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國外公車面面觀

2014年07月28日09:52    來源:山西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國外公車面面觀

  如何管理好公務用車,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問題。為打擊公車私用,各國都想了不少辦法。一些國家在配備公車的導向上,都堅持了“一要方便工作,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二要盡量為納稅人節省開支”的原則,並以此作出各項具體規定。從各國對“公車私用”的懲罰力度來看,公車私用的“后果很嚴重”。

  德國公車少人用

  根據規定,德國聯邦政府的總理、部長和國務秘書均配有專車,各部門也配備一些車輛,以方便公務出行。但由於使用公車要求嚴格,政府工作人員常選用公共交通、出租車或私家車作為出行工具。

  負責聯邦政府管理工作的內政部發言人約翰內斯介紹說,理論上講,政府部門任何職位的工作人員均可申請使用公車,但須提出具體且合理的理由。

  德國聯邦政府1993年出台《聯邦管理中的公務用車使用指導方針》就哪些人可以以及怎樣使用公車作出了具體規定。聯邦總理、部長、國務秘書配備的專車可以私用並搭載非本單位人員,但需按相關規定繳納一定費用。而一般公務用車則有著更加嚴格的使用規定:若非公務需要,工作人員上下班不得使用公車接送﹔非本單位者無特殊理由不許搭乘,如確實需要,須經有關部門批准,搭乘者還須簽下免責聲明。

  聯邦政府的每輛公車都配有一本行駛記錄簿,用於記錄每次出行的詳細信息。管理部門會定期檢查記錄簿,並將其保留6年。一旦發現違規,將依違規嚴重程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與聯邦政府類似,地方政府在公車管理上也出台了類似規定。如下薩克森州的公車管理指導方針中明確指出,部門在確實必要時方可採購公車,且購置時需將能耗及環保因素考慮在內。公務出差時,隻有使用公車比使用其他交通工具更經濟、更便捷時方可使用。司機要如實記錄車輛使用情況。“繁瑣”的規定使大部分德國政府工作人員放棄使用公車出行。政府工作人員使用公車只是少數情況,大部分人會選擇社會化出行方式。對於這些人的公務出行,德國政府施行實報實銷政策,不過通常隻報銷成本最低的交通工具費用,以實現節約。

  德國幾年前出現過政府官員公車私用事件並引發質疑。2009年,德國前衛生部長烏拉·施密特在西班牙度假時要求司機從德國開車去西班牙與她會合,結果公車在度假地丟失。此事經媒體曝光后引發社會熱議。

  按這名部長的說法,把公車調到西班牙是需在當地參加官方活動,這一做法並不違規。但批評者認為,讓司機驅車2400公裡到西班牙成本過高,實際上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反對黨也因此要求她下台。

  該事件發生后,一些部長曾在休假時使用公車的事也被一一曝光。雖然按規定,部長有權在付費情況下公車私用,但媒體曝光還是可能對他們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就算沒有違規,德國高官們在公車私用時也會慎之又慎。

  美國 州長上下班都開私人汽車

  美國政府嚴格管理公務車輛的用途,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准許公車私用。無論官員還是普通公務員,使用公車而沒有執行公務,一經查實,將面臨至少30天的停職,停發所有薪水和職務補貼。如果情節嚴重,不排除延長期限或開除公職處罰以及向法院起訴。

  美國政府公車數量受到嚴格控制,聯邦政府一個上千人的部,公務用車隻有幾十輛,州政府的公車數量也不多,不少州政府可能隻有幾輛甚至沒有一輛公務車。這和財政方面的嚴格息息相關。買車、維護等費用都是屬於政府的財政預算,而預算來源於稅收,所以買車得請同級議會批准了才行。

  美國聯邦總務署負責政府公務用車的購買和維修。各部如果需要車輛,需要提出書面申請,而當車輛需要維修時,凡是超過100美元的花費,和所有更換輪胎及電池等費用,都要向該署報備。如果有人利用聯邦政府經費採購超豪華車輛,或是無故和超額報銷修車費用,都能夠在報表中一目了然。

  美國公務員開公務車外出必須用於工作,要經一定級別以上的部門主管批准並登記,下班前要檢查公務車是否已全部開回單位停車場,每年結束時往往還要統計每輛公務車使用汽油等費用情況,不得超過額度。

