“三農”關系最密切的農業、水利、農機、畜牧、民政、國土等市鎮部門干部,組建為10人左右的服務群眾團隊,以“組團打包”的新模式為群眾服務。“原來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現在人多了,變成了‘上面千根線下面一張網’,為民服務一步到位了。”市委領導說。

  不僅如此,“有問題找‘馬上就辦’”如今已經成為曲阜市群眾口口相傳的一句話。“馬上就辦辦公室”、“馬上就辦一線通”、“馬上就辦直通車”三位一體的執行體系,把“馬上就辦”理念打造成以首接負責為核心的“無縫行政”模式,成為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証的首家民生服務類項目。

  作風建設不留“死角”,再塑政府公信力

  1個《黨員干部“四風”問題懲戒暫行辦法》,97個“不准”,明確且詳細界定了“四風”的具體表現,構建起曲阜政府部門作風督察工作的制度體系。這97個“不准”,既包含了上級三令五申明確提出的要求,如不准吃拿卡要、公款相互宴請等﹔也對一些新出現的苗頭性問題作出了規定。《辦法》不僅明確了“紅線”,還結合工作需要,對黨員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不准“在急難險重任務前不敢擔當”。於2014年8月30日出台的曲阜“四風”問題懲戒暫行辦法,被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為國內首個反“四風”地方標准。

  依據該規定,曲阜開發區兩輛公車外出未備案、兩名值班人員脫崗的有關情況被通報﹔一名工商干部因工作時間瀏覽與工作無關的網頁,查實后被停職3個月,並調離原工作崗位。“‘四風’問題表現為‘小節’,但對這些‘小節’,過去在監督檢查中,有時抓不准重點,往往憑經驗判斷,缺乏針對性,97個‘不准’被明確列出之后,全面抓‘四風’問題明確性和操作性更強。”曲阜市紀委干部室領導介紹說,自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曲阜開展了整治“群眾最不滿意的10個‘四風’問題”等專項整治活動,開展各類明察暗訪60余次,已有20名黨員干部被問責。

  去年10月28日,一則名為“一把手”“五不直管”授權情況的公示在當地報紙上刊登,涉及到市內67個市直部門和12個鎮街的財務、人事、行政審批、物資採購和工程招投標等5項職責交由副職分管,並向全社會公示,這標志著曲阜“五不直管”改革正式啟動。按照相關規定,市直各部門和鎮街採取簽訂“授權委托書”的形式,把財務、人事等5項權力分交不同副職分管,並科學分解、合理配置五項權力,避免產生新的“權力集中”。“實行‘五不直管’制度后,既能讓‘一把手’擺脫繁瑣的事務性工作,集中精力抓大事、管方向,同時也能夠有效地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制度體系,加強對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曲阜市紀委監察局領導說。

  曲阜在作風建設上始終不敢有絲毫懈怠。早在2012年,該市就相繼出台《關於改進作風的二十條規定》、“8·36·7”紀律要求等制度,為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新出台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加強干部教育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在村“兩委”班子成員中推行坐班制辦公的指導意見等規定,並同步建立起全過程的群眾批評監督黨委政府工作機制,實現對政府工作作風的內外全方位督察體系。

  “‘為民辦十件實事’,不能由領導坐在辦公室裡確定,而要讓群眾說了算。”2012年底,曲阜廣開渠道歡迎群眾給黨委政府“找茬”,首次向群眾征集“最不滿意十件事”。通過召開網民座談會,發放764份調查問卷,隨即撥打2902個電話,共收集群眾反映200多類涉及城建交通、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問題,以此確定了2013年迫切需要政府解決的十大民生工程。並於次年3月份舉辦公開交辦儀式,由群眾代表將問題現場交辦給相關責任部門。

  “我的孩子在上小學,所以對教育資源布局這方面關注的較多一些”,曲阜市民趙成偉作為網民代表, 在首次征集活動中提出了城區學校數量少、教育資源布局不合理的問題,並親自把交辦書交到曲阜教育局局長的手中,“沒想到市裡採納了我的意見,並在當年就計劃新增兩所小學,這是政府對咱老百姓的信任啊。”作為群眾監督團中的一員,現在的老趙經常被邀請參與監督市裡的各項重點工作。目前,曲阜已經建立起“群眾提出、群眾交辦、群眾監督、群眾評判”的群眾監督批評政府工作機制。

  一系列務實為民舉措的背后,是曲阜市執政者始終堅守的為政理念——百姓至上。2013年2月起,曲阜在全省率先實施全民免費查體、困難家庭大病全報銷制度、農村教師免費乘公交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相繼實施。端正自身作風、工作態度,給老百姓辦實事兒、接受群眾監督,曲阜的各項新舉措都在致力於政府公信力的再塑造。

  主體功能區建設,引領經濟發展的風向標

  兜裡“揣著”幾十種電動車零配件技術的台灣志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進成,把他的投資目的地放在了曲阜息陬鎮。他看中的,就是息陬鎮已經形成的車架、烤漆、成品生產等電動車產業集群生產能力。經過3年多的運作,圍繞“電動車”一環環牽起的產業鏈漸漸開始顯現項目窪地效應,目前已有10家電動車相關企業和另外9家高新領域企業在這裡搶先落戶。

