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 當振興成為信念--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環境美產業興 促發展惠民生 

贛南 當振興成為信念

2014年08月14日04: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本報贛州8月13日電  (記者劉士安、吳齊強)一幢幢白牆灰瓦的客家民居,綠樹掩映,錯落有致,如在畫中。江西贛州市興國縣長岡鄉合富新村李聖桂家的新樓,就在其中。李聖桂和其他20戶人家原先住在槽下小組的土坯房裡,“去一趟村部,得走十幾裡山路,花一個半小時。我兒子三十了,相過幾次親,姑娘一聽是槽下的,扭頭就走。”李聖桂說,“現在好了,新村不僅有幼兒園、衛生診所,還有農資超市、產業園區。兒子今年也訂了婚,等家具添置齊全,就把婚事辦了,小兩口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

環境美、產業興、精神爽,合富新村的新氣象,折射的正是贛南這片紅土地化繭成蝶的變化。

贛南,是當年中央蘇區的主體和核心區域,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特殊地位,作出了特殊貢獻和巨大犧牲,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特殊困難。2012年6月,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台,贛州以此為契機,堅定信念、轉變作風、夯實基礎,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實際、群眾歡迎的惠民生、促發展舉措。

為弘揚當年毛澤東同志尋烏調查“深入、唯實”作風,贛州開展“尋烏再調查”活動,以問題為導向,為百姓力解“飲水難”“用電難”“出行難”等生活疾苦。兩年來,全市有237.9萬農村人口解決安全飲水問題,35.11萬農戶完成低電壓改造,183萬農民搬出深山、湖區,告別透風漏雨的土坯房和水上棚屋,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3%。

贛州持續開展“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下派的9.3萬名干部,成為實施《若干意見》的生力軍。說起“三送”駐村工作隊,崇義縣麟潭鄉兩杰村村民鐘席仁指著400多畝野生刺葡萄,直夸“沒的說”。兩杰村是遠近聞名的野生刺葡萄種植基地,駐村工作隊請來專家搞產業規劃、給鄉親們上課,還幫助解決資金短缺等困難。5年內,兩杰村葡萄基地將發展到2000畝,讓村民脫貧奔小康。

兩年間,中央、江西省支持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各項政策密集落地,贛州成為發展熱土。39個中央國家機關對口支援贛州,出台77個實施意見或對口支援具體政策措施。贛州充分利用《若干意見》賦予的先行先試權,致力激發和增強內生活力,已爭取到國家級示范試驗區項目32項。兩年來,贛州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去年人均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000美元。(相關報道見第六版)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14日 01 版)

(責編:宋煦冬、王吉全)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