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天吃西瓜,消熱解暑,再好不過。什麼樣的西瓜最好?當然得顏色紅、味道甜。可是現在卻有這樣一條傳聞“有些西瓜看上去又紅又甜,是因為有人給西瓜打了針,注射了色素和甜味劑”,這個傳言讓不少人心裡不踏實,這是真的嗎?這瓜還敢吃嗎?
最近一些有關西瓜的傳言在網上流傳,比如“緊急通知,有一種西瓜不能吃!”說有很多黑心商販給未成熟的西瓜打針,注射禁用食品添加劑甜蜜素和胭脂紅。這些添加劑會損害肝腎、影響兒童智力發育。而這條微信則用大大的感嘆號,通過一個業內人士自揭內幕,揭秘“西瓜內部的悲哀”,說給西瓜打針已經是“西瓜市場的一個公開秘密”。這些微信不僅言之鑿鑿,而且有圖有細節。其中兩張圖片就專門標示了“打針的痕跡”,在微信中被廣泛轉發。
記者隨機採訪了十多位市民,大部分人相信西瓜打針的說法,記者又走訪了幾家賣西瓜的市場。
西瓜打針的說法有很多,並且一個個說得有鼻子有眼,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呢?先看看微信上說的甜蜜素和胭脂紅是個什麼東西。在一家調料市場記者買到了甜蜜素,據了解這是一種常用的食品甜味劑,在我國被允許用於醬菜、調味汁、糕點、飲料等食品中,對它的最大使用量國家有嚴格限定,有研究認為過量食用會對人體有害。而胭脂紅則是一種食用色素,在規定的范圍內允許用於食品的著色。那會不會有人把它們用在西瓜上呢?
無論在賣西瓜的市場,還是調料市場,記者都沒有找到打針西瓜的確鑿証據,於是記者決定找瓜農問問。北京市大興區的龐各庄是北京西瓜的主產區。這裡的不少人家祖祖輩輩都是以種西瓜為生,對西瓜應該是最了解的。當記者提到給西瓜打針的說法時,他們覺得很荒唐。
瓜農說西瓜上一扎針,有眼就爛,沒人會這麼做。那麼這針能不能往瓜秧上打呢。
瓜農說,一個大瓜三根藤,小瓜兩根藤, 1000棵苗,2000棵藤,要往藤上打針得累死。 而且瓜秧破壞了,瓜就畸形了,根本賣不出去。
按照瓜農的說法,在地裡不可能給西瓜打針,那麼在大批量運輸的過程中會不會有人動手腳呢?記者找到了一個負責西瓜銷售的合作社。這裡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也不會這麼做。每天要成交幾萬斤的西瓜,雇人打針得花多大的成本,根本沒有必要,也劃不來。而且西瓜打針以后在幾小時之內整個西瓜的肉質和纖維就變化了,幾小時內賣不出去的話,西瓜就賣不掉了,損失更大。
記者採訪了買西瓜的、賣西瓜的、種西瓜的,有說能打的,有說不能打的,各有各的道理。那到底能不能給西瓜打針,打完針的西瓜是什麼樣呢?記者請專家幫忙設計了一個實驗。一邊是剛從地裡摘的未完全成熟的瓜,另一邊是熟瓜,專家要把甜蜜素兌水之后分別注射到這些西瓜裡。
針眼要扎在顏色淺的地方很容易發現。另外邊打邊往外滋水,得打多少針才能把西瓜變得又紅又甜呢?
十分鐘后,專家切開了西瓜,裡面還真有了變化,西瓜產生了氧化作用,已經不能吃了。
從這個實驗看,西瓜打完針十分鐘就會發生變質,不到二十四小時就已經腐爛。這樣的爛瓜,相信買瓜的賣瓜的都不會要。那麼微信上還說,給西瓜打針還有個作用是著色,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專家用黑色墨汁代替胭脂紅注射到西瓜裡。同樣十多分鐘后可以看到,顏色都集中在打針的地方,不會均勻分布,因為西瓜摘下來以后輸送管道都停止運輸了,所以顏色隻能集中在一起。
由此看來給西瓜打針既不會讓西瓜變甜,也不會讓西瓜變紅。那麼這兩張西瓜照片上顯示的所謂打針痕跡又怎麼解釋呢?
專家告訴記者,圖片上的白筋和打針肯定是沒有關系的,白筋可能是因為西瓜品種不同,纖維多的品種白筋明顯一些,纖維少的西瓜白筋就不是很明顯,但是全都有。白點是栽培過程中遇到低溫,產生的一些生理變化。隻有個別西瓜會出現這樣的白點,這種白點不會影響食用,也不會危害健康。
其實這樣的謠言好多年前就有,連用的照片都是一樣的,幾年都沒變,這也是這種謠言的一大特點。如果大家信了謠連西瓜都不敢吃了,那多可笑,再說農民起早貪黑不容易,一年的收成可能就這麼毀在謠言裡,該多可惜。過去聽過不少坑農害農的事,說的都是假農藥、假種子、假化肥、假地膜,現在還得加上一條叫“假消息”,這個假也該狠打。(焦點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