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樹立發展信心,堅定改革決心

——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述評

2014年12月09日03: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引領大國經濟,需要堅毅的戰略定力與駕馭全局的智慧。

  實現大國夢想,需要堅定的民族自信與堅持不懈的奮斗。

  2014年,中國經濟必將刻下鮮明的歷史印記——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准確把握新常態,面對風險挑戰從容鎮定,創新宏觀調控精准發力,全面深化改革有序展開,全年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新常態,見証中國經濟新成就、新亮點、新變化。

  新常態,彰顯中國經濟新趨勢、新高度、新作為。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正迎接新機遇,邁上新征程,走向新時代。

  迎接新常態,實現新跨越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准確把握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堅定沉著,統籌施策,引領中國經濟保持平穩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處於合理區間,質量更好,結構更優

  7.4%,7.5%,7.3%……合理區間,起伏甚微,態勢良好,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全年經濟走勢大局已定。

  數字背后蘊深意。從定向調控到結構優化,從創新驅動到內需發力,2014年中國經濟穩步前行,亮點頻現,呈現出一系列新變化新態勢,開創出新氣象新格局。

  2014,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縱觀全球,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勢頭並不明朗,世界貿易投資格局變化不定,債務風險沒有完全得到解決,區域動蕩給世界經濟增加諸多變數。

  審視國內,產能過剩、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加大……舊矛盾與新問題交織,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

  一季度中國經濟遭遇“倒春寒”:增速跌入6個季度的谷底,實體經濟成本高企,房地產交易量價齊跌,“三駕馬車”拉動乏力……

  一時間,各種議論不絕於耳——出台強刺激政策還是加快人民幣升值?放緩改革步伐還是推遲轉型升級目標?

  暮色蒼茫看勁鬆,亂雲飛渡仍從容。

  4月25日,春意漸濃。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要堅持現有政策基調——會議向海內外傳遞出堅定的信心。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審視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保持戰略定力,對我國經濟正在進入新常態的判斷由醞釀逐步趨於成熟。

  10多天后,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工作時第一次提及新常態:“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7月底,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重申,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進一步增強信心,適應新常態。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佔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

  這是高瞻遠矚的戰略判斷,這是沉著冷靜的深刻洞察。

  新常態意味著新考量——

  世界銀行的統計顯示,二戰后連續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長的經濟體隻有13個。

  改革開放30多年間,我國以年均近10%的速度持續增長,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體可以永遠保持每年10%的增長速度,即便是中國。”美國《時代》周刊說。

  新常態蘊藏著新跨越——

  長期以來,作為拉動經濟的“火車頭”,我國制造業發展迅速,但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我國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的潛力亟待釋放。

  新常態催生著新動力——

  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用深化改革的辦法破解經濟發展中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通過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審時度勢,謀定后動。

  7月29日,盛夏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研究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

  這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客觀闡釋——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

  這是新常態下經濟工作的戰略取向——准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平衡點,准確把握近期目標和長期發展的平衡點,准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結合點。

  迎接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從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到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從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到積極穩定對外貿易,從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到增加民生保障有效供給,一系列新思路新決策,為中國經濟注入源源不斷新動力。

  走過春華,迎來秋實。盤點一年來中國經濟走勢,新常態下不斷涌現新亮點,夯實了人們對中國經濟航船平穩前行的信心。

  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5%,超過投資﹔服務業增加值佔比46.7%,繼續超過第二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速分別為12.3%和11.1%,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6%……

  12月5日,歲末之時。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2015年經濟工作。

  會議強調,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為明年和今后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長動力充沛,發展前景光明。”——這是中國以自身實踐對世界作出的自信宣示。

分享到:
(責編:耿聰、袁勃)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