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有政治遠見,有工作能力,富於犧牲精神,能獨立解決問題,在困難中不動搖,忠心耿耿地為民族、為階級、為黨工作。”
——習近平《擺脫貧困》
原文:“知”就是識別人才。這個問題包括什麼是人才和如何識別人才兩個方面。我國古代謂德、量、才、志、績者為人才。所謂德,主要指政治操守好。現在對德的要求,可以用毛澤東同志的一句話來概括:“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有政治遠見,有工作能力,富於犧牲精神,能獨立解決問題,在困難中不動搖,忠心耿耿地為民族、為階級、為黨工作。”所謂量,是指能接受正確意見,容納賢才。所謂才,是指才能,有創造力,有駕馭能力和應變能力。所謂志,是指志向遠大,意志堅定,有韌勁。所謂績,就是政績,在工作中,能奮發有為,盡心盡力,有所建樹,人民群眾能各得其所,安居樂業。
出處:《毛澤東選集》
15.“……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証。”
——習近平《擺脫貧困》
原文:毛澤東同志指出:“……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証。”閩東革命歷史也証明了這一點。在革命戰爭年代,革命的火種之所以能在閩東大地傳播,革命的力量之所以能在最艱難的歲月裡得以保存和壯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的團結。很多革命老前輩,都是畬族群眾用鮮血和生命保護下來的,我們福建的革命老前輩葉飛、曾志、范式人等同志過去打游擊的時候,經常是在畬族山村、畬族的老鄉家裡度過的。畬族群眾有堅定的革命性。有一位同志告訴我,在革命年代,閩東畬族的同志沒有一個叛變,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社會主義時期,畬族人民又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為閩東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現在,我們正在進行的脫貧致富的偉大事業,少了畬族人民的積極參與不行,少了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奮斗也不行。總之,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民族大團結都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必不可少的保証。
出處: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16.“要徹底解決民族問題,完全孤立反動派,沒有大批少數民族出身的共產主義干部是不可能的。”
——習近平《擺脫貧困》
原文:毛澤東同志曾指出:要徹底解決民族問題,完全孤立反動派,沒有大批少數民族出身的共產主義干部是不可能的。少數民族干部與本民族有著天然的聯系,善於反映少數民族的意願和要求,是我們在民族地區貫徹執行民族政策的紐帶和橋梁。在民族地區的具體工作中,少數民族干部有著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干部,是黨的一項重要政策,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從總體上說,我們閩東的少數民族干部還是偏少的。這個問題需要我們立即花大力氣去抓。特別應強調三個方面:一是要繼續培養和不斷提高現有少數民族干部的素質:二是注意發現和培養民族干部的后備力量:三足少數民族領導干部在地、縣二級要有一定的比例。對少數民族聚居在千人以上的鄉、鎮應創造條件,至少要配備一個少數民族的副職領導。
出處:毛澤東《對西北少數民族工作的指示》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