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央視揭秘絲瓜村神奇致富路:賣絲瓜絡做鞋墊布鞋

2014年07月26日07:35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央視揭秘絲瓜村神奇致富路:賣絲瓜絡做鞋墊布鞋

  今天我們繼續關注農村新經濟。在江西有一個東鄉縣。這本來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縣城,可是卻因為生產一種特殊的布鞋出了名,他們產的布鞋不僅咱中國人喜歡,在國際上也大受歡迎,給當經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那麼,他們的布鞋究竟有什麼奧秘,為什麼會這麼受歡迎?我們今天就帶著您一起看一看。

  這是一家位於江西省南昌市中心商業街的布鞋店,每天進進出出的顧客從早到晚絡繹不絕。店內的展櫃裡琳琅滿目地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布鞋。乍一看,這些布鞋和普通布鞋沒有什麼區別,但仔細觀察,布鞋的裡面卻是另有玄機。

  鞋店中擺著許多用絲瓜絡做鞋墊的手工布鞋

  原來這些看似外表平平的千層底布鞋的鞋底竟然是由晒干的絲瓜絡制作而成的。這樣的鞋底穿著舒服嗎?

  顧客:覺得挺好的,沒有穿過這種絲瓜絡做成的布鞋。

  江西美爾絲瓜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文蔣:特別是我們這種加入絲瓜絡以后,他更喜歡我們這種絲瓜絡的千層底布鞋,穿得非常舒服。

  黃文蔣是絲瓜絡布鞋店的老板,他說這絲瓜可是個好東西。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絲瓜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能通人脈絡臟腑,有去風解毒的功效。而絲瓜絡獨特的網狀結構,也給了它良好的吸水、透氣能力。做鞋墊是再好不過。

  江西美爾絲瓜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文蔣:一出汗就容易腳臭,它穿了這個以后,第一個很舒服很透氣。第二因為透氣的話就不會憋著汗,就不會腳臭,穿著特別舒服,特別養腳。其實我們也是叫養生布鞋,就是這樣的。

  絲瓜絡做成的鞋墊

  純天然的絲瓜絡配合上傳統的手工藝布鞋,讓許多顧客感到新鮮好奇,因此不斷有人來店裡試穿。黃文蔣告訴記者,現在絲瓜絡布鞋的回頭客特別多,甚至在外國友人眼中,絲瓜絡也同樣倍受青睞。

  江西美爾絲瓜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文蔣:非洲客人本來是到我們縣城去買農業機械設備,聽到我們東鄉辦農業機械設備那個經理跟他說我們東鄉還有更好的東西,說我們這種絲瓜絡鞋子,絲瓜絡床墊這些,他到我們工廠一看愛不釋手。

  黃文蔣提起絲瓜絡就滔滔不絕。他說現在利用絲瓜絡的優點,公司已經開發出沐浴用品、床墊等一系列新興產品,年產值高達幾千萬,並且銷售額逐年遞增。

  江西美爾絲瓜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文蔣:就是客戶對這種產品的認知度越來越高,每年我們都以50%的速度提升,我們銷售。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是絲瓜絡布鞋的出生地。這幾年,由於需求越來越大,絲瓜的種植面積僅在東鄉縣就已經超過了1萬畝。這讓當地一直靠種水稻謀生的農民收入也翻了好幾番。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慈眉村村民黃國星:一般水稻田,除去這些,刨去這些成本農藥這些東西就是六七百塊,最高就是800塊錢的利潤,絲瓜就是刨去它的肥料,那產下來的假如是4600,5500,5600,6000多的,頭前幾百塊錢這個肥料錢,那你算一下,他要比他翻幾倍。

  黃國星是東鄉縣慈眉村村民。他告訴記者,自己種植絲瓜已經有5年了,相比從前種植水稻的工作強度,種絲瓜簡單多了。平時隻需要定期進行修剪,施肥除草就可以了。在炎熱的夏季,絲瓜棚還能替勞作的村民們遮擋不少陽光。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慈眉村村民黃國星:絲瓜在這上面,在這上面就沒有這麼直,橫著睡在這上面的話就會彎掉了,我們把它輕輕的放下來,放下來之后就長這麼長,在這上面就彎著,沒用了,浪費了。這一根一般都是六七塊錢一頭,好的話就十二塊錢。

