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債的知名商人
祝景倫,在獻縣家喻戶曉。
公開資料顯示,46歲的他是民營企業河北日新集團董事長,旗下六個全資子公司涉及制瓶、塑料、運輸、房地產、鋼構等產業,2010年完成利稅5480萬元,連續七年成為獻縣納稅第一大戶。
在當地官方,祝的影響力也非同一般。2003年,祝景倫當選為滄州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2006年入選滄州年度優秀市人大代表。2011年,獻縣文明委曾推薦其為“滄州能人”候選人。2013年擔任河北省第十二屆人大代表。
祝景倫的手下與村民發生沖突是因為,這位人大代表通過拍賣獲得當地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價值4345萬的債務。欠賬的村民涉及七八個村近百人,上述村民劉慶山便是其中之一。
對於這些貸款,上述村庄的村民都予以承認。安金桂說,2000年前后,淮鎮各村幾乎家家戶戶經商辦廠,貸款比較多。在600多戶的安庄,貸款戶數達到百余戶。
當地一位信貸員說,隨著農戶和工商戶效益虧損,很多村民認賬不還錢,使得地方信用社不良資產增加。
祝景倫接收該信用社的債務后,村裡出現暴力催債的現象。村民們頻繁遭到催債人員的辱罵、騷擾甚至持刀掠車。村民們反映,為了討債,祝的手下在欠債村民牆上用紅油漆寫了大大的死字,還有人的家門口被四台汽車封死了八天,還有村民被劫持到火葬場附近的玉米地被告知“不還錢就埋了”。
除了威脅、恐嚇,最讓村民擔心的是持刀掠車。10月份,王光偉的兒子在307國道上開車時,被一輛轎車逼停,四五名男子把砍刀架在他的脖子上,把王家的轎車開到了日新集團旗下的易拉罐廠。
這一遭遇也發生在了西洋村王小林(化名)身上。11月8日,王小林的同事借開他的車時,同樣被逼停,刀架在脖子上,車被催貸人員開走。
對於村民的指責,祝本人沒有回復。他公司的一位王姓副總則表示,沖突有,但都是底下人干的。
農商行的難處
如今,獻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已轉制,成為獻縣農村商業銀行。
對於農戶認賬不還錢的情況,獻縣農商行信貸部張樹海說,信用社曾多次找村民催要,但都無功而返。四個村的多名村民的說法卻是,信用社從來沒有找他們還貸,“催貸可以通過法院走正規程序。”
然而,新京報記者可以查詢到的相關法律文書顯示,轉制前,獻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通過司法訴訟途徑解決貸款不還,隻有從2013年開始的寥寥數起。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認為,“沒有催要,與當年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能力較弱有關。”
河南一農村信用社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獻縣農村信用社與各村民的借款合同,單筆金額隻有數萬元,但借款筆數上千起,“款項小,筆數大,通過法院訴訟,也比較漫長。”
記者調查發現,獻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在淮鎮各村的很多債務,距今已有10年以上,有的甚至是30年前的債務。
按照《民法通則》相關規定,一般債務的訴訟時效期為2年。獻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的很多債務,早過了訴訟時效。
北京才良律師事務所律師朱孝頂表示,過了訴訟時效,銀行仍可以起訴,但如果貸款方以此抗辯,法院一般會駁回銀行的訴訟請求。
獻縣農商行信貸部張樹海說,法院不受理,信用社便沒有能力去追討。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