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廣東清遠市長:三四線城市推進城鎮化后發優勢明顯

2014年03月18日09:07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廣東清遠市長:三四線城市推進城鎮化后發優勢明顯

  有人說,當前,我國城鎮化建設已經進入下半場,此前城市化程度不高的三四線城市,有望在新型城鎮化中唱主角。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清遠市市長江凌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由於自然歷史的原因,清遠的城鎮化率一直較低,在廣東排位靠后,但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像清遠這種三四線城市反而具有較大的后發優勢,比如清遠有著充裕的自然資源、土地、產業空間,環境承載力強,但是在建設過程中,要格外注意既不能浪費資源、更不能破壞資源。

  江凌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當前清遠的城鎮化建設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城鎮化率、經濟指標等都有待提升,但隻要堅守生態和人本精神,就可以少走彎路,在提高城鎮化質量上打一場漂亮仗。

  不片面追求城鎮化率

  目前我國的城鎮化水平呈現參差不齊的狀態。在城鎮化水平相對較高的廣東省,廣州、佛山、中山等多個城市的城鎮化率都在80%以上,而清遠等部分城市的城鎮化率隻有50%左右。

  記者此前在珠三角一些城市以及長三角等地走訪了解到,這些城鎮化建設步伐較快的一二線城市普遍都面臨著一定的難題,資源環境的承載力較弱,后備發展空間相對不足。廣東省某市的一位副市長告訴記者,由於早期土地消耗過於粗放,現在土地資源成為發展的桎梏﹔一些城市,還存在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清遠市市長江凌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清遠保留著大面積的原生態青山綠水,有著豐富的后備土地資源,自然環境承載力強,這意味著清遠對產業和人口有著較大的容納空間。

  全國人大代表、建業地產董事長胡葆森在今年兩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建業如今正深耕三四線城市,其原因就是隨著中國城鎮化邁入下半場,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新型城鎮化將會在這些地方乃至縣域迅速推進。

  江凌表示,與很多三四線城市不同,清遠推進城鎮化有一個較突出的優勢,那就是與廣州一衣帶水,在未來廣東力推廣清一體化的背景下,清遠的城鎮化有著長足的發展后勁﹔而且中央提出新型城鎮化,從清遠的實踐來看正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在城鎮化質量方面做足功夫,而不片面地追求城鎮化率。

  城市建設如何以人為本?

  江凌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對於三四線城市而言,要真正提高城鎮化的質量,打造比一二線城市更高水平的城鎮化,實現彎道超車,至少應當注重兩點。一是讓人在城市中扎根,過去很多地方的城鎮化隻顧蓋樓,蓋了一大片的房子,過多重視土地的城市化、空間的城市化,忽略了人的城市化,新進來的人無法融入城市、成為城市的一部分。二是在吸引人進來之后,還要將安全舒適便利作為推動城鎮化建設的一個突出的價值取向。某種程度上說,過去很多城市不是為人而建的,是為車而建的,人在城市中很難覺得這個城市是為他而建的,甚至感到壓抑不舒服。

  江凌進一步表示,明確了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思路后,首要的就是做好城市發展規劃,清遠的規劃主要體現在兩點。

  一是把整個城市規劃設計得更生態更有機,更加注重城市的綠色低碳設計,把山水的資源、把廣東嶺南文化的元素,充分融合到城市的規劃設計中,讓更多的人願意到城市來居住。記者此前在清遠市一些村庄看到,在改造時保留了大量的現有的村庄,保留了很多歷史痕跡﹔而在清遠市一些公園,也以嶺南水鄉風貌為基調,還原嶺南古鎮的古朴風貌以及祖輩生活場景。

  二是規劃產業、注重產城融合,為城市新增人口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特別是研究哪些產業能有效為城市的人口提供就業。過去很多產業實際上更多的是為外來農民工提供了就業機會,但這些人因為收入水平等原因沒辦法留下來。現在清遠市更多地考慮發展給廣州配套的一些產業服務鏈,包括金融保險后台產業、旅游休閑產業,這類產業的就業人群就更能成為城市的居民。

  江凌認為,要真正落實這些規劃,就必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政策,包括城市交通設施、產業引導政策、農民工入戶政策、社會保障政策等方面。為使清遠成為廣州的后台產業基地、落實廣清一體化,清遠市正和廣州合力加快建設廣清之間的高速公路,此外還在加快推進建設廣清城軌。

  讓社會參與治理城市

  近兩年來,清遠市的城鎮化速度不斷在提高,其重點項目推進速度明顯加快。2013年,清遠市完成了燕湖新城45平方公裡的總體規劃,燕湖新城34個總投資237.57億元的項目開工建設7項,交付使用兩項。英德東岸新城4.59平方公裡的起步區已開工建設,兩條主干道正在抓緊施工,5條主干道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但隨著城市規模和經濟的發展,城市治理的難題同樣浮出了水面,很多地方陷入了治理難題,激發了新的社會矛盾。對此,江凌有著自己的思考。

  在今年清遠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記者看到,清遠提到完善城市管理體系,其中指出,“將環衛清掃保潔、道路綠化養護、公園廣場管理、市政設施維修等城市管理事務推向市場。”

  對此,江凌說,城市管理關鍵在於調整思路。清遠下一步會更多地讓社會自我管理,讓市場自我管理,讓市民自我管理。

  江凌表示,因為社會、企業、市民參與進來以后,一方面,市民等參與者更珍惜這些東西,增強社會的自我調節能力,自然化解基層矛盾﹔另一方面,政府也將大量減少這方面的支出,能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記者 劉德炳 鄒錫蘭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