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玉兔”要闖5道關 首先要熬過114天"黑暗期"

2013年12月02日08:10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玉兔”要闖5道關 首先要熬過114天"黑暗期"

  這兔子 不簡單:耐熱又抗寒 避障能爬坡

  當嫦娥三號完成發射,飛行到達月球時,著陸探測器採取不同制導方式,從距月面15公裡處開始動力下降,經主動減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等飛行階段,實現路徑優、燃料省、誤差小的安全著陸。

  著陸探測器實現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后,首先由著陸器為“玉兔”月球車充電,之后“玉兔”與地面建立通信鏈路,控制連接解鎖機構解鎖,駛上轉移機構,著陸器再控制轉移機構運動到月面,“玉兔”駛離轉移機構,開始在月面巡視勘察。

  根據科學探測需要,“玉兔”將對巡視區月表進行三維光學成像、對月表進行紅外光譜分析、開展月壤厚度和結構探測、對月表物質主要元素進行現場分析等。它傳回地球的數據,將幫助人們更加直接、更加准確地了解38萬公裡外神秘、美麗的月亮。

  “玉兔”要闖5道關

  1

  114天“黑暗期”如何熬過?

  工作“睡覺”14天一輪回

  月球繞地球轉一圈需要28天多,月球自轉也是28天。這意味著,月球上的一晝夜相當於地球上的28天,月球上的一個夜晚相當於地球上的14天。這意味著在長達近半個月的時間裡,月球車無法指望太陽能供電,它究竟要怎樣開源節流,才能熬過漫長黑夜?

  科研人員為“玉兔”號精心設計了休眠模式——14天工作、14天“睡覺”。該“睡覺”的時候自動進入休眠狀態養精蓄銳,該“起床”的時候又能自動喚醒重新投入工作。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作息,極大地增強了“玉兔”號適應月表惡劣環境的生存能力。

  2

  如何承受330℃溫差?

  太陽能面板+原子能電池

  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溫度的變化全由陽光直接決定,所以日間最高溫度可達150℃,晝夜溫差高達330℃。如何承受巨大溫差,是一個難題。

  測控系統主任設計師張波介紹,“白天時,月球車的太陽能電池帆板要調整角度,避免被陽光照射得太熱。最熱的月午,月球車還要進行‘午休’。”張波介紹,“玉兔”設計壽命為3個月,這意味著其要經歷3個月球白天和3個月球黑夜。所有的工作,要在月球時間的“上午”和“下午”完成。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焦維新表示,對於一些特別嬌嫩的設備,車內專門准備了“暖寶”——月球車將首次使用我國自主研制的原子能電池,接受嚴寒、酷暑的考驗。其熱控系統將使工作時的艙內溫度控制在20℃至55℃之間。

  3

  月塵進入設備如何清除?

  控制姿勢等方式消除月塵

  由於太陽紫外線輻射的影響,月壤細粒會周期性地升起,而月球重力僅為地球的1/6,月球車行走時更容易帶起大量月壤細粒,形成月塵。月塵可能進入甚至覆蓋月球車所載儀器設備,一旦附著很難清除。月塵可能引起月球車很多故障,包括機械結構卡死、密封機構失效、光學系統靈敏度下降等。

  專家表示,月球車會通過控制姿勢等方式消除月塵。

  4

  惡劣“路況”如何克服?

  4隻“眼睛”確保安全避讓

  全程參與研制的主任設計師肖杰說,月球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表面土壤非常鬆軟,凹凸不平,有石塊、有隕石坑,還有陡峭的高坡。在這種環境中,月球車既不能打滑,更不能翻車。想要克服這些困難,“玉兔”必須具備“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獨立思考、自主判斷”的本領。

  肖杰介紹,“玉兔”有4隻“眼睛”,分別是全景相機和導航相機。通過相機觀察周圍環境,對月面障礙進行感知和識別,然后對巡視的路徑進行規劃。遇到超過20度的斜坡、高於20厘米的石塊或直徑大於2米的隕石坑,能夠自主判斷安全避讓。

  5

  如何抵御多種射線輻射?

