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沈陽11月30日電(趙洪南)記者近日從遼寧省檔案館了解到,《清玉牒》中記載清康熙帝十四子曾與雍正帝名字讀音相同,雍正即位后為避名諱改為“允?”。
清宮劇的熱播,讓康熙年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的帝位之爭令人印象深刻,但他們的名字觀眾卻常常搞不清楚。
遼寧省檔案局局長趙煥林說,關於雍正的名字與其十四弟名字,《清玉牒》中有詳細的記載。《清玉牒》作為遼寧省檔案館的鎮館之寶,是中國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皇室家譜,裡面記載著雍正皇帝名胤禛,他的十四弟名胤禎。
清代玉牒不同於平民家譜,分別用黃、紅色綾子做冊籍封面,裝幀華美、紙張考究,使用滿漢兩種文字繕寫,書法雋秀。在世之人名字用紅筆書寫,離世之人名字用墨筆書寫。
趙煥林介紹,清代玉牒是專門記錄皇室貴族世系、輩分、性別以及親族關系的宗族譜。順治十二年(1655年)規定,每十年纂修一次玉牒。值得一提的是,隻有生育過子女的后妃方可載入玉牒,就連皇后也不能例外。直到道光十七年(1838年)才規定,皇后有無子女均可載入玉牒,皇貴妃以下生有子女者才可以載入。康熙年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究竟叫什麼名字,從玉牒中可以找到答案。清代玉牒記載為:“雍正皇帝名胤禛,他的十四弟名胤禎”。
趙煥林說,但是也有人稱十四阿哥為“胤?”和“允?”,是因為雍正即位后,為避名諱,其兄弟名字中“胤”均改為“允”。胤禎又因“禎”與“禛”字同音,改名“允?”。同胞兄弟,卻於帝位之爭中對立,雍正登極后幽禁胤?,直至乾隆即位才恢復自由。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