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領導、中央電視台與華影文軒影視公司等攝制出品的48集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正在央視一套熱播。該劇從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拍到1984年實行全面改革開放,呈現了粉碎“四人幫”、恢復高考、鄧小平訪美、知青返鄉、包產到戶等歷史事件,也出現了華國鋒、胡耀邦等人物,還首次細致描繪了鄧小平的家庭生活。昨天,總編劇龍平平(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主任、鄧小平研究專家)透露,該劇從劇本到成片都經歷層層審查,但“送審一路暢通”。而這部劇較以往講述鄧小平的作品,龍平平認為,最大的突破是“平視”。
京華時報記者高宇飛許青紅 制圖汪春才何將
>>劇本與立項
□主創還原
歷時四年大綱修改十余次
總編劇龍平平透露,2009年有關部門就決定請中央文獻研究室牽頭創作以鄧小平為題材的電視劇。龍平平回憶當時領導的要求有三個:“希望時間段放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到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前后﹔核心要反映鄧小平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形象﹔要反映國家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在我的理解就是要反映鄧小平和一個時代。”
於是中央文獻研究室成立了以龍平平為首、專家和作家相結合的編劇團隊。劇本創作歷時4年,編劇之一張強稱劇本修改過無數次,光劇情大綱就改了十幾稿,最終完成了近60萬字的電視文學劇本。總編劇龍平平稱拍攝這樣一部劇,難度在於要找到新視角,“我們希望觀眾可以平視偉人,了解他真實的生活,而非仰視。”而就劇作題材而言,龍平平認為當代人寫當代史,難度很大,“它離我們太近,關於小平的一些事有的有結論,有的沒有,如何客觀反映很難。”
>>選角與拍攝
選馬少驊 形與氣有七分近
鄧小平的特型演員最讓人熟悉的是盧奇。制片人高成生稱,選擇馬少驊演鄧小平,一開始很多人都有過擔心,“但最后無論劇組、還是鄧家人都覺得他形神兼備”。導演吳子牛坦言沒有刻意選擇特型演員出演國家領導人,堅持用馬少驊是因為外形和氣質有七分近,且能講四川話。
制片人高成生透露,該劇投入巨大,劇組常規人員是500多人,劇中有名有姓算人物的演員有100多人,取景范圍包括北京,安徽的鳳陽、黃山,深圳,西雙版納等地,並分了三個組,拍攝時間達112天。“我們1月份做后期,播出前都還在改,七個月的后期,工作人員連機房都沒有離開過,光我們刻的碟片,給各級領導修改的光盤就一兩千份,剪片子的機器都好幾天關不了機。”
導演吳子牛介紹,該劇按照鄧家原址以1:1.25的比例進行還原,演員們常常等一天隻為拍一個場景,而演員進組前人手一本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
>>修改
程序嚴格但送審一路暢通
與以往不同的是,該劇首次在熒屏上出現華國鋒,並展現了赴中央工作后的胡耀邦,涉及到粉碎“四人幫”、“大逃港”等事件。龍平平直言:“我們的審查,從劇本到成片,一路暢通。程序多而嚴格,手續很多,但沒有遇到任何困難。”
總導演吳子牛昨天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這部劇對‘文化大革命’的大尺度描寫,應該是第一次。”
◎對話
記者:劇中有印小天扮演的田源“大逃港”的戲份,這是之前熒屏沒有呈現過的,擔心嗎?
龍平平:田源這個角色,我一直在心裡打鼓,不知道能不能通過。但十八大后習近平第一站是去廣東調研,他多次談到逃港,我們也沒理由回避。
記者:胡耀邦的戲份呢?龍平平:胡耀邦的戲份非常重,甚至有人說這個地方對他的作用體現還可以再突出點。我每天都在想怎麼能拿捏得更好一點。華國鋒、汪東興、陳永貴等,絕大多數是第一次在熒幕出現。
記者:粉碎“四人幫”當晚緊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前,華國鋒高聲宣布“粉碎‘四人幫’,是毛主席生前的部署”,這個有文獻可查嗎?
龍平平:可以查到,有“紅頭文件”——中共中央通知(中發[1976]16號)。文件第三部分有一段話:“1975年5月3日,毛主席就指出:他們的問題,‘上半年解決不了,下半年解決﹔今年解決不了,明年解決,明年解決不了,后年解決’。”在當時的場合下,華國鋒講這句沒有問題。
記者:后來看片,有細節錯誤的地方嗎?
龍平平:缺點多得很,前晚就看出了問題。有台詞說“現在高三學生不會做一元一次方程”,但我今天查了,那時候沒有高三。毛主席要求那時縮短學制,初中、高中各兩年。我作為主編劇,向觀眾道歉,這是我們的不嚴謹。
記者:葉永烈發文說,鄧小平知道“四人幫”被抓捕后說的第一句是“看來我可以安度晚年了”,但劇裡是“我還可以再干20年”,能否解釋下?
龍平平: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劇本原話就是“我可以安度晚年”了,這句后來改了,有它的依據。這部劇從創作到現在,自始至終得到了小平家屬的支持和指導。這句台詞的改動就是家屬的意見。根據劇中的場合,小平在非常危險的境況中,聽到“四人幫”粉碎的消息,家屬認為不可能說“安度晚年”,這時候應該是“終於可以再出來工作了”的心態,所以改了台詞。
◎誕生時間線(據龍平平)
2009年至
2013年春節
劇本創作完成。
2013年4月
該劇劇本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領導小組審查通過。
2013年8月
經中央辦公廳批准,該劇正式立項。
2013年9月
該劇正式開機。
約112天后
所有拍攝完成,轉入后期制作。
2014年7月
該劇通過審查。
審查意見認為:該劇“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的重大收獲”。
2014年8月8日該劇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