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生物考古學科研資料支持“錫伯族是鮮卑后裔說”

2014年08月29日09:38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生物考古學科研資料支持“錫伯族是鮮卑后裔說”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29日電(記者勿日汗)近年來,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考古DNA實驗室對錫伯族族源問題開展了研究工作。研究得出的結論,暗示拓跋鮮卑很可能是現代錫伯族的祖先,因而從生物考古學角度支持了“錫伯族是鮮卑后裔說”。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朱泓說,考古人員在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境內的東大井墓地和七郎山墓地出土的40例東漢至魏晉時期拓跋鮮卑人骨中成功提取到33例個體的線粒體DNA高可變一區序列。

  同時,本著知情同意的原則,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提取了48位無親緣關系的錫伯族居民帶有發根的毛發樣本作為對比組資料。在這些樣本中獲得了48例現代錫伯人線粒體DNA高可變一區序列。

  除此之外,在對比研究中還選取了出土於蒙古國的匈奴墓葬、內蒙古元上都砧子山元代墓葬、四子王旗城卜子金元時期汪古部墓葬、赤峰市遼代契丹墓葬和和林格爾縣將軍溝戰國時期墓地的古人骨DNA數據以及鄂倫春、鄂溫克、蒙古、布裡亞特、達斡爾、烏茲別克、哈薩克、土耳其、朝鮮和北方漢族、南方漢族等現代人群的DNA數據進行比較。

  研究得出的結論顯示,以東大井、七郎山兩組數據為代表的東漢-魏晉時期鮮卑族的線粒體DNA序列,無論在遺傳距離分析、系統發育分析還是在多維度分析等方面,都表現出與現代錫伯族之間存在著最近的親緣關系,暗示拓跋鮮卑很可能是現代錫伯族的祖先。

  錫伯族是分布在遼寧、吉林、新疆等地的少數民族。關於錫伯族的族源問題,目前學術界主要有兩種意見,即“錫伯族是鮮卑后裔說”和“錫伯族與滿族同源說”。

  而關於古代鮮卑族的流向問題,目前所做的考古工作還不多,尚缺直接証據。據記載,漢晉北朝時期一度叱?風雲、逐鹿中原的強大的鮮卑族,進入隋唐時期,實力已大大衰落。在此之后,作為一個實體民族,鮮卑已不復存在,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