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缺口如何形成?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梅瓊和遲文鐵認為,我國的養老金缺口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隱形債務,由制度改革時的“中人”和“老人”產生的﹔二是個人賬戶“空賬”問題嚴重,統籌賬戶對個人賬戶進行挪用。
陝西師范大謝慧明、西北大學何煉成認為,出現資金缺口問題主要表現在隱性債務、個人賬戶“空賬”運行及養老基金收不抵支三個方面。一方面人口老齡化使養老金支出增加,另一方面,養老保險有限的覆蓋面較小使養老基金收入增長緩慢,這些都成為養老金缺口增加的重要因素。
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張運剛分析指出,我國人口老齡化始於 20 世紀 70年代,在 2030 年左右迎來老齡化最高峰,隨后緩慢,這是導致養老金缺口的最關鍵因素。
東北財經大學吳旭東、安徽財經大學周鳳珍則認為,造成養老金缺口的重要原因是我國實行雙軌制的養老保險體系,其指出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在職期間不但不用繳納養老保險費,而且退休后的養老金替代率年年攀升,高達 80%,反觀企業職工有時還因負擔不起高額的養老保險費而棄保或逃費,最終退休后的養老金替代率隻有 40%多,收支不合理的養老制度逐漸加大了養老金缺口。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珍介紹,中國的相對平均預期壽命將逐步升高,而退休年齡偏低,這種低齡退休無疑加重了養老金缺口。
解決養老金缺口有哪些對策?
國務院參事室參事馬力對人民網記者說,延遲退休年齡可以解決因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缺口問題,這也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並且見效也較快。上世紀,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就採用此方案應對養老金危機。不僅如此,法國、日本、德國都採用延遲退休年齡的思路來達到養老金“增收減支”的目的。法國政府於 2010 年推行新的退休制度,規定退休年齡由 60 歲改為 62 歲﹔美國的標准退休年齡由 60 歲延遲到 65 歲﹔英國的最遲退休年齡可以高達 70 歲。
吳旭東、周鳳珍指出,改革公務員養老制度,使之與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接軌,能夠有助於平穩有效地化解養老金缺口風險。目前,我國公務員退休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單一的資金來源渠道和與其他職業群體相比過高的待遇水平。公務員的退休費用全部由財政負擔,個人不用繳納任何費用,資金來源渠道比較單一,且待遇水平過高,導致財政負擔沉重,不利於公務員退休制度的健康發展。因此,機關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標,要借鑒國際上通行的做法,盡快建立個人繳費制度,繳費情況與個人退休待遇挂鉤,不僅可以更好地實現權利和義務、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有利於緩解財政過大的壓力,還能夠進一步理順分配關系,合理確定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退休待遇水平。
謝慧明、何煉成認為,可以多渠道解決養老保險改革的隱性債務。根據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支付養老保險的隱性債務有三條主要的融資渠道:國有資產轉移、發行特別國債和發行福利彩票。
梅瓊、遲文鐵表示,做實個人賬戶可以有效減小缺口。個人賬戶資金是來自個人繳費,用於職工個人退休后養老金支付,具有完全積累性質。社會統籌賬戶資金來自企業繳費,用於現有退休職工養老金支付,具有現收現付制性質。不同資金來源和性質的賬戶應該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政府應當明確個人賬戶產權歸個人所有,任何部門都不得擠佔挪用,個人有權選擇競爭性的基金管理公司為其投資。這樣做可以保障個人賬戶基金的安全性,使“統賬結合”真正落到實處。
也有學者表示,可以增加基金投資收益率。社保養老基金統籌賬戶除用於當期的養老金發放外,與個人賬戶資金一起,是應對未來養老基金債務的戰略性儲備基金,因此要對養老基金進行投資管理以使養老金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除此之外,較高的養老金投資收益是緩解養老金缺口的重要途徑。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黨組書記戴相龍表示,要加大國有資產劃撥力度,擴大全國社會保障儲備基金,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養老金收支缺口。建議對劃撥國有資產充實全國社保基金,應建立完整的法規和制度體系。
關於養老金的歷史債務問題,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10月25日表示,這些將由社保制度和國家財政共同承擔。從提出“兩個確保”開始(確保已進再就業服務“中心”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都能按時領到基本生活費,並代繳社會保險費﹔確保參加養老保險統籌的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能夠按時足額發放。),對於養老金當期發放的缺口,財政就開始進行補助。到目前機制已經建立,社會保險法明確規定社會保險資金的來源包括財政投入,主體是社會保險費的征繳收入。
今后將積極推進相關改革,穩步提高統籌層次。2009年,養老保險實現了省級統籌。下一步目標是要實現基礎養老金的全國統籌,要進行制度、方案設計,進行充分論証,提出合理的方案,明確中央和地方的事權、財權,在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