  從聯邦政府到地方政府,公務用車管理部門每年向公眾出具政府機動車情況報告。

  在使用公車的時候,規定途中不得在酒吧、娛樂場所和體育館等處停留﹔即使車上有空位,也要避免讓與公務無關的人員乘坐。為了打擊公車私用,很多公車上都安裝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用以監視車輛的行駛路線、停泊地點,避免不經濟行駛。

  出於安全因素,美國總統、副總統、國務卿和國防部長等少數頂級官員的車輛有較高特權。其他高級官員包括多數部長、國會議員或是州長上下班都開私人汽車,隻有參加公務活動時才可用公車。

  美國聯邦總務署還開發了公務用車管理信息系統,與定點加油站和修理廠聯網,實時獲取車輛行駛裡程、加油數量、維修項目、費用支出等信息,防止駕駛人員從中謀取不正當利益,政府部門都需要把相關數據公之於眾。

  為了便於公眾辨別和監督,聯邦政府對公車實行了標志管理,核發政府專用車輛牌照,上面都印有“美國政府”或“僅供公務使用”字樣。

  聯邦政府設有專門的電子郵箱,供公眾舉報公車租賃和使用過程中的違規、欺詐行為。總務署接到舉報后,將有關情況通報給車輛使用單位負責人,責令其組織調查並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處罰,或報送司法部依法處置。

  威斯康星州公務員西蒙·勒爾斯因為一念之差,開公務車送自己的妻子去上班,結果被人舉報,被扣去6個月的油補,停止經濟法高級咨詢師權利6個月,並作為一個污點記錄在本人的信用檔案內。

  英國 享受“專車”待遇的一共二十幾個人

  英國對公務用車的管理很嚴,鼓勵政府官員公交出行。但是考慮到高級政府官員出行可能攜帶重要文件,英國政府也為高級官員提供公務用車,為他們參加公務活動,或者在倫敦市內上下班提供服務。另外,駕私車辦公務者,費用按規定的比例報銷,但需要提供相應証明。

  英國運輸部下轄政府車輛和快遞局,負責為政府高官提供在英國境內的交通服務,該局的另外一項職能是為政府各部門提供遞送文件的服務。根據該局網站上的介紹,該局是一個非營利部門。政府各部門若有高官用車和遞送文件的需求,都要跟這個局提前預約,並支付相應費用。

  政府車輛和快遞局保証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為政府各部門提供公務用車。該局保証所有公務車司機均經過嚴格的背景審查,並通過安全培訓和考核,能夠安全穩妥地完成每一次出車任務。

  根據英國的規定,政府車輛和快遞局為首相和內閣部長提供“專車”,為他們配備業務精良、政治可靠的“專車”司機。目前英國能享受“專車”待遇的一共二十幾個人。使用“專車”的部門,每年都要向政府車輛和快遞局支付相應費用。

  副部級高官如有需要,可以享受政府車輛和快遞局的部級車輛服務,這相當於臨時向該局租車。該局保証為這些官員提供全天候服務。不過用車需向該局提前預訂,每次服務都要付款,一般按每小時60英鎊(約合636元人民幣)的標准收費。

  政府車輛和快遞局說,它目前管理約90輛小轎車,絕大部分是英國國產汽車和低排放汽車。目前,該局服務用車的保有量為歷史最低。

  在英國,如果官員被抓住濫用納稅人的錢享受、擺譜,都是可能斷送其政治生涯的大事兒。

  今年4月,時任文化大臣瑪麗亞·米勒被指責在與其住房相關的報銷中多報了幾萬英鎊,本來她的案子在國會的質詢調查已經過關,通過在國會發表一份簡短的道歉聲明和退回一部分報銷款項了事。但媒體輿論對此揪住不放,在連篇累牘的報道、質疑之下,她最終黯然下台。

  2013年2月,當時擔任威爾士事務大臣的戴維·瓊斯被媒體拍到乘坐他的捷豹專車,從辦公室到唐寧街10號參加內閣會議,兩地相距不過百米。這引起軒然大波,當時輿論指責其“懶惰”“無恥”,工黨對手甚至給其起了“捷豹瓊斯”的諢名。他以需要在會議開始前在車內看相關材料為自己辯解,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俄羅斯 普京削減一半“特權車”

