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買走1245張票,整個車廂的車票被買走!”在眾多回家心切的人爭相搶票的節骨眼上,媒體曝光的這則消息,引起了大家的急切關注。眾多網友感嘆:搶票軟件已經過時了,現在刷票軟件才是王道。
使用刷票軟件的,除了一些自購車票的旅客之外,還有一些囤票、倒票的刷票者。隨著網絡購票時代的到來,“黃牛”已經跟上技術更新的步伐,悄然“進化”。“中國網事”記者調查發現,區別於“傳統黃牛”,“網絡黃牛”寄生於互聯網,聯通線上線下,構建了從軟件開發到網絡刷票再到倒票交易的完整產業鏈。
刷票“三板斧”:繞過驗証、自動刷票、毫秒搶票
“花100元手續費,黃牛幫我刷到火車票。”微博網友“HI情絲”說,她找了十幾個人到不同地方幫著買,隻有黃牛買到了,還說小case!他說有“內部軟件”。
所謂的內部軟件,就是黃牛從刷票黨中獲得的刷票軟件。這些軟件突破了12306官方網站的諸多限制進行刷票,可瞬間席卷、壟斷大量票源。
業內人士指出,刷票軟件的原理為,以毫秒速度自動識別驗証碼並自動輸入,再以毫秒速度實時刷新,變成自動刷票機。這種速度很快很頻繁,增加了服務器的負擔,破壞了服務器的均衡,影響正常用戶購票。
以刷票軟件“鐵路通”為例,它無須12306指路,繞過CDN負載均衡,直接訪問服務器,在幾個速度最好的服務器之間刷票。
金山網絡工程師張琪說,“由於12306網站對身份証注冊沒有經過公安系統驗証,只是經過特定的算法驗証,所以‘網絡黃牛’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生成大量假身份証號,用來同時購買上千張票。”而且,這些假身份証也不受12306網站對普通用戶每次可買5張票的限制。
業內人士認為,刷票軟件破壞了12306服務器的均衡,也會影響正常用戶購票。
利益鏈條:線上交易,利益分成
記者查閱發現,目前市場已有大量刷票軟件。而且,制作的刷票軟件技術門檻不高,稍具軟件開發能力即可自制一個此類軟件。由此,各種版本的刷票軟件紛紛登場,一些軟件開發者將其置於網購平台,銷售盈利。
不同版本售價各異。從5元一個的“入門版”,到收費2000元-4000元?月的“企業版”,刷票軟件已經形成檔次、質量齊全的“產業”生態。開發者設有專門客服QQ進行銷售和問題解答。
“刷票黨”從軟件開發者手中購得刷票軟件,刷得大量車票后,為作為“產業下游”的黃牛供票。黃牛再通過QQ群等渠道,向旅客倒賣手上的有效車票。由於12306限定搶得車票后,支付須在45分鐘內完成,從刷票黨到黃牛再到旅客,必須高效運轉,高度配合。
12306賬號和身份証號是“刷票黨”囤票的必要信息,由此催生了“賬號黨”。他們通過編造虛假的身份証號等信息,大量注冊12306賬號,並銷售給“刷票黨”。一般通過網絡交易平台出售給“刷票黨”,價格為0.5元一個。
軟件開發者售賣軟件、賬號黨批量販賣12306賬號、刷票黨批量囤票、黃牛黨加價倒賣——整個利益鏈分工明確,互相銜接。
“各類人員主要通過QQ群溝通,通過銀行匯款、轉賬或支付寶直接交易。”張琪說。
記者探訪刷票軟件交易:生意太好 “掌櫃很忙”
一些屢次購票不成功的旅客也成為刷票軟件的擁躉,一些出售刷票軟件的賣家忙到手指發軟。9日,記者以“12306”為關鍵詞搜索刷票軟件,在一些網購平台上出現了大量在售產品。有的成交量較大的店家因業務量太大,對客戶的客套話懶得回應。記者試圖與之聯系,收到的只是自動回復:“我們隻賣軟件,不賣票。留言一律不做回應。掌櫃很忙。”
大量的用戶需求推動刷票軟件行情一路看漲。一家2013年12月中旬開售時隻賣1塊錢的刷票軟件,9日已經漲到近30元錢。近30天內,已交易成功53筆,交易進行中的有65筆,無一筆糾紛退款。
“中國網事”記者潛入“搶票精靈”“一點通軟件使用”等刷票軟件QQ群發現,群中火車票交易活躍,不少QQ群已人滿為患。
也有一些搶票軟件的“用戶體驗”並不理想。有網友說,自己付費購買了搶票軟件,連搶兩天共花去50元,但依舊沒有搶到票。還有人稱,自己連搶10天才成功。
針對基於刷票軟件的“網絡黃牛”現象,獵豹瀏覽器技術專家建議12306採取相關應對措施:一是採用智能驗証碼,如建立“西瓜和地球誰大”等需要用戶動腦判斷的問題庫﹔二是實現身份証驗証與公安部相關數據庫對接,對虛假身份証購票行為不予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