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開始,國務院已召開了7次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各方面工作。這兩個月來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了哪些信號,關注了哪些重大問題?根據人民網記者的梳理觀察,近期的焦點問題是強力推進改革、鼓勵科技創新和優化市場環境。
焦點一:
強力推進改革
“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好轉,外界有人議論,是不是因為我們推出了‘強刺激’?”8月27日的會議上,總理回應外界議論時說,“但事實上,我們的貨幣政策一點沒變寬鬆,唯一的‘刺激’就是強力推進改革。”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改革”成為了發展的強力催化劑,也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繞不過去的議題。從最近7次會議來看,國務院正全面部署改革工作,積極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深化“落地”。
7月2日,會議確定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決定深化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7月9日,會議強調,要以改革為動力,突出重點、協調聯動,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7月16日,會議提出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出和落實更多向社會資本開放的項目﹔7月23日,會議強調,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並提出要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7月30日,會議提出要通過深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制度改革,促進有條件有意願的農民工及家屬在城鎮有序落戶並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8月19日的會議則強調,要加強改革工作統籌協調,使簡政放權等改革成為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優化市場環境的“長效藥”﹔8月27日的會議則討論了用改革的辦法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和聽取政策措施落實第三方評估匯報、改革創新政府管理方式的問題。改革工作已深化細化到各個方面。李克強說,我們要用改革的方式,推動補短板、調結構、惠民生。
焦點二:
鼓勵科技創新
7月2日的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語重心長地對參會人員說,中國經濟要保持中高速增長,就必須向產業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而要實現這樣的邁進,就必須依靠科學技術創新,必須依靠體制機制創新。“沒有體制機制創新,科學技術很難轉化為生產力,也很難支撐中國經濟的躍升。”他說,“要解放思想、拓展思路,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在這次常務會議上,科技創新即被作為重要議題在會上討論。會議決定,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選擇部分中央級事業單位,開展為期一年的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的改革試點。
事實上,鼓勵科技創新一直是李克強總理反復強調的觀點。此前6月的國務院常務會上,在研究討論人才培養相關議題時,李克強曾經明確要求相關部門,寫入幾條明確的措施,“改掉不符合時代要求的‘文件’,讓科技人員可以入股、拿期權”。2日的會議上他再次強調,“我們用股權、期權獎勵科研成果轉化者的同時,也要加大力度支持鼓勵那些甘願‘靜下心來做冷板凳’的基礎科研工作者。”
8月19日,李克強又提出,要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為創新驅動提供支撐。會議提出了五項措施鼓勵創新企業發展,其中包括降低科技服務企業所得稅、以政府購買服務和“后補助”等方式支持公共科技服務發展等切實措施。
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靠創新發展才能進一步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使科技引領產業升級。要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鼓勵科技創新便成為國務院常委會議的一大焦點。
焦點三:
優化市場環境
“我們要看到,新注冊的600多萬企業已經拿到市場入場券,必須抓緊為他們創造寬鬆的環境,讓市場主體真正能留得下、存得活、長得大。”
“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都是為了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要維護消費者的權益,而不是維護部門的權力。”
“我們通過簡政放權、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讓創業者充滿熱情地進入市場,如果一些政府部門仍然存在‘辦事難’,金融機構融資成本居高不下,那創業者的創業熱情就會備受打擊,我們培育的‘市場發動機’就可能失去動力。”
“市場不能搞叢林法則,不能隨便‘搞一家伙’、出個‘黑手’,還需要政府這個裁判員。但另一方面,政府要吹‘明哨’而不能吹‘黑哨’,要明確監管規則、創新監管手段,允許自然的優勝劣汰,讓市場公平競爭、健康發展。”
今年以來,李克強不僅幾次主持召開企業座談會,專門聽取來自“市場主體”的聲音,還多次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研究優化市場環境問題,切實解決“市場主體”所反映的問題。
7月23日,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研究了多措並舉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此次會議審議通過《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草案)》,推動構建公平競爭市場環境﹔8月19日的會議強調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作為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和宏觀調控的“當頭炮”,用硬措施打掉“攔路虎”,讓市場主體“舒筋骨”,為創業興業開路、為企業發展鬆綁、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力﹔8月27日的會議則提出,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等改革措施應當成為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優化市場環境的“長效藥”。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基本細胞,市場是經濟發展的發動機。通過幾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研究和部署,下放行政審批、降低准入門檻、減輕企業負擔等一系列措施陸續出台,切實優化市場環境,解決企業難題,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