  一尺來長的絲瓜就能賣上六七塊錢甚至十多塊錢。黃國星把這些絲瓜都當成了寶貝,認真地照顧。他說,種植絲瓜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因為絲瓜是長在棚架上面,下面的土地可以閑置出來繼續種一些農作物或者搞養殖。這對於土地資源稀缺,人均不到一畝的慈眉村來說意義匪淺。現在村裡家家戶戶基本都種上了絲瓜。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慈眉村村民黃國星:假如我這裡還有40戶人家在家裡,30戶都有,最起碼90%,不是100%。在我們種絲瓜裡,剛才我們這邊的老人,有70歲的,也種了6分地,兩三分地這樣的,活動筋骨一下,也樂在其中的,像我們這裡七幾年出生的,全部都是五畝,六畝,四畝,這樣子的。

  種絲瓜收入高,村民們自然也充滿了干勁兒。不僅家家戶戶種絲瓜,收獲時節大伙兒還搞起了比賽,看看誰家種的產量最高。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慈眉村村民黃長洲:你高一點,我還想比你再高一點,大家都有你追我趕的那種想法,所以大家也就勁頭比較大,你今年種一畝,那我明年種兩畝,你明年種兩畝,我就種三畝,到現在為止已經搞得十多畝了。

  村裡的絲瓜越種越多。絲瓜成熟后都會有專人來收購。因此村民們從不擔心銷路問題。靠著種植絲瓜,整個慈眉村都富了。村裡的健身園、籃球場一應俱全,池塘邊還有一座精美的涼亭,四周的護欄也甚是美觀。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慈眉村村民黃國星:你像我們村搞新農村,我們自己可以墊錢,上面投資一點錢,人家都會羨慕,你這個村裡面搞得這麼漂亮,山也好、水也好,現在搞得路也好,現在走路都不會踩到泥巴了。

  絲瓜絡布鞋改變了慈眉村的命運。走在村裡可以看到,許多人家蓋起了漂亮的三層小樓。黃國星家當然也不例外。

  村裡新蓋起來許多漂亮的三層小樓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慈眉村村民黃國星:十一、二萬。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連蓋房子帶裝修?

  黃國星:對。這個家具裡面的東西例外。

  《經濟半小時》記者:之前住的是幾層樓的房子?

  黃國星:以前哪裡有幾層,以前就是平房老爸給的一間房子,十幾個平方。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慈眉村村民黃長洲:以前有的農民到我們這裡說,房子都是矮矮的,什麼土房,土坯砌的房子,這兩年過來不一樣了,都是兩層、三層,至少都是兩層的了,都問我們這裡到底是什麼經濟來源,發展得這麼快。

  從一人摸索到合作化種植慈眉村絲瓜種植每年創富4000多萬元

  原來只是刷鍋洗碗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絲瓜絡竟然成了賺錢的寶貝,不僅做鞋還能做床墊。東鄉縣賺錢的門路還真是新鮮。那麼當初這些村民是怎麼想到用絲瓜絡做布鞋的呢?一起往下看。

  江西美爾絲瓜絡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有水:我們說的,就是不務正業的人。人家不干的,你老是去干,人家干得,你就不干。但是我用我的實際行動,我選擇的是正確的,不是沒有理論根據的東西在裡面。

  他叫黃有水,曾經也是慈眉村裡的一位普通農民,但現在他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江西美爾絲瓜絡有限公司總經理、絲瓜絡布鞋創始人。在村民的眼裡,他也是名副其實的絲瓜大王。那麼黃有水當初是怎麼帶領父老鄉親走上了絲瓜鞋致富路的呢?

