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深閱讀

小升初新政的出台,意味著我國在教育改革發展方面又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但是——

小升初政策還有空子可鑽?

姚曉丹 晉浩天

2014年02月21日08:29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政策還有多少空子可鑽?

    近日,隨著《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台,關於小升初改革的話題持續發酵。政策推行過程中,改革初衷如何不打折扣地落實?真正的公平如何實現?以往讓人頭疼的擇校難題能否迎刃而解?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新出台的《意見》還有哪些待完善的空間?記者採訪了相關當事人。

 

    疑慮一:10%的空間是否仍會成為“拼”的通道?

 

    《意見》規定,到2015年,包括北京在內的19個大城市實行劃片就近入學政策,90%以上的初中實現劃片入學、每所劃片入學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學方式確定。

 

    對此,有部分家長認為,這樣的劃片就近入學對自己來說已經足夠。“孩子學習一般,最好的學校上不了,那就‘隨大溜’就近入學吧。”但是,大部分學生家長更關心這“10%”的去向。學生家長胡芳對此就產生了疑慮:“這說明還有10%左右的初中尚未劃片,每所劃片入學初中還有10%的生源不依賴就近入學。教育部為什麼要預留10%的‘模糊空間’,這是否將成為‘拼關系’的通道?”

 

    要拼的也許不只是“關系”,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助理徐海鷹告訴記者:“因為90%的生源質量並不可控,對學校來說,這意味著辦學難度加大,繼續保優保質很難。因此,學校為了自身發展考慮,一定會想方設法招收優秀生源。我認為,這10%的可控空間可能會被用來選擇優秀生源。”

 

    記者陸續聯系了幾位初中校長,都被以“不方便回答”婉拒。長期研究小升初政策的聞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10%可以不劃片入學的初中將肯定是各區最好的初中,那麼各區縣這10%最好的初中的生源從哪裡來?這不能不讓人聯想到現存的選拔考試、‘點招’考試和共建考試。”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對此也很疑惑。他認為,學校確實會存在特殊情況,但不應以“比例”為准,而應以具體的制度、條件為准。而10%的空間有點大,會有腐敗的可能性。

 

    “對於小升初的政策,一定不能留空隙。”程方平說,“這10%空間的使用權力到底是放在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學校手中,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疑慮二:擇校是否會演變成擇學區?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不少家長的眼中,“劃片就近入學”,“意味著小升初將更加依賴‘學籍’‘戶籍’所在地”。

 

    胡芳說:“北京的優秀教育資源多數集中在東城、西城、海澱,‘劃片就近入學’政策一出,為了能讓孩子進重點學校,家長勢必會爭相購買學區房。”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向記者提供這樣一個數字:“據報道,廣州市部分學位房價大幅上漲。部分既能讀名小學,又能讀名初中的‘雙學位’房價兩三年內會以30%的幅度上升。”

 

    徐海鷹對此也不無擔心:“隻要校際之間發展不均衡,家長們一定會趨優趨質,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海澱區房價一直都比其他區貴。因此,免試就近入學政策的出台客觀上應該會導致學區房價進一步提升。這對學校來說並不是好消息,因為生源不可預測﹔對於家庭經濟一般的孩子也不是好消息,因為他們連通過考試進入優質學校的機會也堵住了。”

 

    聞風則認為,這可能加大區域間教育的不均衡。“由於政策要求區域內部均衡,可能導致教育強區整體水平更強。”

 

    程方平認為,學區房是在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狀況下引發的社會問題。未來,擇校變成擇學區的可能性確實存在。他認為,下一步各地政府機構要進行統籌規劃、制度設計,努力做到區域之間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專項工作處處長陳東升回應“學區房”現象時說:“根據制度設計,每個片區都應有優質學校,每個學生無論住在哪,都擁有基本平等的通過派位進入優質學校的機會。”

 

    疑慮三:小升初共建是存是廢?

 

    “共建”是指單位和學校共同建設學校。“共建”對於學校發展的便利以及對於學生的巨大優惠使它一直隱秘又公開的存在,對於不少供職於“實力單位”的家長來說,這無疑是一條“終南捷徑”。

 

    《意見》出台后,“共建生”未來是存是廢,牽動著家長的神經。

 

    學生家長王君已經在某事業單位工作了10多年,而他的單位與北京市一重點中學長期保持著“共建”的關系。“新的政策出台后,‘共建’還存不存在?如果取消‘共建’,為了能讓孩子上一個好初中,我們就隻能尋求別的辦法了。”

 

    程方平認為,“共建生”將會隨著不斷增大的教育改革力度而終止。

 

    “共建,對教育均衡是不利的,因為共建隻能讓好學校發展更好,拉大校際之間的差異,因此,相信未來共建不是趨勢。”徐海鷹表示。

 

    “情況的復雜性,超出了政策的預想,因此不能寄希望馬上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每年都有突破就好。”西城區奮斗小學校長鄭新對記者說,“學生家長會想各種方法使自己的孩子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加上,學校既有的優勢不願意失去,也會使政策執行起來難度增大。解決問題的方式在目前隻有一個,就是堅持執行政策,雖然這也是最難做到的。”

 

    盡管困難重重,也有著種種疑問。但不少人向記者坦陳,政府在教育均衡方面邁出的巨大步伐,讓膠著的“擇校難”有了破題之解。

 

    濟南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不僅意味著教育均衡邁出了重要一步,更意味著教育主管部門敢於負責、勇於攻難關的開拓進取精神得到了充分體現,意味著我國在教育改革發展方面又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當然,小升初免試入學在部分城市實施過程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需要社會輿論、媒體和廣大家長的支持、理解和幫助,需要我們大家共同來完成。”(本報記者 姚曉丹 晉浩天 )

分享到:
(責編:王飛飛(實習)、段欣毅)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