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網絡用語禁上廣播電視惹爭議 是壓制語言創新?【2】

2014年12月08日08: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禁播網絡語應該把握好度

在擁護廣電總局規定的聲音之外,也有人質疑:作為時代的產物,網絡用語是否也是一種語言發展的現象呢?這樣限制它是否小題大做?

有網友認為,在信息大爆炸時代,網民也可以對成語的產生做出貢獻,這些網絡用語是屬於我們時代的成語。

對外經貿大學的學生張藝馨同學是一位十分關注網絡流行趨勢的“90后”,她覺得有些流行語言確實簡化了人們的表達或者更加准確地表達了某種情感。她還舉例說,在美國每年也會由網絡生出許多新詞,當這個詞語流行到一定的程度,並且被一定數量的人們所接受時,就會被添加到詞典當中,把它們視為產生的新詞語。英語中每年都有新詞。楊虹艷同學則建議,應根據具體的節目形式與內容需求進行標准設定,在一些大眾娛樂節目中,網絡用語應該被允許使用。

這些觀點與廈門大學中文系主任、廈門市語言學會會長李無未教授不謀而合。李無未教授認為,語言文字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它不是刻板的,而是靈活的、更新的,廣電總局應該規范主流媒體和節目,如央視、各地方台新聞節目等,而對於娛樂節目則應該放寬標准,不應該這麼嚴格苛刻,那並不利於語言的創新,也會壓制網民的創造力。

楊宏也認同流行語有它積極的作用,比如體現出語言的鮮活與親切,表達情意更為直接和幽默等。加之流行語屬於一般詞匯,本就具有緊跟時代步伐、反映社會生活、更新變化快等特點,通過時間的積澱,這些網絡語言自然會出現優勝劣汰的結果。

的確,受眾數量眾多的廣播電視節目理應在規范使用語言文字方面做出表率,但是,網絡用語作為新鮮和時尚元素出現在一些本身具有娛樂性質的節目中也未嘗不可。對於廣電總局這個新規定,可能爭議仍會持續。

(記者:田 靜)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劉昶榮(實習)、曾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