  身披“黃金甲”加以阻擋

  因為缺乏大氣,登陸后的月球車將完全暴露在多種宇宙射線下,強烈的電磁輻射可能破壞電子遙控系統,這對接收系統的最大接收功率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玉兔”被設計為身披“黃金甲”,目的不是為好看,而是為了反射月球白晝的強光,降低晝夜溫差,同時阻擋宇宙中各種高能粒子的輻射。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支持和保護月球車的腹中“秘器”——紅外成像光譜儀、激光點陣器等10多套科學探測儀器。

  巡月

  預計12月15日

  “玉兔”三大任務

  觀天、看地、測月

  “玉兔”最大的亮點是將完成科學上的三件事,即觀天、看地、測月。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從月球看天文是全世界夢寐以求的,嫦娥一號及嫦娥二號是衛星,是從天上拍,表明中國人有能力到達月球,而嫦娥三號則是落月,是在月面上觀天,這在技術上是一大進步。”

  此外,“玉兔”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看地”。月球上一天是地球上的一個月,月亮上的一個白天就相當於地球上的14天多,因此,在月亮上一個白天相當於連續看地球十四五圈兒。通過“看地”,可以看到地球等離子體層密度變化,這可以反映出地球環境變化。此外,通過“看地”,可以分析全球土壤層厚度、晨昏線環境變化等衛星很難完成的任務。

  “玉兔”將完成的第三個工作就是測月,這也是一大亮點,即在月球車上做次表層土壤層結構分析。雖然我們選擇哪裡著陸都可以,但對虹灣區進行測月是沒做過的。

  “玉兔”拍攝范圍

  沒北京海澱區大

  “玉兔”在登月后的主要任務就是探測月球土壤、地下結構等。“玉兔”的運動速度很慢,時速約200米。因此,當月球車從著陸器上出來后,其實也走不了多遠,拍攝下的區域還沒有北京市海澱區(全區面積430.8平方公裡)大。

  “玉兔”的探測工作主要是通過下面安裝的雷達,一邊走一邊探測月面及月面下,不但可以研究月球表面的化學成分、礦物質,還可以分析土壤地下結構是怎樣的、未來資源狀態等,這都是其他國家沒做過的。

  此外,月球車上安裝有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目的是為了做化學成分分析,而紅外光譜儀則是測月壤礦物的,可以大概猜到這一區域月表的年齡歷史等。

  如何探測?

  “玉兔”會慢慢移動,時速200米。攜帶測月雷達,可以測月球地底下30米深土壤層的結構和100米深的次表層結構。

  檔案:

  名字:“玉兔號”月球車(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的巡視器)

  身材:長方形盒狀,長1.5米,寬1米,高1.1米、6個輪子。

  體重:140公斤。

  籍貫:中國,全身部件100%“中國制造”。

  法寶:“腹部”內藏有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激光點陣器等10多套科學探測儀器。

  壽命:設計壽命3個月,將在月球經歷3個白天和3個黑夜。

  絕活: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用4隻眼睛(分別是全景相機和導航相機)“觀察”周圍環境,對月面障礙進行感知和識別,然后對巡視的路徑進行規劃。遇到超過20度的斜坡、高於20厘米的石塊或直徑大於2米的撞擊坑,能夠自主判斷安全避讓。

  ●前后左右,自如行走

  在月面巡視時採取自主導航和地面遙控的組合模式,不僅可以自主前進、轉彎、后退,還可以原地打轉、橫向側擺,確保在危機四伏的月面上暢行無阻。

  ●耐受300℃的溫差

  導航相機:

  對月面環境和障礙進行感知和識別﹔對巡視的路徑進行規劃。

  太陽能帆板:

  白天發電時展開,夜晚則收起來,形成“包裹式睡眠”,保溫同時有剩余電力在月球上的第二天早晨“自主醒來”,展開太陽能貝板迎接新一天的陽光。

  白天時,帆板還可以調整角度,避免被陽光照射得太熱。

  機械臂:

  能在月壤、月岩中勘探取樣,供現場檢測。

  輪子:三軸六輪

  月球車是輪腿復合式,在腿前腳的部位安裝輪子,類似哪吒腳踩的風火輪。遇坡時,月球車可抬腿爬行。假如掉到溝裡,輪腿復合式系統就可能伸開,試著爬上來。

  月球車輪上花紋經過特殊處理,避免沉降和翻車。

  雖披黃金甲 卻非裝土豪

  嗨!偶是玉兔,一隻長“耳朵”(地月對話通訊天線),4隻“眼睛”(頭頂的導航相機與前后方的避障相機),一條“胳膊”(負責鑽孔、研磨和採樣的機械臂)和1對“翅膀”(可伸縮太陽能電池帆板),就是偶的全身裝備。

  雖然身披“黃金甲”,但偶可不是“土豪”!這套“金甲聖衣”由3000余片外熱流以及中、高、低溫多層組件編織而成,是為了反射月球白晝的強光,降低晝夜溫差,阻擋各種高能粒子的輻射,以保護肚子裡的儀器。

  測月雷達:

  月球車底部安裝有一台測月雷達,將在國際上首次實測1米到30米深的月壤厚度以及1米到3000米深度的月殼岩石結構。

  電池:

  核電池+太陽能電池。月夜到來時,溫度驟降到零下100多攝氏度,月球車靠核電池的能量來保溫,保護車載儀器﹔而一旦一個新白晝來臨,太陽能電池就能重新驅動月球車工作。

(來源:廣州日報)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