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修身
【釋義】端正言行,修養身心。
【出處】《禮記·大學》: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引申】“正己修身”是儒家關於自我修養的重要思想。《禮記· 中庸》中說:“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論語·子路》中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唐代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也提到:“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啟示】2013年3月19日,習近平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說:“干部有了豐富的基層經歷,就能更好樹立群眾觀點,知道國情,知道人民需要什麼,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各方面經驗和專業知識,增強工作能力和才干。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條件。”2013年6月28日至29日,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再次提出“早熟的果子長不大,拔苗助長易夭折”, “年輕干部多‘墩墩苗’沒有什麼壞處,把基礎扎實了,后面的路才能走的更穩更遠。”
居安思危
【釋義】處在安樂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險。
【出處】《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
【引申】唐代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說:“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啟示】今年10月8日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說,黨的執政地位和領導地位並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長期保持下去的,不管黨、不抓黨就有可能出問題甚至出大問題,結果不只是黨的事業不能成功,還有亡黨亡國的危險。他強調,要從嚴治黨,做到“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使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改易更化
【釋義】改變革新。
【出處】《漢書·禮樂志》:“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引申】董仲舒在《對賢良策》中說:“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居安思危,強調憂患意識與長遠考慮,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改易更化”。
【啟示】最新出版的《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首次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一文,其中提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我們適應新形勢、認識新事物、完成新任務的根本思想武器。”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