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古代改革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深遠影響【3】

2013年11月11日08:58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古代改革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深遠影響

  隋文帝楊堅的人事制度

  改革“科舉考試”

  ——影響了中國人的讀書行為

  在中國古代,許多改革都是圍繞官場展開的。如何發現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讓其參與國家管理,是歷代朝廷的頭等大事。在上古時代,用人一般是實行分封世襲制,這導致民間優秀人才很難進入官場,走上領導崗位幾乎沒有任何可能。

  到了漢代,朝廷開始了新的人事制度改革,採用察舉制與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才,后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會征辟人才。由於這種方式較易徇私,出現了錄用腐敗。到了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開始推行“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九品錄用。

  然而,九品中正制仍有很大的腐敗空間和缺陷,並未改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於是,在隋朝建立后,又有了一輪大改革,其中包括用人制度的改革,開始試行“科舉制度”。

  科舉,是通過統一考試錄用官員。據《隋書·煬帝本紀上》記載,大業三年(公元583年)四月,時皇帝楊廣(煬帝)詔令全國:“文武有職事者,五品以上,宜依令十科舉人。”

  大業三年,因此被視為中國科舉考試制度實施元年。事實上,在隋文帝楊堅時代,已採取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人才。

  隋朝的科舉考試周期比較長,每年“十一月為始選,至春乃畢”,前后大約三至五個月。到了唐代,科舉考試制度被進一步完善,並規范化。武則天當皇帝時,又創設了“武舉科”,科舉考試覆蓋了文官和武官兩個領域。

  科舉考試不僅給古代官員和公務員錄用方式帶來了重大影響,還徹底改變了古人的學習行為,孔子弟子子夏所謂“學而優則仕”,得以成為現實。

  讀書,從此成為隋唐以后中國人的第一選擇,且一直影響到了現代人。從普通高等學校的全國招生,到國家公務員的選拔錄用,均要“統考”,顯然是受到了科舉考試制度的影響。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