  江西美爾絲瓜絡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有水:我們那個時候說的絲瓜,就是洗鍋的,就是家裡面,家裡面種五六株、兩三株。

  不過這些被認為隻能刷鍋洗碗沒什麼價值的絲瓜絡,卻在黃有水的幼年裡派上過大用場。

  黃有水:鄉下話叫套鞋,普通話叫雨鞋,就是出去放牛的時候,就把那個絲瓜放在這裡面,還有一種感受,就是穿絲瓜的鞋墊搞得很舒服。

  自制的絲瓜絡鞋墊伴隨著年幼的黃有水度過了不少放牛的歲月。長大以后,黃有水成了農田裡的一把好手。

  江西美爾絲瓜絡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有水:在報紙上看到種絲瓜,能夠出口創匯,就是我們江西的信息報,這麼大一小塊,看著眼睛睜得這麼大,看到絲瓜出口創匯那肯定很高興的。

  黃有水幼年放牛的經歷讓他對絲瓜充滿感情。現在絲瓜不僅好種,還能出口,黃有水覺得何不拿它當個帶領鄉親們致富的工具?於是他毅然辭掉了鄉農技站的工作,回到村裡鼓動大家跟著他一起種植絲瓜,可在當時祖祖輩輩種水稻的村裡人根本沒人聽他的。

  江西美爾絲瓜絡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有水:因為這個東西不能吃,到時候萬一賣不出去,不比糧食,糧食賣不出去,放到豬可以吃,人可以吃,慢慢吃,今年不可以吃,明年可以吃,絲瓜人家不要拿去做什麼,當柴火燒也沒有用,大家對這個懷疑。

  說服不了別人,黃有水隻能自己一個人摸著石頭過河。童年的經歷讓他先嘗試著做出了一批絲瓜絡鞋墊拿到縣裡賣,可是事情並像他想像的那樣簡單。

  江西美爾絲瓜絡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有水:那個叫什麼江西省檔案館裡面,它不是好多個體在那賣嗎,他說你放在這裡,錢我就不要了,不要錢你放這代銷就可以了。到了半個月兩個星期,一點東西都沒賣出去。

  兩個星期,一副鞋墊都沒賣掉。黃有水很失望,但是不甘心,他覺得是因為包裝和外觀的粗糙讓他的絲瓜絡鞋墊受到冷落。他相信絲瓜絡一定能做出些名堂。

  江西美爾絲瓜絡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有水:想了很久,就是做布鞋。做布鞋的目的就是要用傳統的手工布鞋,加上傳統的絲瓜綜合起來,就把這個絲瓜絡的藥用價值跟手工的工藝價值綜合起來,做布鞋出來。

  手工布鞋加上絲瓜鞋底,兩種傳統概念的結合一下受到了市場的歡迎。黃有水的布鞋開始脫銷,不斷有人找他買絲瓜絡布鞋。而有了銷量作為保障,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跟著他種絲瓜。

  江西美爾絲瓜絡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有水:專利產品出來了,在市場上有說話的余地,有定價錢的底氣,可能我對農民也有拍胸脯的資本,我說你放心吧,保証給40塊錢一公斤的價格,三年以后如果有分紅,我給你保証分紅。

  短短4年時間,僅慈眉一個村,絲瓜種植面積就從原來的幾十畝激增至一千畝,遍地可以見到正在盛開的絲瓜花。7月16日,黃有水帶著一位年輕人來到了村裡的絲瓜棚。

  江西省東鄉縣詹圩鎮大學生村官周志為:一般畝產能有多少?

  農戶:畝產像這樣的話,干瓜一般150斤左右。

  周志為:能達到200斤嗎?

  農戶:高的超過200斤的都有。

  這位正在詢問情況的年輕人叫周志為,是詹圩鎮曾家村的大學生村官。他上任一年來,一直希望帶領村裡的百姓致富。聽說了慈眉村的絲瓜鞋后就趕緊趕了過來。

  周志為:在咱們農村,壯勞力大部分都出去了,打工去了。在外地務工,留在家的留守的大部分是老的老,小的小,對於種植水稻這塊存在一定困難,畢竟種水稻這一塊是個重體力活,現在留守大部分都是四五十歲。而且我們那塊屬於種地丘陵地帶,不適合大規模的那種種植,不適合機械化