  2012年4月,普京再度入主克裡姆林宮之后,大筆一揮簽署總統令要削減一半“特權車”。2012年5月,普京又簽署總統令,將俄全境內的特權車從968輛減至569輛,俄政府辦公廳完全失去“特權車”,而俄最高法院、中央選舉委員會和許多政府部長、署長都痛失“特權車”待遇。

  這些“特權車”頂部通常會安裝藍色警燈,可以不遵守交通規則,而且交警無權攔截,它們在俄羅斯“飛揚跋扈”,成為俄羅斯在交通領域腐敗的象征。

  俄羅斯民眾也相繼開展了一些抗議行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組織是“藍桶協會”。“藍桶協會”在自己的網站上公布拍到的“特權車”違章錄像、交通事故的真相、警察的處理結果、交通參與者在網上交流自己的經歷和心得、述說駕車遭遇等。

  其實為解決此問題,俄官方曾於2006年大幅度削減“特權車”數量,在此之前,整個俄羅斯大約有7500輛特權車,其中莫斯科就有1600輛。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特權車就逐步減少到了原來的12%。

  近日,俄羅斯政府又出新規,限制政府官員選購外國品牌汽車。俄羅斯政府決定讓高層官員重新選用優質的本土豪華轎車。俄羅斯政府官方網站引用總理梅德韋杰夫的話:“我們起草了一項決議,將禁止國家和市政採購某些國外制造的設備和汽車,尤其是像給官員採購公車這類特殊的問題。我希望這樣做能幫助維持必要的市場平衡,並最終滿足這類公共服務的需求。”

  梅德韋杰夫簽署了這一項指令,要限制專供國家及市政級別的進口車輛,所以俄羅斯高層領導人不久將不得不放棄奔馳車而轉用本土制造的車輛。

  法國 享受公務車配司機待遇的公務員並不多

  法國政府部門是歐洲出了名的“臃腫衙門”,500多萬公務員隊伍,10余萬輛公務車。有人盲目認為包括法國在內的發達國家在公務車的管理和使用上是多麼地高效、親民,其實在法國並非如此。法國總理府的公務車隊至少有150輛公務車,而其中30余輛是直接分配給總理府幕僚使用。而高級公務員的車補、專職司機的補助更是遠遠高出一般人的想象。

  此外,在巴黎的一些政府部委聚集區和一些高端場所,一樣可以看到特權車的身影。一些車身上鑲有琺琅質三色旗小圓盤的高級轎車,無聲無息地告訴警察和市民,車主一定是一位有頭有臉的大人物。這些車也會走公交車道,超速行駛、闖紅燈更是家常便飯。

  根據早些年法國公布的一份有關公務車調查的報告稱,公務車隊伍越來越龐大,總數增加了33%,法國納稅人每年要為它們支付大筆費用。而公務車濫用現象也非常嚴重,70%的用車為處理私人事務。為此,法國政府開始為公務車“瘦身”。

  法國政府公務員中能享受公務車配司機待遇的並不多,隻有總統、總理、各部部長、部長級代表和議會議長等高級別官員,司局長以上的高級公務員雖配置專用公務車,但不配置固定的專職司機,由用車人在執行公務時自己駕駛。普通公務員憑出差証明使用公務車。而法國國有企業的公務車配置和使用情況跟政府機構相似。

  在購買公務車方面,法國政府在採購中更多地向法國自主品牌傾斜。法國政府認為,公務車的選擇體現法國的形象與風貌,因此在公務車的選擇上更傾向於具有法國特色的“國貨”。而法國作為世界聞名的汽車生產商,也從不缺乏“拿得出手”的“豪車”。

  印度 政府部門均使用國產車

  印度政府對使用公車有嚴格的規定,隻有內閣部長、文官中的國務秘書(相當於常務副部長)、輔秘(部長助理)和少數聯秘(相當於正局長)等以上級別的官員可以配備政府專車。除了少數重要的聯秘因公配備專車外,其他聯秘辦理公務都是臨時要車,有時是兩個聯秘共用一輛車。聯秘以下的各級官員原則上一律不配車,如確因公務用車,經批准和辦理一定的登記手續后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臨時要車。印度政府對無權使用政府公車的官員每月給予一定的交通補貼,補貼數額根據級別而定,分別為1000盧比、800盧比、400盧比,交通補貼同工資一起發放。

