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包袱“賤賣”資產?
改制前,獻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在2012年6月,將不良資產進行拍賣,其中931筆債務共計4345萬元轉讓給了河北省人大代表祝景倫。
祝景倫是信用社轉制后獻縣農商行的股東。他接受這筆債務后,坊間開始質疑,如此低價收購不良資產及程序違規等問題。坊間認為,祝購買這筆資產的價格為400萬,而且沒有經過公開拍賣。
記者電話聯系祝景倫,祝一直未接電話。
記者去向獻縣銀監辦了解,銀監辦官員說,獻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是按照《河北省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債權轉讓處置暫行辦法》的規定,進行了拍賣。
記者去了轉制后的獻縣農商行信貸部。該部張樹海拒絕透露這筆債務的拍賣價格,也沒有提供拍賣公告。他說,“我什麼都不知道。”
農村信用社原定的宗旨是,農民自己出資,在資金上互幫互助。但最初的信用社,大部分出資來自國家,農民的出資隻佔很少部分。2004年左右,央行和地方政府曾拿出大量資金(央行就拿了1650億)給信用社的虧空買單。
一名業內人士認為,獻縣農商行不公布931筆賬目明細,就無法知道資產轉讓中,是否存在著利益輸送。
據記者調查,農村信用社拍賣壞賬引發的暴力討債在全國絕非孤案。
華北某省級農商行的一名負責人表示,為了避免發生暴力催貸,有的地方銀行做了一些規范,“比如河南地區,即便貸款債務拍賣轉讓給他人,仍需銀行人員陪同催貸,而非企業和社會人員催債,最大程度避免暴力催債。”
新京報記者王瑞鋒 實習生李璐 河北獻縣報道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