  周志為認真地向黃有水了解著情況,他得知,加入絲瓜絡專業合作社后,農戶能夠以高於市場價格的保護價進行出售,還能得到免費的瓜苗和棚架,並且會有全程的技術服務,農戶們隻負責種植就可以。周志為高興地掏出手機為絲瓜拍起了照。

  周志為:這個絲瓜絡在咱們本地挺有名的,之前了解到這個項目,就想是不是引進一些,看看有沒有這個路子,這個方法,引進到我們那邊去,引進到我們詹圩鎮那邊去,提高一下咱們農民的收入。

  自從成立絲瓜絡專業合作社后,慈眉村周邊各區域約有5000家農戶參與種植了絲瓜絡,瓜棚面積近萬畝。按照每畝平均利潤4500元計算,絲瓜絡種植項目每年可為農戶創收4000多萬元。

  從布鞋到床墊再到美容產品絲瓜全身都是寶

  現在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到慈眉村取經,跟著慈眉村一起種絲瓜致富。而那裡的布鞋也越來越出名。當地現在還創新出了更多的絲瓜產品。不起眼的絲瓜現在真成了當地的寶貝。我們看到絲瓜絡做的布鞋又舒服又養生,還給村民帶來了很多財富。其實,要伺弄好這些細細長長的絲瓜,並不容易。真要讓它們在市場上找到商機,還需要動很多腦筋。

  慈眉村村民:有些這個絲瓜拿到手上比較輕,那個黃的,帶點黃色的比較輕,像這樣的絲瓜公種的就很軟的,不是硬的,硬的就看得到。像這樣的絲瓜就剛好還在長,比較重,三條沒有這一條重。

  眼下,絲瓜已經陸續成熟,這位農戶從結滿果實的瓜棚裡挑選了二十幾條成熟的絲瓜,挑到村裡的池塘邊進行加工。他把絲瓜一一裝進提前准備好的編制袋裡,放入水中浸泡。小小的池塘裡沉滿了一袋袋正在浸泡的絲瓜。正在這時,另一位村民也來到了池塘邊。

  村民正在摔被浸泡過的絲瓜

  隻見這位村民撈起浸泡過的絲瓜開始在岸上一下下用力地摔打,絲瓜皮應聲而落。經過清洗,雪白的絲瓜絡便露了出來。不一會功夫,十幾條蛻過皮的絲瓜絡就躺在農戶的擔子裡回了家。

  黃長洲告訴記者,絲瓜絡經過晒晾后就可以賣到廠裡進行加工了。農戶在家裡的工作也就算完成了。不過隻要不是農忙時節,村裡好多人還會去黃有水的廠裡繼續工作。

  第二天上午,黃長洲和另外兩名村民拉著滿滿兩車晒好的絲瓜絡,來到了位於東鄉縣大富崗開發區的美爾絲瓜絡有限公司。經過稱重,村民們以每公斤40元的價格出售給公司。

  工作人員:1800。

  黃長洲:還可以,6捆賣到1800,好的。

  工作人員:1976(元),你算一下。

  農戶:很准,沒有錯。

  拿到現金的村民們顯得很是高興,一個個臉上挂滿了笑容。

  黃長洲:什麼時候有空,就什麼時候過來賣。反正什麼時候過來賣,他們這裡都隨時收購。

  走進美爾絲瓜絡公司,記者看到廠裡的貨場堆滿了收購上來的絲瓜絡。經過漂洗、去芯后就可以上生產線進行加工了。走進工廠內部,看到的是一派緊張忙碌的景象。經過處理的絲瓜絡正在被制作成各種類型的沐浴用品。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您一天能做多少這個沐浴的墊啊?

  工廠員工:基本上兩千差不多。

  《經濟半小時》記者:兩千個?

  工廠員工:嗯。

  《經濟半小時》記者:你算做得快的嗎?

  工廠員工:反正我們就是速度都差不多。

  《經濟半小時》記者:都差不多是吧速度。這個一年的話,在這塊做工,收入能到多少?

