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老夫妻勒死精神病兒子 妻子離世丈夫獨自受審(圖)

2014年04月11日15:49    來源:廣西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老夫妻勒死精神病兒子 妻子離世丈夫獨自受審(圖)

老夫妻勒死精神病兒子妻子離世丈夫獨自受審(圖)

圖為庭審現場,劉振營掩面而泣。記者何書俊 攝

  一對老夫妻勒死精神病兒子 妻子離世丈夫獨自受審

  昨日上午,戴著手銬、腳鐐,62歲的劉振營邁上柳州市柳南區法院審判樓的台階,蹉跎的背影顯得格外沉重。半年前,劉和妻子將患有精神病的兒子勒死,現在他要接受法律的審判。法庭上,劉幾度落淚,他說兒子患病多年,整個家庭都破碎了﹔如果他有機會活下來,他將用退休金資助貧困孩子贖罪。

  人倫慘劇,妻兒離世

  一路從一樓走到四樓審判庭,劉振營不時地問法警,妹妹來了沒有、哥哥來了沒有。伴隨著劉振營的腳鐐敲地聲從走廊裡傳進審判庭,旁聽席上,幾位劉振營的親屬紛紛將目光轉向法庭入口。看著兩鬢斑白的哥哥步履蹣跚走進法庭,劉振營的一個妹妹忍不住流淚。

  庭審開始后,公訴機關指控劉振營犯故意殺人罪並宣讀起訴書。其間,劉一直低著頭,也許他不願再回憶半年前那個凌晨所發生的一切。2013年10月24日中午,吃過午飯的劉振營准備看電視,妻子王雲(已故)將劉拉到臥室中,說出了一段時間來壓在心頭的想法:由於不堪忍受兒子長期患有精神病對家庭造成的傷害,加上她又患有胰腺癌,在預計自身將不久於人世的情況下,妻子計劃當晚殺兒子。

  當日下午,王雲來到柳南區鵝山路三區一家雜貨店買了一條尼龍繩。次日凌晨4時許,王雲、劉振營在位於柳州市柳南區革新路三區的家裡,進入兒子小劉的房間內,王雲用尼龍繩纏繞熟睡兒子的頸部后,轉身到臥室喊劉振營來幫忙,二人各扯尼龍繩的一頭合力將兒子勒死。

  10月25日上午吃過早飯,劉振營和妻子一起走進轄區派出所投案自首。當日,兩人因涉嫌故意殺人罪被柳南公安分局刑事拘留。之后,王雲因身患重病取保候審到醫院接受治療,11月下旬,因無法忍受病痛折磨,王在醫院跳樓,不幸殞命。

  當庭認罪,掩面而泣

  “我當時腦子亂了,不知道怎麼辦!”面對檢察官的提問,劉振營稱,案發前妻子提出殺死兒子的想法后,他並不同意,還想再把兒子送到醫院治療。但是妻子哭著說,她已經患癌症,不知道能否有機會和精力讓兒子住院。聽到妻子這樣說,劉選擇了沉默。

  “回想起這十幾年來來回回去醫院,我們太難受了。”提起兒子患病后整個家庭的變故,劉振營掩面而泣,法官不禁提醒他控制情緒。劉稱,案發時,妻子將還在睡覺的他推醒,說讓他幫忙,他當時腦子一熱,就跟著妻子走進兒子的房間。現在想想,劉說實在無法原諒自己的行為。

  對於公訴機關的指控,劉振營表示認罪。劉的兩位辯護人指出,案件發生的起因是小劉長期患精神疾病,給劉振營夫妻帶來巨大壓力﹔而案發前王雲查出患有胰腺癌並且已無法治愈,得知自己即將離世,王還給丈夫和兒子購買了新的廚具和家具。然而,小劉得知母親患病后,阻止母親去柳州的醫院治療,執意讓母親到北京看病,並將家裡的家具、物品摔得粉碎,還毆打謾罵父母,王雲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產生勒死兒子的念頭。在共同犯罪過程中,劉振營並沒有起到直接作用,從提議到購買作案工具,再到導致小劉窒息死亡,劉振營都是起輔助作用,應該屬從犯。

