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收下屬利是違規 孩子收也不行
過年派利是不一定禮尚往來,廣州市紀委發言人強調
新快報訊 過年收利是說起來是種風俗習慣,但對領導干部來說,可不是這麼簡單。昨日,廣州市紀委新聞發言人梅河清表示,領導干部的禮尚往來應遵循廉潔從政的相關規定,對於管理對象或服務對象的任何錢物,都不能收取,利是也不能例外。“你(領導干部)可以給他們(管理或服務對象)的晚輩派發利是,但如果收取他們的利是,哪怕一分錢,都是違規。”
■新快報記者 黃瓊 通訊員 穗紀宣
“作為領導干部可以給利是,但反過來,下面的管理對象給本人或小孩,哪怕是一分錢的紅包,都算違規。”
——廣州市紀委新聞發言人梅河清
梅河清直言,中國是個人情社會、熟人社會,特別是廣東的人情風氣,逢年過節發一個利是,也是一個問候和祝賀。但如何在這種大環境下,認真地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防止紅包(所謂一種禮節性的問候)變質走樣,更為重要。
“共產黨人也講親情,也有禮尚往來。”梅河清表示,所謂的禮尚往來應遵循《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准則》八個方面、52個不准,“第一項不准第一款就是黨員領導干部不能收受管理對象和服務對象的錢物。”
梅河清舉例,在廣東,逢年過節時走親戚,給五塊錢、十塊錢紅包,是給晚輩一種祝願和問候,作為領導干部可以給。但反過來,“如果你是這個局的局長,你下面的干部或是一些管理對象、服務對象的單位和干部,給你本人或小孩,哪怕是一分錢的紅包,都算是違規的。”梅河清表示,這違反了利益沖突的原則,領導干部可以給這樣的問候,但無論其本人或是家人,收取這樣的問候都不合適,“要嚴厲禁止,這就是本質的區別”。
梅河清稱,市紀委將按照中央紀委和省紀委的要求,對節儉務實過節的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同時還將依托有關媒體,組織進行暗訪。
他直言,如今民俗習慣已經異化為一些人斂財的手段,收受“紅包”成為一些干部斂財的重要途徑,“我們查處的80%黨員干部案件,顯示是利用過年過節收受的‘紅包’,這已經成為利益輸送的途徑和形式。”不僅如此,還要加強對公款吃喝、公款送禮等事項的監督查處。
■禁煙
將監督領導帶頭禁煙
新快報訊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禁止在學校、醫院等公共場合以及各級黨政機關公務活動中吸煙,要求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對此,梅河清表示這是好事,不但可以減少公共活動開支,倡導節儉精神,還能保護領導干部和群眾的身體健康,而且有利於維護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在群眾中的形象。
梅河清表示,“禁煙令”和此前的清房令、月餅禁令、煙花爆竹禁令、賀卡禁令等一系列改進作風建設的規定一樣,都是中央在為反腐工作“扎籬笆”、“建籠子”,在每一個具體方面規范和約束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的行為。“禁煙雖然是小的細節,但體現了中央要求黨員干部要做形成良好風氣的實踐者和倡導者。”梅河清表態,廣州市紀委將在今年,根據中央和省的要求,結合愛國衛生運動一並開展落實措施監督檢查,確保精神落到實處。
■作風
493干部因作風被問責
新快報訊 “作風建設”是2013年紀檢部門工作的關鍵詞之一。梅河清介紹,過去一年,抓重點,重點時節、重點節點,加強對過年過節的監督檢查,重點圍繞八項規定、糾正“四風”開展檢查,重點的行動,開展了清退會員卡、整治違規修建樓堂館所、治理公款出國(境)旅游等五個專項行動。
與此同時,包括媒體在內的51個暗訪隊也一直在行動,並依托一些科技手段:如通過在線監控,發現一些干部利用單位電腦違規上網、炒股、玩QQ游戲等,如通過智能監控,對公車加強監控管理,對行政執法進行跟蹤監督等。這些都陸續出現在去年6月份以來的市委“曝光台”。不僅如此,全市各級各部門共設立了54個“曝光台”,其中市一級的“曝光台”共曝光111個問題。
梅河清表示,在作風建設中,發現了一系列領導干部、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問題,加大問責力度,先后共問責了493名黨員干部,其中處級干部就有65名。而后續的整改也一直在進行中,從去年以來,確定的不良作風問題2788個,通過督促落實整改2786個,整改率達到99.9%。
(原標題:領導收下屬利是違規 孩子收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