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維護漢語規范,還是壓制語言創新
網絡用語禁上廣播電視惹爭議
11月27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通知,要求各類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應嚴格按照規范寫法和標准含義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字、詞、短語、成語等,不得隨意更換文字、變動結構或曲解內涵,不得在成語中隨意插入網絡語言或外國語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紹根據網絡語言、仿照成語形式生造的詞語,如“十動然拒”、“人艱不拆”等等。由於近幾年來社交網站發展迅速,網民的創意迭出,網絡流行語的更新也十分頻繁,為了跟隨時代潮流和吸引眼球,許多廣播電視節目還有廣告也開始使用這些熱詞。那麼,對於廣電總局這一通知,大家是如何看待呢?
網絡用語理應得到規范
網絡用語數量多,更新快,不常常關注網絡社交論壇的人不容易弄懂許多詞的含義。對外經貿大學中文學院教師楊宏舉例說,“十動然拒”、“喜大普奔”、“累覺不愛”、“人艱不拆”、“說鬧覺余”、“細思恐極”等流行的“網絡成語”不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范,打破語法常規而組合在一起,乍一看覺得很難理解。的確,網絡上有許多類似的生造成語,“喜大普奔”就是由“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四個成語簡化而成的,通常表示高興喜悅的心情,而“人艱不拆”則是出自於林宥嘉的一首歌曲,表示“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如果不了解其出處,則很難理解這些自創詞匯的意思。
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苗笑武老師指出,這種網絡流行語是部分人群生造並在網絡中傳播的一種即興語詞,屬於“快餐文化”的一種。它們具有隨意性和偶然性,其娛樂功能強於實用功能,並不具備推廣價值。其次,網絡用語往往採用諧音改編的手段,在久已形成熟語或者成語的基礎上進行改動,容易在傳播過程中造成混淆,對社會通用的母語詞匯造成傷害,極不利於青少年兒童學習、使用母語和了解本土文化。有微博網友也提到,打開電視,熒屏上的錯別字滿天飛﹔上網瀏覽,廣告上的異體字、生造詞比比皆是。有的中小學老師抱怨,這邊剛教了正確字詞,那邊就被網絡、廣告中的不規范用語毀掉了,導致現在不少學生在作文中也頻繁使用網語,讓家長和老師們看不懂。
因此,許多人對廣電總局的規定表示支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生陳慧認為,廣播電視節目作為正規的傳播渠道應宣揚正確的語言觀念,維持漢語的純潔性,樹立權威的標杆。她認為網絡用語可以在網絡中流傳,但不應登上大雅之堂,不應出現在廣播電視節目中。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