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
1 異地報銷緣何困難?
各地居民參保繳費水平不同
我國現有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項醫保制度並存,城鄉居民總參合率已達到95%以上,接近“人人享有醫保”的目標。為何參保者的醫保關系異地報銷結算如此難?
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研究所教授、所長李珍介紹,我國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統籌層次偏低,統籌基金多以地市為單位,甚至是一縣一統籌,每個縣都設一個醫保經辦單位。在如此背景下,各地居民參保繳費水平不同,醫保基金規模差異大,報銷目錄和報銷比例也不一樣,導致參保者的醫保關系異地轉移結算難。
醫保跨區域轉移結算難,與近年來人口流動遷徙的矛盾日益凸顯。
在北上廣等大城市,越來越多隨子女異地安置養老的外省老人,因為醫保關系無法異地轉移接續,導致的看病難、看病貴負擔,正在加劇。
不僅僅是老年人群體,我國近2億農民工群體,到城市打工后,以前在家鄉參保的新農合派不上用場,在城市工作不穩定,即使參加城鎮職工醫保,也因難以按時繳費,造成醫保“作廢”。近年來,不少城市出現農民工參保意願低、比率低,甚至“退保潮”。
2 跨省就醫報銷出路何在?
試點跨省異地就醫結算機制
早在4年前,我國新醫改大幕拉開之時,就正式提出“醫保異地轉移、結算”課題。由於沒有明確時間表、服務路徑,這項工作的進展,主要以省域內的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報銷)為主。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代濤指出,目前,異地就醫報銷難,主要難在跨省就醫無法即時結算。全國2000多個醫保統籌單位,一個省有幾十個醫保經辦機構。如果想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結算,北京一家醫院就需要和這個省的幾十個醫保經辦機構分別簽訂協議、分別進行醫療費用信息對接,醫院的壓力會驟增。
今年7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網站向社會發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其中,最令人關注的異地就醫醫保報銷問題,獲得專門闡述。國辦要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分別負責,大力推進異地就醫結算,逐步推開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選擇在部分省份試點,探索建立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機制。
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介紹,國家衛生計生委正在建設新農合國家級信息平台,目前已聯通北京、內蒙古、吉林等9個省級平台和29所大型醫療機構,為跨省即時結算奠定基礎。
【猜想】
異地結算加劇大城市就醫難?
專家建議醫保報銷水平的杠杆應與分級轉診結合
據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介紹,到2015年全面實現統籌區域內和省內醫療費用異地即時結算,初步實現跨省醫療費用異地即時結算。目前的工作重點是全面推開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並針對退休職工等重點人群研究跨省異地就醫結算辦法。
但孫志剛也坦言,從長期來看,提高基金統籌層次是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的重要途徑。然而,各地在經濟發展水平、籌資和支付能力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多年來實行的 “劃分收支、分級包干”的財政管理體制也在影響醫保統籌層次的提高。
參保群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已被認為是一項惠民之舉,但在目前醫療資源分布極不平衡的現狀下,是否會“鼓勵”患者涌向大城市大醫院?加劇看病難?
近年來,李珍多次表達過這樣的擔心。她說,中國的地區、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人口流動也呈現非常明顯的特征,“農民工從農村流向城市,年輕人和他們的父母從小城市來到大城市”。 試想,如果普遍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那麼大量患者會流向城市、大醫院。隨之,醫保資金、各種醫療資源也會加速向大城市、大醫院聚集。相應的,低收入、不發達地區的醫保基金支付額驟增,很快會收不抵支。
