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張曉剛“大家庭”再度刷新個人紀錄 以9420萬港元成交

2014年04月09日14:18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張曉剛“大家庭”再度刷新個人紀錄 以9420萬港元成交

  《血緣:大家庭3號》是張曉剛《血緣》系列最重要的作品,該畫繼2008年后再次刷新其作品世界拍賣紀錄。

潘玉良的《海邊三裸女》以1667.5萬港元成交。

  香港四月春拍季再也不是香港蘇富比一家獨大。隨著中國嘉德、保利香港的進駐,再加上今年開始佳士得首推“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Asia+”小拍,一個更為多元、多層級的20世紀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的拍賣格局正在形成。

  在這樣的格局之下,香港蘇富比依然把持著頂級拍品,4月5日晚上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3號》以9420萬港元成交,創下了張曉剛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不過,中國嘉德在香港戰場採取的小而精的策略也逐漸在香港站穩腳跟,贏得藏家的認可,4月7日下午舉槌的“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成交率高達90%。

  香港蘇富比

  張曉剛作品近億元成交

  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拍賣中類似F4的群體效應正在稀釋,而走向個人品牌化。如果說去年的焦點是曾梵志,那今年春拍則是張曉剛。

  4月5日晚上舉行的香港蘇富比“現當代亞洲藝術晚間拍賣”中,張曉剛憑借作品《血緣:大家庭3號》拔得全場頭籌。張曉剛的這幅上拍作品創作於1995年,是張曉剛《血緣》系列中最重要及最成熟的作品。曾在2008年以4736.75萬港元創下藝術家個人紀錄。時隔6年再度上拍估價為6500萬至8000萬港元。該件拍品從5000萬港元起價,一亮相便吸引了五位競投者的激烈競價,最終以8300萬港元落槌,加上佣金以9420萬港元成交,創下了張曉剛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

  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指出,《血緣:大家庭3號》是張曉剛《血緣》系列最重要的作品,該畫繼2008年后再次刷新畫家作品世界拍賣紀錄。

  與此同時,香港蘇富比拍場上20世紀中國現代藝術也有突出表現。常玉的50年代藝海遺珍之作《聚瑞盈馨》便在七名投標者踴躍競逐下拍出8076萬港元,成為藝術家個人作品拍賣第二高價。程壽康還指出,此次來自亞洲的買家更是囊括大部份最高成交拍品。

  嘉德香港

  成交率高達90%

  雖然天價拍品基本都誕生在香港蘇富比,不過作為新晉的挑戰者類似中國嘉德等也不是毫無競爭空間。自去年秋拍在香港拍場上增設油畫板塊后,4月7日中國嘉德香港春拍中推出了第二場“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30件拍品囊括了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兩條線索。

  最終除了曾梵志《穿白風衣的肖像》、李山《閱讀系列》、黃鋼《我的箱子》三件拍品流標外,其余27件全部成交,成交率高達90%。期間朱德群的《構圖第33號》和潘玉良的《海邊三裸女》成為全場亮點。潘玉良的《海邊三裸女》充滿了對女性旺盛生命力的歌頌,在受印象主義影響的同時,也凝結及融入了東方美學特性的現代主義情懷。該件拍品從400萬港元起價后,最后在兩位大陸買家王薇和張小軍的互相競價后以1667.5萬港元成交,且拔得該場頭籌。中國嘉德油畫部負責人李艷鋒告訴記者,從拍賣結果來看,早期精品拉動市場的能力越來越強。具體到潘玉良的行情,是因為其作品存世量非常少,具有作品的稀缺性和藝術家的重要性。事實上在前一天保利香港春拍中,潘玉良的另一件作品《窗邊裸女》更是拍出3453萬港元,刷新了藝術家個人的世界拍賣紀錄。

  ■ 香港拍場觀察

  多元化競爭已成趨勢

  此季中國現當代藝術春拍最大的不同是,除了中國嘉德、保利香港的拍賣外,佳士得也首推“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Asia+”小拍,一個更為多元的、充分競爭的市場格局已經形成。

  具體到中國嘉德來說,其堅持了精品策略。中國嘉德油畫部負責人李艷鋒告訴記者,嘉德香港的中國現當代藝術板塊的拍品均征集自港台、東南亞,從市場拍賣結果來看,拍品不分大小,隻要是精到的東西依然受到藏家追捧。

  對於佳士得推出的“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Asia+”小拍,獨立藝術評論人王從卉認為,這是佳士得在20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的戰略性動作,其所推的藝術家、價格都呈現多元化,雖然不同於大拍,但有助於市場多元化的形成及對年輕藝術家的支持及新銳藏家的培育。

  ■ 行情分析

  張曉剛總是被看成領頭羊

  對於張曉剛此次《血緣:大家庭3號》拍出近億港元,藝術經紀人伍勁告訴記者,其對市場的意義主要還是信心指數的提升,“張曉剛近十年來的主要交易都被市場人士看成主要指標,更代表了與大盤的關系,”伍勁說,張曉剛總是被看成領頭羊。

  而張曉剛和曾梵志的天價拍品的表現,在伍勁看來這表明了從去年以來油畫市場進入到名作行情階段,“過去歷年交易的最高價格有一半是在去年創作。”然而普通作品則沒有那麼樂觀,其市場還是很低,則是伍勁給出的另一個判斷,“張曉剛的行情主要是針對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還不代表新一代當代藝術趨勢。”

  獨立藝術評論人王從卉也告訴記者,張曉剛作品的價格波動是市場晴雨表,此次天價拍品主要是因作品尺幅、年代、代表性的杰出程度等因素,“這是西方大藏家青睞的那一類。”

  王從卉還指出,張曉剛、曾梵志成為更藍籌、更堅挺的指標,“這可能跟其他一線藝術家還沒有出最杰出的作品也有關,但可以明確的是,現在的市場已經不是大名頭就能賣大錢,已經進入很專業、品質決定價格的階段。”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李健亞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