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中科院院士被指抄襲續:多名推薦人要求對其除名【2】

2014年01月07日15:51    來源:央視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科院院士被指抄襲續:多名推薦人要求對其除名

  【正文】

  在此前的發布會上,王院士說芯片裡面隻能看到一個圖形,其他什麼也看不到,但在兩天后,經過記者的一再追問,王院士不再堅持隻能看到輪廓的說法,而承認確實仿制過國外產品的芯片線路圖。

  【同期】

  記者:我理解您的意思是說他們當時做的就是把澳大利亞的產品仿了一個。

  王正敏 院士:沒有仿,就是我們拿出來以后它並不是馬上做芯片,我們就把它做成一個線路圖。

  記者:就是您說把澳大利亞的這個,樣機裡的線路圖(板),芯片線路圖做出來。

  王正敏 院士:做出來沒用,做出來的東西沒用處。

  記者:就是已經仿制出來了?

  王正敏 院士:就是基本上按照這個線路的提供的東西,我們按照這個壓制把它做起來。

  【正文】

  王正敏院士說,仿制的芯片線路板經過驗証,發現不符合臨床實際,無法使用。他的研究團隊隨后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找了一家民營公司自主研發了該芯片。

  【同期】

  記者:那他們有沒有參考別的(同類)產品。

  王正敏 院士:參考的話,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我的意思是由他們來回答,究竟他參考了多少,想象了多少,這個由他們來回答,我不能代替他們來回答。

  【正文】記者隨后詢問為何其團隊成員沈義虎稱人工耳蝸是自己用了兩年時間成功破解仿制,王正敏做了解釋。

  【同期】

  記者:那為什麼沈義虎告訴我們的他是線路板的,他來把這個芯片他來破解的,說的很專業的,很像研究說什麼…

  被訪者:他來夸大自己的作用吧,我聽了以后,根本…他說做了兩年工作,我們醫學上有什麼條件做檢閱工作,我們沒這個儀器,沒這個設備。做檢閱就是把芯片拿出來看看就檢閱了,所謂檢閱就是把芯片把它分成看看,我們沒這個設備,也沒這個儀器,他怎麼做這個工作呢。

  【正文】王正敏解釋,當時醫院根本沒有儀器設備條件對耳蝸芯片做破解仿制。記者隨后提出要與王正敏所說的這家自主研發耳蝸芯片的民營公司進行核實。但在經過一天多時間、記者兩次催促以后,截止到發稿時,王院士及其團隊一直未能提供這家公司的具體信息。

  多名王正敏院士推薦人聯名要求對其除名

  【導語】王正敏2005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時候,一共有7名院士推薦人。最近,其中4名推薦人向中國科學院寫聯名信,要求中科院對王正敏予以除名。

  【正文】這四位寫聯名信的院士是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的劉新垣、戚正武、洪國藩、姚開泰。4名院士在聯名信中列舉了王正敏涉嫌論文造假的內容,一是他將個人專著《耳顯微外科》中的大部分內容拆為14篇文章放在他自己主編的《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上發表。這些都是假論文。二是他把非研究性的一般性文章(43篇),冒充正式研究論文放入院士申報材料中。

  【同期】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新垣

  這個是地地道道的學術造假

  我們選取院士,哪怕是有一篇論文有一點瑕疵,不是說作假了,瑕疵都不行。

  科學院不允許這樣的人存在的,不允許這樣帶著作假的人存在。

  【正文】劉新垣是著名分子生物學家,一直在中國科學院生化與細胞研究所工作。另一名推薦人姚開泰是著名病理生理學家,現為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同期】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開泰

  我的態度就是中國科學院對這樣的情況,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表態,是不是?但是中國科學院的章程,應該像這樣的話就是說,他有那麼多都是抄襲的,是不是?他不符合我們科學院士的標准。

  【正文】《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中院士候選人行為守則》明文規定,“被推薦人附件材料”的提供者要對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包括不得編造學術、專業技術經歷和國籍証明,不得作虛假陳述,不得提供關於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不實信息。

  【同期】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新垣

  實際上是我們也是審查不嚴,我們承認有責任的,我們應該承擔責任,我們負起責任,當時推薦他,是我們的錯誤,

  【正文】劉新垣說,他們當時隻看了推薦材料,並沒有審查《增選候選人論著目錄附件材料》。

  【同期】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新垣

  當時就聽人家說,就是有一個老的資深科學家,他們單位(復旦大學)也向我們推薦,我們相信了,我們相信了單位(復旦大學)。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