  工廠員工:一年的收入是吧。

  《經濟半小時》記者:對。

  工廠員工:4萬左右吧。

  來到另一個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一針一線地手工縫制絲瓜絡布鞋。

  村民董國友告訴記者,他是進廠以后開始學習制作布鞋的。平日種植絲瓜的收入加上每月2000元的工資,一年可以有10萬元進賬,生活比以前好了不知多少。

  江西省東鄉縣鄧家鄉村民董國友:我看到他們那個慈眉村種這個絲瓜種的蠻好,所以我也找機會種這個了,是這樣的。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那你看他們村種的時候,那個時候心理更多的是什麼感覺?

  董國友:看到他的,它這個收入蠻好,我們也要想辦法找這個原因,種種絲瓜了。

  絞碎的絲瓜絡經過工人的均勻平鋪制作成絲瓜絡床墊。黃有水告訴記者,發明絲瓜絡床墊本身也是來源於他幼年的經歷。

  攪碎的絲瓜絡看起來像棉花絮一樣

  江西美兒絲瓜絡有限恭喜總經理黃有水:我小的時候,就是那個床底下,床板上鋪的那個稻草,我們做絲瓜做布鞋,還剩下很多的邊角廢料,就想到這個東西,就把這個東西就去做床墊,一個是取代稻草,第二個降低了成本,解決了工人,增加工人多上班的那個,多的工人來上班。

  黃有水說,現在全村90%的人都在種植絲瓜,許多村民都在這家工廠制作絲瓜絡產品,這些產品已經被賣到了世界各地。

  江西美兒絲瓜絡有限恭喜總經理黃有水:我們賣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賣的最遠的是世界上最高級的酒店,迪拜、阿聯酋,迪拜酒店一個晚上,8.6萬美金,就是晚上絲瓜絡洗澡在裡面。

  東鄉縣農業局農業產業化辦公室主任陳鬆林:我們的絲瓜絡很有名,就像我們東鄉縣的名片一樣,他們一提他們都知道我們這裡有絲瓜絡這個產品。

  小小的絲瓜成了名不見經傳的東鄉名片。而絲瓜在當地村民的手裡也是物盡其用,不會浪費一點價值,絡制作成布鞋、床墊、沐浴擦,芯被剔除后當作藥材出售。就連絲瓜藤也被黃有水看中了。

  絲瓜水是公認的美容養顏良方,具有美白、補水、保濕等功效。而結過果的絲瓜藤一般都會被農戶丟棄。黃有水發現,從一定的位置截斷后,絲瓜藤出水量會很高,基本一夜時間就可以裝滿一瓶。這樣就把絲瓜藤變廢為寶,又能增添一筆不小的收入

  絲瓜藤上的斷口處正流出絲瓜水

  黃有水告訴記者,雖然絲瓜現在能夠達到每年1億多元的產值,並且還在不斷攀升,村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不小的改變。但他想要退居二線,專心鑽研絲瓜種植技術。因為他還有一個理想沒有實現。

  黃有水:爭取三年五年之內,就是畝產的產值一萬五千塊錢。這是我人生的價值目標,農民一畝地的產值一萬五千塊錢一畝,這就是實現我作為農民的兒子的價值。

  【半小時觀察】:

  小小的絲瓜,居然有這麼強大的賺錢能力,這恐怕是許多人都沒有想到的。有人贊嘆說,慈眉村的人財商高。這財商,說白了,就是發現人們的消費需求,並能通過商業行為,滿足這種需求,從而賺取利潤的能力。從布鞋到床墊,再到美容產品,這絲瓜裡的商機,不斷地被開發,不斷地激活人們的消費需求,又不斷開拓產品線,走向大市場,成為消費的新熱點,這樣的過程,很耐人尋味。古人說,處處留心皆學問。看來,處處留心也會有商機。人們常說,生活中不是缺少財富,而是缺少發現的眼光。這樣的眼光,取決於對需求的敏感,更取決於對市場把握。眼下,越來越多的人更看重健康原生態的生活方式,這個小小的絲瓜絡,也會因此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希望更多的村民,也多一些這樣的眼光。能從身邊的農產品裡,看到市場的需求,找到屬於自己的特色商機。

(來源:央視)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