  印度政府部門均使用國產車。印度總統的座駕是“大使”牌國產車,檔次相當於中國的夏利。印度政府在有關公務用車的規定中特別強調,政府各級官員,包括總統和總理在內必須使用國產汽車,嚴格禁止使用進口車。印度國產汽車絕大多數是“大使”牌,少數為“總理”牌。官員乘坐國產車是鐵的規定,至今沒有人對此提出異議,更不敢違反。難能可貴的是,除了各級領導人坐這種國產車外,外國國家元首等貴賓來訪,印方也一律用國產車接待。

  日本 公務用車很“小氣”

  日本雖然是一個經濟很發達的國家,各種社會福利也比較優厚,但在公務用車的使用管理方面,無論是政府機關還是大型上市企業卻顯得很“小氣”。

  日本政府就國家機關使用公務車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規定。公務車的管理和使用由各省廳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掌握。但各省廳之間不會有很大的差別。日本政府各部門內部用車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專用車,另一部分是共用車。公務車數量編制根據機關工作的實際需要配備,主要是根據需要配備專車的領導人數和機關公務活動的頻繁度等情況決定。

  例如,負責日本公務車使用管理的總務省共有2000多名工作人員,根據總務省局長以上領導的人數和工作需要,總務省擁有50多輛公務車。其中24輛是領導專車,另外28輛是共用車,領導專車和共用車的比例相差不大。專車供正局級以上領導專門使用。按照總務省的規定,總務大臣、副大臣、各局正局長以及正局級審議官可以配備專車。不過,專車原則上隻能在領導執行公務的時候使用,不可用其辦理私事。但是,大臣和副大臣的通勤屬於公務,他們可以由專車接送上下班,而局長一般情況下隻接送到車站,然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一般的公務員因公外出用車規定很嚴,如果是離機關不遠,基本上都是步行,如果離機關比較遠,大多騎自行車去。為此,總務省還為每個局配備了自行車。需要帶資料等物品,乘坐一般公共交通工具不是很方便的場合才使用共用車。一般政府公務員出差,乃至到國外出差,都乘坐電車、公共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利用公共交通設施出行。

  在總務省的公務車中,有一部分是總務省自己購買的車輛,另一部分是連人帶車從出租汽車公司包租而來。總務省自己購買的車輛每年的燃料費用以及車輛維修和保養等日常開支為2000萬日元(約合123萬元人民幣)預算。但這不包括車輛購置費用以及作為國家公務員的駕駛員工資等費用支出。在總務省車隊,隻有極少數專車駕駛員是隸屬總務省的國家公務員,大部分駕駛員是從人才派遣公司臨時雇用的,總務省和人才派遣公司簽訂雇佣合同,人才派遣公司派駕駛員為總務省服務。為了有效地提高車輛使用率,減少資源浪費,總務省除了自己購置車輛之外,還從出租汽車公司長期包租部分車輛。這部分車輛是連駕駛員一起包租的,所以價格相對貴些,目前共包租了11輛車,一年的包租費用8000萬日元(約合490萬元人民幣)。

  日本任何政府機構和部門都沒有接送機關工作人員上下班的班車。工作人員上下班全部利用電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為了減輕員工的交通費用負擔,政府給機關工作人員發放交通補貼。交通費用的補貼原則上是根據居住地到辦公場所最短距離的實際所需交通費的數額,採用實報實銷的政策,但有最高限額。不過,享受專車接送的領導干部不享有交通費補貼。

  由於日本無論政府部門還是企事業單位,都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基本上杜絕了濫用公務車或者公車私用的問題,也就沒有設立監督機構並制定具體處罰措施,更沒有採用通過衛星定位系統監測公務車去向的事例。當然,日本政府部門的公務用車制度還不夠完善,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專車的使用率還不高,存在著資源浪費現象等問題。

  近年來,隨著日本企業整頓、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型上市企業在公務車的管理使用方面也開始收縮,縮小了配備專車的范圍,減少了需要公務車接送人員的數量。

  芬蘭 8萬公務員60輛公務車

  芬蘭中央政府中的公車分為兩類,一類是專車,即總統、總理和部長因工作需要配備的車輛。一類是政府部門內的公務車,這種車輛為數不多,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政府部門司長以上官員,他們可以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向單位要車。