  可憐可嘆,親鄰請願

  庭審中,劉振營的一名辯護人出具小劉患病以來10次入院和出院記錄。這些記錄証實,從2002年開始,小劉的病情時好時壞,尤其是從2012年以來一直是嚴重精神病狀態。而10多年來,劉振營夫婦沒有放棄對兒子的治療,住院1536天,王雲幾乎天天陪在醫院,因為母親不在身邊小劉就不睡覺,還毆打謾罵醫院的護士護工。18疊領藥收據則記錄了劉振營10多年來風雨無阻每隔五六天就到醫院給兒子領藥的事實。劉的另一位辯護人則出具劉振營退休前所在單位、社區,以及34位小區鄰居和哥哥、妹妹們的請願書,懇請法院給予劉振營從輕處罰。看到這些証據和請願書,被告人席中的劉振營不禁再次落淚。

  “我哥哥一家太累了!”庭審間隙,劉振營的一個妹妹告訴記者,作為家人,她是看著劉振營一家這10多年來遭遇的種種困難和挫折。現在發生這樣的事,全家在悲痛之余也深感惋惜。劉的妹妹坦言,這樣的結果對劉和整個家庭來說算是一種解脫,“因為有個患精神病的兒子,他們一家實在太辛苦。”

  庭審最后階段,公訴機關認為,劉振營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犯罪事實清楚,証據確實、充分,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追究其刑事責任。但劉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劉振營犯罪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罪行,是自首,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最終,公訴機關提出3年至10年有期徒刑的量刑意見供法院參考。劉振營的辯護人則認為應當對劉適用緩刑。

  在最后陳述中,劉振營稱,他畢竟犯了罪,願意接受法律制裁,也懇請法院考慮他患有心臟病等身體狀況,從輕處罰。“假如我能活下來,我希望用我的退休金資助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畢竟我已經沒有家,也沒有孩子了……”說到這裡,劉振營控制不住情緒,俯身嚎啕痛哭。看到這一幕,不少旁聽人員也忍不住擦拭眼角的淚水。

  庭審后,法官宣布擇日宣判。

  多點溝通,少點悲劇

  庭審結束,記者又來到革新路三區劉振營家所在的小區。鄰居韋女士告訴記者,她和劉家住同一棟樓,劉家出事那天她不在家,回家后聞聽噩耗,心裡一直無法接受。韋說,劉振營夫妻對兒子小劉的關懷無微不至,小劉患病后無論是吃、穿,他們從來沒有讓孩子受委屈。在大伙看來,王雲是擔心自己離世后,沒人會像她這樣悉心照顧兒子才走極端。

  採訪中,有鄰居也表示,或許是因為家中有精神病人,劉振營夫妻和大家幾乎很少有往來,除了平時帶孩子出門彼此打打招呼,他們甚至很少見有親戚到劉家走動。直到出事后,大伙才知道劉振營有兄弟姐妹。

  據廣西腦科醫院的一名醫生介紹,一個家庭有一個精神病患者就會陷入痛苦。痛苦往往來源於為照料病人而操心勞力、遭受社會歧視以及長期治病帶來的沉重負擔。醫生認為,家屬應轉變心態,正確認識精神病,坦然接納家人患病的現實,不沮喪、羞愧、自卑,減少心理沖突和壓力。同時改善溝通方法,主動參加減壓活動,多給自己一點余閑時間,與親朋多走動,生活的重心不要全部放在病人身上。此外,家屬還應多與其他病人家屬分享照顧康復家人的心得,知道自己不是在孤軍作戰,避免過度背負沉重壓力而導致自身精神崩潰或者產生其他不好想法。

  順著鄰居的指引,記者遠遠看到劉家的窗戶緊閉、窗帘也完全拉上。正如醫生所言,希望家有精神疾病患者的人們能夠敞開心扉,擺正心態,與外界多一些溝通和交流,社會各界也應加強對精神疾病患者和有精神病患者家庭的關注和關心,不要讓悲劇再次上演。(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南國今報 記者何書俊 通訊員冼旎文)

(來源:廣西新聞網)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