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國辦轉發扶貧意見:到2020年使片區教育服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2】

2013年09月11日13:20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三)提高高等教育服務能力。

  1.提高片區高等教育質量。根據當地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總體布局,優化片區高等學校布局,加快調整學科專業結構。片區高等學校要明確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定位,重點發展支撐當地特色優勢產業的學科、專業。中央相關高等教育項目和資金要對片區給予適當傾斜。將片區高等學校納入東部高等學校對口支援西部高等學校計劃,建立對口支援長效機制。

  2.加大高等學校招生傾斜力度。實施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擴大片區學生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高校招生計劃和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向片區所在省(區、市)傾斜。普通高等學校舉辦的民族預科班、民族班向片區中的民族地區傾斜。

  3.開展高等學校定點扶貧工作。發揮高等學校在人才扶貧、科技扶貧、智力扶貧、信息扶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中央部(委)屬高校主要參與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定點扶貧工作,省屬高校根據省級人民政府統一安排參加本省級行政區域內的定點扶貧工作。

  (四)提高學生資助水平。

  1.穩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組織管理,確保學生得到實惠。逐步完善青少年營養標准,建立學生營養監測網絡,加強營養干預,提高學生的營養健康水平。加快片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伙房或食堂等生活配套設施的建設。

  2.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完善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政策,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孤兒、殘疾幼兒入園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高等學校對來自片區農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優先予以資助,做到應助盡助,從制度上保障每一個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3.完善職業教育資助政策。實施好對片區中等職業學校符合條件的學生按國家規定實行免學費和給予國家助學金補助的政策。對有計劃轉移到省(區、市)外符合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按國家規定免學費和給予國家助學金的基礎上,由生源地人民政府和接收地人民政府通過統籌教育、扶貧、農業和對口支援等資金落實住宿費、交通費等補助,中央財政對轉移就學工作做得較好的接收地政府予以適當獎補。對未升學的農村初、高中畢業生免費提供農業技術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陽光工程”等各項資金,按國家規定優先對當地農民或已進城的農民工接受技術技能培訓予以補貼。在國家獎助學金等資助政策上對高等職業院校涉農、艱苦、緊缺專業的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傾斜。

  (五)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1.加快學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片區學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到2015年基本解決片區內義務教育學校和普通高中、職業院校的寬帶接入問題。

  2.推廣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應用。通過衛星、電視、互聯網等遠程教育平台將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片區學校,實現優質資源共享。開放大學和高等學校繼續教育機構要開發適合片區的教育資源。加強片區學校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優先為村小學和教學點配置數字化優質教育資源。

  3.推進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相關項目優先在片區實施。開展片區教育行政干部信息化管理能力培訓,提高學校信息化管理的標准化、規范化水平。加強學生學籍、資助等重要基礎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

  三、保障措施

  (一)經費保障。

  1.加大教育扶貧工程資金保障力度。中央和省級人民政府加大對教育扶貧工程的投入,省級人民政府加強各項教育經費統籌,經費安排向扶貧開發任務較重的地區傾斜。加大中央一般性轉移支付、教育專項轉移支付等的增量資金向教育扶貧工程投入力度。

  2.加強教育扶貧工程資金的使用管理。完善管理辦法,對重大事項實行公告公示制度,強化審計監督,堅決查處挪用、截留和貪污教育扶貧工程資金的行為。

  (二)學生就業。

  1.切實加強畢業生就業工作。加強對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和就業創業教育,注重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對轉移就學的畢業生在就學地就業的,就學地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按規定免費為其提供公共就業服務,將其納入有關社會保險制度,並在人事檔案、職稱評定、教育培訓、人員流動等方面予以政策保障。公安部門依照規定為轉移就學就業學生辦理戶口遷移手續。鼓勵就學地企事業單位優先接受轉移學生實習和就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接受轉移學生就業較多的用人單位予以表彰。完善轉移學生就業創業幫扶和勞務輸出組織工作機制,探索統一派送、勞務派遣、勞務外包等輸出安置新模式。

  2.引導和支持高校、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就業創業。制定為貧困地區培養人才的激勵政策。加大各類國家級基層就業項目對片區的傾斜力度,鼓勵地方政府設立省級基層就業項目。教育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國家規定落實到片區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辦法,鼓勵優秀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工作服務。

  (三)對口支援。

  1.把人才培養作為對口支援的優先領域。承擔對口支援西藏、新疆和青海藏區任務的省(市)、中央企業、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要把支持片區教育發展作為工作重點,按照結對關系和對口支援規劃,加大教育幫扶力度。

  2.完善教育對口支援工作機制。將教育對口支援納入到國家對口支援工作總體部署中統籌推進。國家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對教育對口支援的政策支持和業務指導,建立績效評價機制。

  (四)人才引進。

  組織大中城市和東部地區學校的專家學者、優秀教師、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和志願者到片區學校服務。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東部地區人才到片區從教,特別是對片區高校引進人才要予以傾斜支持。

  四、組織領導

  (一)落實各級政府的責任。

  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扶貧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安部、農業部等部門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研究解決教育扶貧工程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完善實施工程的配套措施和辦法。鼓勵和支持片區所屬省級人民政府建立跨省級行政區域的組織協調機制。建立省、市、縣級政府領導定點聯系學校制度。

  (二)動員社會力量支持。

  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教育扶貧工程。支持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等公益組織積極參與教育扶貧工程。引導各類企業、社會團體、非政府組織和有關國際組織在片區開展捐資助學活動。大力支持民辦教育發展。鼓勵共青團、婦聯、工會和各類社會團體有序組織志願者到貧困地區扶貧支教、培訓當地技術技能人才。鼓勵高等學校加強扶貧理論和政策研究,為扶貧開發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把扶貧納入基本國情教育范疇,加大教育扶貧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參與支持教育扶貧的氛圍。

  (三)加強考核評估。

  建立教育扶貧工程實施考核機制。省級政府要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推進教育扶貧工程,對工程實施進展、質量和成效進行考核,作為對各級政府績效考核和落實《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的重點內容。對工程重點項目作為督查督辦的重要事項,實行行政問責制。建立教育扶貧工作信息系統,跟蹤監測教育扶貧工作。建立健全評估機制,開展第三方評估。

分享到:
(責編:尹深、仝宗莉)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