  為了保証政府的正常有效運轉,2006年12月芬蘭國家議會專門通過了一項法律,授權國務院辦公廳負責安排總理和部長的專車。目前所有的19名內閣成員,包括總理和18位部長,都配有專車和專職司機,費用納入政府預算。部長可以使用專車上下班,也可以使用專車出差或辦私事,所有消耗不必納稅,這是政府授予這些身居要位官員的特權。

  芬蘭政府部門除了部長專車外,一般還設有司長以上公務員的公務車,供國務秘書(相當於常務副部長)、辦公廳主任(相當於副部長)、副國務秘書(職務介於副部長和司長之間)、司長、處長等官員使用。這些官員均沒有專車,外出辦公事或者出差可以向其所在部委的行政部門提出申請派公務車。如果同時辦公事或者出差的還有其他人,可共同乘一車。如他們作為總理和部長的隨行人員也可以搭乘他們的專車。這些人不能享受乘公務車上下班的待遇,一旦乘坐必須照章納稅,否則稅務部門可以追究其逃稅的責任。類似這樣的職務犯罪在芬蘭這樣的國家裡也是存在的。一旦接到舉報,稅務和司法部門就會介入,通過這類案件的審理和媒體的曝光,對於預防公務員假公濟私的職務犯罪起到了警示作用。

  芬蘭國務院行政司司長奧尼·瑪爾婭·維拉瓦拉是芬蘭國務院最大的“車倌”,也是負責為總理和部長配車事務的最高執行人,國務院和部委的車輛統統歸她管。她在接受採訪時說,目前國務院有20輛公務車,其他所有部門的車輛加起來才40輛,即整個芬蘭政府部門共有公務車60輛,這對中央政府的8萬國家公務員來說,顯得比例懸殊。

  韓國 一般公務用車在外觀上注明單位和用途方便群眾監督管理

  韓國對公務用車有非常嚴格的管理規定,不僅嚴控公車數量,也對公務用車的用途有明確的監管措施。

  韓國《公用車輛管理規定》將公用車輛分為專車、一般公務用車、貨車、巴士和特殊用車。隻有次官級(相當於中國的副部級)及以上的公務員,才能配備專車,且隻能用於上下班和公務出行,嚴禁私用。韓國國會議員均不配備專車,只是每年獲得一定金額的汽車保養費和燃油費補貼。

  韓國規定除了次官級以上的專車,一般公務用車排量必須在2.0升以下,並主推新能源和混合動力等環保車型。公務用車達到“最短服役年限5至6年,最短行駛裡程12萬公裡”的標准,才能更換新車。

  韓國對於地方政府的公務車輛更是嚴格限制。首爾市曾經也“專車為患”,各級官員都有自己的專車,給市內交通帶來很大壓力,也是財政上的負擔。市政府后來將專車數量減至6輛:為市長、3位副市長、市議會議長和首爾市立大學校長,即擔任政府職務次官級以上的官員專用。此外還有5輛禮賓車,主要為外賓使用。

  首爾市政府的一般公務用轎車現在僅有41輛,統一管理調配。一般公務員用車要提交書面申請,主管部門會根據目的地遠近、能否使用公共交通、車輛使用時間等按申請順序進行“透明化”調度。車輛使用后要提交使用結果說明,並按批次收歸車庫。

  如果沒有緊要公務,官員們經常乘坐公交車上下班。首爾市市長朴元淳曾對記者表示,自己是個BMW族,即經常選擇公交車(Bus)、地鐵(Metro)和步行(Walking)作為出行方式。

  除了政府方面的管理外,媒體和公眾都對公車使用有監督舉報權,一旦被發現公車私用,會影響官員的晉升和競選。韓國的一般公務用車都會在外觀上注明單位和用途,方便群眾監督管理。以媒體用車為例,車輛上都有各大媒體的標志,便於識別。

  韓國也正在擴大環保汽車的普及范圍。韓國環境部計劃從2015到2024年的10年間大力推廣環保汽車、安裝尾氣排放處理裝置等。屆時,首都圈的環保汽車將佔到該地區汽車總數的20%,高達200萬輛。

  韓國還非常注重公務用車的“國有化”。盡管韓國並沒有明文規定要求政府必須採購國產車輛,但公務用車中極少有進口車。媒體和民眾對政府使用進口車非常敏感,一旦有官員購買進口車就會被打上“過度消費”和“不愛國”的標簽,影響仕途。

(來源:山西晚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