  息陬的經濟發展定位,來自於曲阜對鎮街的主體功能區劃分,按照服務業引領、觀光農業主導和工業主導三大類型,細化各區特色功能。“很多企業在挑選東家時,不僅考慮區位優勢、園區基礎設施等,更看重有沒有配套企業,”在曲阜招商局工作人員看來,“實施主體功能區建設后,息陬根據工業定位和主導產業的確立,從而找到了經濟發展的突破口。”

  2011年6月,曲阜積極運用主體功能區建設理論,率先探索在縣域范圍內以鄉鎮為單位進行主體功能區規劃建設。談起為何會實施這場經濟變革,曲阜市委領導說,原來市裡對各鎮街的考核以工業指標為主,在很多交通不便的地區,由於工業基礎薄弱,不僅招商引資需要花費很大力氣,而且很多地方出現重復建設,鎮街的多元化優勢沒能得到有效發揮,很難形成主導產業。

  “我們的鎮街主體功能區走的就是錯位發展、以特取勝的發展道路,”曲阜發改局綜合科負責人說,“一個主體功能區確立自己的主導產業、發展目標,集中發展一個產業集群,打造一個產業品牌。”

  “原來的一套以工業GDP為重點的城鎮經濟考核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曲阜督考辦綜合考核科負責人說,相比較以前對鎮街考核內容的繁冗復雜,曲阜對各鄉鎮“量身定做”的經濟考核標准,不再單純看項目規模和財稅收入,而是根據其主導產業項目完成情況進行個性化考核。“這樣讓基層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找准自己的經濟發力點,縣域經濟才能真正被激活。”

  考核的“指揮棒”變了,曾經年年經濟排名亮“紅燈”的曲阜尼山鎮終於得到一個“咸魚翻身”的大好機會。位於山區庫區的尼山鎮工業基礎幾乎為零,實行新的考核指標后,對尼山不再考核工業發展指標,而是重點考核觀光農業發展情況,“甩開膀子”的尼山鎮集中流轉土地4萬多畝,高科技農業園和文化旅游產業園逐步形成規模,考核成績從往年的倒數一二名一躍到全市綜合考核前三名。

  在加快推進經濟建設中,曲阜市圍繞提升發展“軟環境”,相繼推出重大項目“一會制”決策審批、“四零工程”等一系列制度。對招商引資項目和擬在曲阜投資建設的各類重大項目,實行“一個會議決策、一個公章審批、自上而下聯動、部門見章蓋章”的制度﹔針對中梗阻、行政效能低、服務跟不上等問題,實施優化發展環境零收費、零插手、零距離、零投訴“四零”工程。

  制度實施以來,對65個重點項目實施了“一會制”審批,先后推出3批230個“零收費”項目,減免各類費用1500萬元﹔行政審批事項由319項減至161項,減少審批程序170個。

  道德凝聚,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

  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的曲阜,從傳承弘揚儒家優秀傳統文化著眼,以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堅持不懈地用道德禮儀教化人民,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時代價值。

  百姓朝聖祭孔、論語進萬家、師生節、孔子故裡書香門第評選、鄰裡一家親……在曲阜首屆“百姓儒學節”上,沒虛空地站在雲彩上看孔子、學儒學,這些腳踏實地的傳統文化體驗活動,讓儒家思想潛移默化地走入尋常百姓家。

  在率先提出“有教無類”的曲阜,致力於儒家文化傳承發展的腳步早已加快,一場由政府主導的“百姓儒學”工程正在推進。自2012年曲阜開始實施“彬彬有禮道德城市”建設活動以來,已在全市成立675所“彬彬有禮教育學校”,編寫並免費發送10萬份特色傳統文化教材,提出“不孝不提、不誠不進”的觀點,實施儒家文化“六進”工程,基本實現了對64萬居民道德教育的全覆蓋。

  作為一名儒學講師志願者,曲阜國學中心的院長王自超已經隨著“百姓儒學”活動的開展找到了有針對性的授課方式。“剛開始怕村民們不願意聽,心裡有些顧慮。”王自超說,“講兩次之后就好了,內容盡量講得通俗易懂,多講一些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小事兒,他們還是很歡迎我們的。”在王自超講課期間,一位村民說,聽了王老師的課之后才知道原來教育孩子還得多引導。

  幾千年的儒家思想浸潤讓曲阜擁有了發展文化產業無可比擬的優勢。在“儒家文化傳承創新區、文化經濟融合發展示范區、道德建設首善之區”的定位指引下,曲阜搶抓建設“曲阜文化經濟特區”機遇,不斷延伸文化旅游產業鏈,推進文化與旅游、教育、科技等產業深度融合。吃虧是福孔子學苑、國學院、儒源儒家文化體驗基地等一批國學培訓體驗基地相繼落地,曲阜從事傳統文化教育培訓的單位達到40余家。民間培訓產業的興起不僅促進了曲阜經濟的發展,更直接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

  道德力量凝聚人心、感召人情、鼓舞人氣,推動了曲阜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2014年上半年,曲阜獲得濟寧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第一名,群眾滿意度、社會穩定、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均列全市前茅。

  (梅花 王國棟 於惠惠)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