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患腦膜炎后遺症 兩個女兒都不會說話
村漢守護殘障妻女10年
韋用佔說,雖然妻女都不會說話,但臉上總是帶著笑容,讓他覺得很溫暖。記者許潔琳 攝
今年48歲的韋用佔,家住柳江縣成團鎮北弓村吉嶺屯,他守著患腦膜炎后遺症的妻子和兩個不會說話的女兒,10年下來家徒四壁,在親戚們的接濟下艱難生活。最近,因低保申請未能通過,這個家的日子將難以得到改善。
辛苦照顧殘疾妻女10年
“小孩都不會說話,很苦的。”7月24日下午,記者來到北弓村,向村民們打聽起韋用佔,一村民不住地搖頭嘆息。
聽到有人來訪,韋用佔和妻子韋秋林急忙放下地裡的活兒,趕回家中。兩名剪著寸頭的“假小子”也咧著嘴,蹦蹦跳跳地跟在身后。看到有陌生人在門前,她們害羞地跑到屋裡躲了起來。
韋家一間約50平米的小平房,簡單隔成了3個房間,房內的牆壁和地面都是坑坑窪窪的,屋內和廚房堆滿剛收割回來的十幾袋稻谷,臥室裡的一張床是唯一一件像樣的家具,一家4口每晚隻能擠著睡。僅有的家電是一台老式電視機,是韋用佔的弟弟外出打工后留下的。
韋用佔的母親早年因意外致殘,靠父親一人務農養家,因此5名子女都沒有讀過幾年書。長大后,弟妹們外出打工。老實巴交的韋用佔留下務農,辛苦一年仍是家貧如洗,直到38歲,他才成家。
韋秋林今年35歲,小時候患有腦膜炎,因落下后遺症,她的身高僅1.4米左右,胳膊跟十三四歲的少女一般細,沒有什麼力氣。她很少說話,偶爾說也是細聲細氣,不湊近根本聽不見。不過,韋秋林知道丈夫辛苦,每天總是帶著笑容,盡力幫忙打下手。
婚后,兩個女兒相繼出世。令韋用佔夫婦想不到的是,兩個孩子隻會睜大眼睛對他們笑,不會說話。10歲的韋海婉和8歲的韋海淑,至今仍沒有說過一句完整的話。
大女辦得殘疾証免費上學
“如果出去打工,誰來照顧她們呢?”韋用佔說,妻女無法離開他生活,所以他也無法走出去。“大哥以前對我們都好,就是太老實了。”老三韋用港說。逢年過節,弟妹們總是邀請大哥一家到家裡吃飯,或是塞給他們一些錢。韋用佔自己不好意思去吃,總是叮囑弟妹要給妻女吃飽。錢他自己從不舍得用,總是留著給妻女買吃的,或者留給她們有病痛時買藥打針。
2009年,弟妹們湊了1000多元,由韋用港帶著韋海婉到廣西腦科醫院、柳州市第一婦幼保健院做檢查,醫生的診斷結果是“大腦發育不健全”。經有關部門鑒定,韋用港給韋海婉辦下了殘疾人証,殘疾等級為二級。如此一來,韋海婉就可以免去學雜費去讀書。今年9月開學后,韋海婉就要上三年級了。記者翻開她的學生報告冊,上面沒有成績,隻有兩條班主任的期末評語:“你是一個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希望你以后能按時進教室學習”,“大家時常看到你燦爛的笑容,這個學期你有進步了,能主動進教室上課”。
班主任譚孟鮮說,一年級的時候,小海婉總是怯生生地站在教室門口,聽到她招呼才會走進來。在課堂上,她總是安靜地坐著,到寫練習的時候,大家寫字、做算術題,她就會在本子上一行行地寫“0、1、2、3……”,她隻學會寫數字和最簡單的字。
“別人說的話她肯定能聽明白。”譚孟鮮說,隻要寫對了字,她總會表揚小海婉,她臉上立即就會綻開燦爛的笑容。平時,如果聽到同學們取笑她“啞巴”,她就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偷偷地抹眼淚,“我看著很心酸”。
沒准生証低保申請通不過
雖然一家人覺得,小海淑的情況肯定跟姐姐差不多,但因弟妹們的生活也不寬裕,已經湊不出給小海淑去醫院檢查的費用了。
“在政策范圍內能幫的,我們也一直在盡力想辦法。”據北弓村村委主任韋玉寧介紹,原先韋用佔家住的泥瓦房破敗不堪,他入戶查看后向其弟妹作了動員,東拼西湊出1萬多元給他新建房子。村裡又幫他申請了1.76萬元危房改造補助,已於去年初發放到位。
韋玉寧說,韋海婉如今能領取每月30元的殘疾補助。平時有糧食補助、冬衣冬被發放,他也從未忘記韋用佔一家。最能改善他們窘迫困境的,無疑是把低保辦下來,但是他們的低保申請未能通過。
原來,當年韋用佔和妻子生小孩時,一直沒有辦理准生証,雖然並沒有超生,但他們一直未能提供計劃生育相關証明,而這又是申請低保所必需的材料。“補辦需要繳納一定金額的社會撫養費。”韋玉寧說,具體是多少,他也不太清楚,建議韋用佔到成團鎮計生部門咨詢。同時,韋海淑的殘疾人証也應盡量辦下來。
得知還要繳納費用才能補齊材料,韋用佔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開了口:“看來隻能聽天由命了,我活著一天,就會好好照顧她們一天。” 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記者許潔琳 實習生陳超玉
(來源:廣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