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六十五年來,我國正實實在在從人治走向法治 

法治中國 國泰民安(共和國輝煌65年)

本報記者  王比學  徐  雋

2014年09月25日04: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成為打造現代政府的必由之路,成為政府自身改革的重要方向﹔

  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努力讓人民群眾從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成為司法機關孜孜以求的庄嚴目標﹔

  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國家治理的一切活動都將並入法治的軌道運行,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成為所有社會成員必備的素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年來,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國的光明願景舒展在不遠的前方。

  科學立法推動社會轉型

  2014年9月1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一組數據引人注目:截至2014年3月,我國現行有效法律242部。68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列入了本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規劃中。

  回首1949年9月,共和國的締造者們,通過了起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作為全國人民共同遵循的准則。新中國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便種下了“法治”的基因。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使人們痛切地感受到:唯有民主法制才能實現國家長治久安。

  通過“八二憲法”,制定民法通則、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一大批基本法律制定頒行。

  進入新世紀,我國立法進程加速,到2010年底,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放開“單獨二孩”、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建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十八大以來,每一項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都經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議、表決,都提前對所涉及的現行法律作出修改完善,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

  立法為改革保駕護航。在今年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人們不難發現,修改食品安全法、教育法、環境保護法、行政訴訟法……一批社會高度關注、與全面深化改革相關的立法工作已被提上日程。

  簡政放權打造法治政府

  各方面體制改革,在摸著石頭過河﹔如何治理快速發展的國家,也在摸索中前行。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戰略任務。

  此后,行政復議法、行政許可法、公務員法、行政強制法相繼出台,現代政府應當遵循的法治原則和制度逐步建立。

  2014年5月20日,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挂牌成立,1枚公章取代了過去109枚公章的權限。“昨天上午交的材料,今天就全部拿齊了,真是太快了!”在濱海新區行政服務中心大廳裡,來辦件的張璐告訴記者。

  “讓企業創新創造源泉更加充分涌流。”大幅削減審批事項、建立權力清單制度、清單之外的審批一律不再實施……國務院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達600多項。“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法治政府理念深入人心,得益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得益於法治政府建設10年不懈的努力。

  司法改革保障公平正義

  2014年8月22日,福建小伙兒念斌在被羈押8年,4次被判死刑后終於被宣告無罪釋放。此刻,迎接他的不僅有自由的空氣,還有法治國家對人權的保障、對公正的呵護。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十八大以來,建立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三大公開平台,嚴格規范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公、檢、法、司等政法機關嚴守公平正義底線,讓冰冷的法律散發著法治的溫度。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在這次謀劃未來中國改革開放宏偉藍圖的大會上,“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主題和顯著內容,中國開啟了整體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新階段。

  對法官、檢察官實行有別於普通公務員的管理制度﹔建立法官、檢察官員額制﹔健全與法官、檢察官司法責任相適應的職業保障制度﹔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2014年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司法體制改革的路線更加明晰。

  法治思維化解矛盾糾紛

  65年實踐充分証明,中國正在實實在在地從人治走向法治。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用什麼方式治理國家的准確回答和鄭重承諾。3個月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對當年召開的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作出的重要批示中首次提出建設“法治中國”的新要求。

  “‘法治中國’是自黨的十五大以來,有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中國版’‘綜合版’和‘升級版’”,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胡建淼說。

  2014年9月12日,寧夏中衛的農民王金富決定結束長達3年的上訪奔波,改為向法院提起申訴。“現在走到哪裡,都說要走法律程序,找領導也沒用了。”朴實的王金富說。隨著《關於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的出台,訴訟與信訪將徹底分離。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推動建立領導干部學法、考試制度,把青少年學法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將普法教育與依法治理有機結合……經過近30年的全民普法,全社會的法治意識有了明顯提高。

  再過幾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迎來65周年華誕。再過不久,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要議題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即將召開。選擇在建國65周年之際謀劃法治中國的光明前景,就是要向世人昭示: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我們就能在取得經濟社會發展巨大成就的同時,實現國家長治久安。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25日 04 版)

分享到:
(責編:鐘偉、曾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