“因此,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推與不推,都會陷入兩難困境”。李珍說,如果政府想解決流動人口的就醫保障,理想的解決方案是,強制全民參保,貧困者由政府或慈善組織代繳保費﹔屬地參保,每個參保者在自己的工作居住地參加醫保,可以選擇不同的保障檔次,在當地就醫享受相應的醫藥費報銷,權利與義務對等。
代濤也認為,如果政府不盡快建立分級轉診制度,所有患者自由選擇機構就診,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勢必會造成患者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醫院。他的建議是,醫保報銷水平的杠杆,應與分級轉診結合,遵循分級轉診的患者,報銷比例高﹔直接去大醫院就醫的患者,報銷比例降低,“不能像現在這樣,分級轉診制度沒建立,為鼓勵大家去基層醫院就診,‘一刀切’式的畫道杠,基層醫院報銷比例高,大醫院報銷比例低。這樣,對大病患者是不公平的。”
8月14日,國務院發布《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建設醫保費用中央和省級結算平台,推進醫保費用跨省即時結算”,為退休后隨子女異地安置老人在居住地安心就醫的心願,又多了一道承諾。
【個案】
辦異地高血壓醫保5年不成功
2002年,新疆退休干部李樺與老伴周女士來到北京,與在此落戶工作的獨生女兒團聚。2004年,李樺和老伴成為新京籍老人。在這期間,兩人辦理了異地醫療保險。每次辦理醫保報銷,從寄資料回去到拿到報銷費用,都需要至少兩個月時間。
更改定點醫院半年未有答復
退休前,李樺曾在自治區政府機關任職,其醫保關系在區級醫保單位。周女士退休前曾任烏魯木齊十三中教師,醫保關系歸屬烏魯木齊市。
正常的報銷過程總是比較漫長。李樺稱,比如愛人2011年曾報銷冠心病住院費用,出院后把各種証明材料近40頁的文件寄回了愛人退休前工作的中學總務處。經當地超過兩個月的審批和核准后,才收到了報銷回來的費用。
今年年初,家住龍澤的李樺為了自己和老伴就醫更方便,打算申請更改定點醫院。3月,李樺將更改申請分別寄往兩人退休前的單位。申請寄出兩個月后,李樺收到了自治區的批准復函。而至今近半年過去了,老伴的申請始終沒有回音。
辦慢性病醫保折騰五六年無果
周女士常年受冠心病和高血壓病折磨。幾年前,李樺想幫老伴辦理慢性病醫保,於是按照烏魯木齊市人社局的要求,將三級醫院的鑒定、病歷等材料一並寄回當地,“來來回回折騰了五六年,但得到的答案卻是辦不了”,李樺說,當地人社局對此並未給出任何解釋。
針對李樺的情況,記者撥打了烏魯木齊市人社局的熱線。對方稱,高血壓在當地屬於慢性病醫保的范圍,隻需三級醫院証明高血壓病期(含期)的病情等文件就可以辦理。如果審核通過,通常在7至10個工作日內就可以完成。醫保異地安置人員同樣可以辦理,條件與本地居民相同。但是她表示,人社局不接受郵寄的文件,“辦了異地醫保的人可以托人把文件送來我們單位”。
“醫事服務費”增加異地參保人負擔
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正式啟動后,部分醫院以“醫事服務費”取代“挂號費”。在李樺的定點醫院積水潭醫院回龍觀分院,挂普通醫師為42元,按照北京公布的標准,醫保定額支付每人次40元,醫保患者每人次個人支付標准為普通門診2元。
“北京市醫保可以報銷,但是對於我們這些新加入京籍的老人就隻能連同藥費全部自費,因為外地醫保門診是不予報銷的。”他說。
在咨詢了相關部門,新落戶北京的老人能否繳費參加“一老一小”后,李樺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他們說我是有醫保的,可是我這外地醫保在北京用不了,太不方便了”。
李樺表示,目前,新疆和北京對住院費的報銷標准不同。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住院費報銷通常在七成左右,在北京則達到九成,“每個地方的標准不同,這是為什麼醫保難以轉移的原因,我建議醫療保險進行聯網。”
異地參保者在京就醫報銷需注意什麼?
就醫前,應先到參保地的醫保辦問清楚,在北京是否有可以異地結算報銷的定點醫院,一般可以選擇兩家。北京有些大醫院有東院、西院之分,還有分院,醫療發票有時不一樣,也需要提前咨詢清楚。
各地的醫保報銷所需資料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地方報銷需要復印醫囑,有的地方則不需要。因此,就醫之前還要向當地醫保辦公室問清楚,報銷時需要哪些資料,最好列一個清單。
如需住院,在辦理入院手續時不能為圖方便、托熟人而不挂門診號,不讓醫生填門診病歷卡就直接辦住院手續,這樣會因缺少門診病歷卡而不能報銷。即便再回去補辦,又因日期對不上,補辦也會困難。
出院時,最好花一點時間仔細核對提前准備的資料清單,看看有沒有缺項。 比如,有的地方報銷需要“疾病証明書”,如果有缺項,要及時和主管大夫溝通。
出院后,一定要保管好所有的資料,尤其是出院小結,防止丟失。 另外,有些地方在報銷時會把這些資料收走,所以一定要提前復印,留好備份。復查時要帶好出院小結。
聲音
我們這些新落戶北京的老人或許數量不多,但也是一個群體。我希望未來我們可以繳費加入北京的一老一小保障系統。畢竟我們把退休金花在了這個城市,也應該享受公平。—李樺(採寫/記者 魏銘言 蔣彥鑫 李丹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