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國慶長假出游如何自我保護?看看自駕游清單

2014年09月26日09:10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國慶長假出游如何自我保護?看看自駕游清單

  自駕游篇

  需要准備的東西,你都帶齊了嗎

  眼看國慶長假即將到來,不少喜歡自駕游的朋友躍躍欲試,打算好好利用這個假期,開著愛車出去轉轉。不過,無論你是老手,還是新丁,在出行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備,帶上各種必備的裝備。本報記者咨詢眾多自駕游愛好者后,總結了一份清單,希望對您的出行有所幫助。

  一、導航儀記得更新地圖

  如今,車載導航儀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專車專用的導航最低1000多元就能買到,如果是外置式的導航儀則更加便宜,數百元的價格就能購得。如果車上沒有導航,那麼准備一個導航是非常必要的。值得一提的是,購買導航儀時,除了要關注搜索衛星的速度之外,還要關注地圖版本以及后續更新地圖的費用。如今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地圖需要經常更新,后續費用不可忽視。

  除了車載導航儀之外,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用上了手機導航。與專業GPS導航設備相比,手機的顯示屏幕很小,但這是缺點也是優點。不需要車載導航在車上佔一個地方擋住視線,既方便又美觀,用手機導航也十分受人歡迎。目前,無論是安卓還是蘋果系統,都有多款免費地圖可供下載。

  二、車載充電設備不可少

  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燈各種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如何在長途旅行中充電就成了一個大問題。不少開車人喜歡簡易的轉換器直接插在點煙器上使用,不過汽車電瓶的電壓並不穩定,這樣直接取電可能影響電器的使用壽命。如果您需要長途旅行,車上需要充電的設備有比較多的話,不妨購買一個車載電源轉換器,將DC12V電源轉換成220伏交流電,供一般手提電腦、IPAD等使用,是一種方便的電源轉換器。不少這樣的轉換器都配有USB借口,使用數據線就可以為手機充電了。

  三、對講機方便車隊聯系

  喜歡自駕游的朋友,單兵作戰的並不多,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結伴出游,少則兩三輛車,多則十多輛車。車隊成員之前如何保持良好的通聯狀態,就成了一個不小的問題。過去很多車隊都選擇對講機作為聯系工具,在行駛過程中“一呼百應”。不過,如今微信等聊天軟件也退出了對講機功能,一些潮人選擇放棄傳統對講機,使用手機進行代替。

  四、換胎充氣工具需備齊

  出遠門在外地人生地不熟,尤其是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這時,如果輪胎氣壓不夠了,或者漏氣了怎麼辦?如果事先准備一個車載充氣泵的話,這樣的問題就難不倒你了。一般來說,這種工具隨身還會有補胎工具、照明燈等,還是比較方便的。使用時,隻需要汽車發動,接上車上的電瓶電源即可。不過,車載充氣泵大概就是一個工具箱的體積,不大不小,如果不是到很遠的地方,一般來說不需要准備。

  有些車友為了讓減輕車重降低油耗,增加儲物空間,將備胎、換胎工具丟在家中。殊不知,在城市裡行駛並沒有多大問題,畢竟很多保險公司都提供免費的拖車服務。然而,如果出遠門自駕游的話,萬不可丟下備胎。

  國慶黃金周也是爬山的黃金季節,相信打算在假期裡的市民不在少數。爬山這項低成本、高樂趣的有氧運動並非適合所有人,如果不做好充分的准備,甚至可能健身不成反傷身。那些人不適合爬山呢?爬山又該做些什麼准備呢?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走訪了不少戶外達人。

  貼士1:爬山感到頭暈胸悶切不可逞強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爬山之后的一兩天,渾身酸痛,人也感到很疲憊,對爬山這項運動的興趣也大大折扣。專家告訴記者,爬山主要還是一種鍛煉形式,能否登上山頂與運動取得的效果並無多大關系。如果在爬山過程中,感到頭暈、胸悶等不適症狀,萬不可為了登頂而逞能,最好休息一下就下山。“運動量可以慢慢增加,沒必要為某一次登山設定太高的目標。”

  “中老年登山愛好者在外出登山之前最好先接受一些運動實踐,關注一下自己的心電圖。”專家表示,不少中老年人有隱匿性的心臟疾病,自己往往並不知道,如果在運動時不加以注意的話,有發生猝死的可能。“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

  在選擇登山路徑時,專家建議初學者萬不可追求刺激、驚險,最好還是選擇哪種可以步行、甚至慢跑的鋪裝路面,那種需要手腳並用的高難度道路未必能提高鍛煉效果,反而可能讓爬山者受傷。

  貼士2:慢性病患者登山要慢爬

  事實上,並非所有人都適合登山,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市民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運動。高血壓、高血脂患者需要特別注意,如果運動過量,很容易誘發疾病,引起猝死。即使醫生判斷你可以選擇溫和的登山運動,這類患者也最好不要一個人登山,同時登山時必須隨身帶好藥物。在身體狀況不好,病情有反復時也應該咨詢醫生,考慮停止登山。

  關節痛、慢性腎炎、腎病、血液病、慢性氣管炎、肺心病、糖尿病伴有合並症、痛風、紅斑狼瘡、皮肌炎等風濕性疾病、肝硬化等慢性病患者需要注意,即使爬山也要慢爬,不要強求登山到山頂。當然爬山的時候不要獨身一人,有個伴即使發生意外也可以有人幫忙。體質不好的老人和小孩則最好別登山。因為老年人身體內游離鈣流失很快,骨骼無法有效地吸收鈣,造成骨質疏鬆,容易誘發老年骨折。一般過了40歲,大多會出現髕骨軟骨軟化,如果再過量地對膝關節壓力強度較大的運動,容易加速膝關節軟骨的磨損老化,引發膝關節方面的毛病。所以,尤其那些患有骨關節炎的老人,更是要避免爬山運動。

  貼士3:登山歸來熱水泡腳后別立刻休息

  不少登山愛好者喜歡回家后用熱水泡腳,然后立刻休息,事實上這樣的做法並不正確。專家建議,泡腳之后做一些類似漫步的簡單運動,讓肌肉慢慢鬆弛下來。據了解,爬山后出現肌肉酸痛是正常的,不過要排除軟組織損傷等情況。如果有可能是拉傷導致的疼痛,最好還是盡快就醫。

  如果只是因為耐力不足出現雙腿疼痛,不妨使用外用噴霧劑,鬆節油揉擦,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廢物排泄。食用富含維生素c和b、鈣、鐵、葉酸等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多飲用白開水,加快代謝物的排泄。

  由於徒步旅行與一般的城市旅游的觀光賞景不同,其旅行過程多為一些高強度高密度的戶外活動,對自身身體狀況的不了解﹔對目的地狀況的錯誤估計﹔突發性天氣變化以及專業知識的匱乏等是造成悲劇的主要原因。如何才能讓旅行更加安全呢?

  1、身體是否健康強壯

  在准備徒步旅行之前,一定要對自己身體狀況有一個良好的掌控。首先,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其次,要習慣於長時間地進行運動。再次,以下幾類人群最好謹慎選擇徒步旅行: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的人群﹔高原反應極為嚴重的人群﹔18歲以下,50歲以上的人群。

  2、帶足常用藥,掌握徒步相關知識

  由於戶外旅游的特殊性和危險性,所以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知識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如何正確處理被蜱虫叮咬的傷口﹔如何緩解高原反應﹔如何在野外辨別方向﹔在不能自身帶水的情況下如何尋找干淨水源﹔扎營地如何選擇更加安全等。

  3、注意天氣,了解目的地情況

  在徒步旅行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具有一些普遍適用的戶外知識,對旅行目的地的了解也是十分關鍵的一點。在出發前最好提前准備相關目的地知識,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天氣狀況。熟悉探險地的地形地貌,選擇合適的徒步線路,規避危險路段。一般而言,一天中最好的出行時間是一早出發,傍晚歸來。因為夜間遇險概率增加,一旦被困,搜救的難度也較大。

  4、提前准備好戶外裝備

  與一般的旅行不同,戶外旅游的衣服與裝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一般來講戶外服裝需要防水,防晒,防風。而除了日常的外套,褲子以外,戶外服裝還需要准備護目鏡,水袋,防雪套,防晒脖套等專業配件。不同的目的地需要配備不同的帳篷,睡袋,背包等。

  5、安全守則:有准備、勿逞強

  對於培養吃苦耐勞和團隊協作精神,登山、攀岩、野外生存訓練這類戶外運動具有其他活動不能比擬的優越性,但前提是必須用一種科學的態度去對待,要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尋求刺激或者逞強,戶外運動時更不應該有攀比心理,應該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目的地。 記者 郭靖宇

(來源:揚子晚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