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是黑龍江地區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唐朝政府在黑龍江流域普遍設立了管理機構。在西部設立了室韋都督府,在東部設立了忽汗州都督府(或稱渤海都督府),在北部設立了黑水都督府,以都督府、州、道等行政體制對黑龍江地區進行管理。這個時期,黑龍江經濟、文化獲得較快發展。東部地區建立了受唐朝冊封的地方民族政權——渤海國,其首府上京龍泉府設立在今寧安市渤海鎮境內。經數代經營,渤海轄有5京、l5府、62州、l30余縣,有居民十余萬戶和常備兵員數萬人,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海東盛國”的新局面。渤海國歷經229年,傳15世,於后唐天成元年(926年)為契丹所滅。同年,渤海國改為東丹國。
遼代時期,東北地區西部的契丹族逐漸強盛,相繼滅掉渤海等民族后,勢力擴展到中原北部地區,對黑龍江地區進行了有效的管轄。遼代繼承唐朝在黑龍江地區的設置,在黑龍江中、上游地區設羽厥裡節度使、室韋節度使和烏古迪烈統軍司﹔在嫩江流域設泰州﹔在黑龍江地區設生女真節度使,統領生女真各部﹔在牡丹江以北直至黑龍江下游設五國部節度使,轄五國部眾,黑龍江各族則向遼王室進貢。1 125年,遼被金所滅,金取而代之統治了北部。
金是中國歷史上以女真為統治民族建立的政權。在數十年中,相繼滅掉遼和北宋,與南宋長期對峙,成為中國北方地區的強大政權。金朝在黑龍江流域韻管轄,以上京路下轄三路,即恤品路(今綏芬河流域)、胡裡改路(今牡丹江流域)、蒲峪路(今克東以北),設泰州(今泰來縣塔子城古城)和肇州(今肇東市八裡城古城)。金作為一個起源於黑龍江地區的民族政權,其統治者積極建設自己的故鄉,使黑龍江地區的生產力有了新的發展,社會經濟文化形成了空前的繁榮局面。1234年,金朝為蒙古汗國所滅,黑龍江地區遂成為元朝版圖的組成部分。
元朝時期,隨著蒙古族軍事力量的發展壯大,元朝逐漸統治了包括中國東北在內的亞洲大部分地區,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並借鑒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實行因俗而治的政策。在忽必烈統治時期,管轄黑龍江地區的行政機構為遼陽行中書省,下設路、道、府,管轄東北的絕大部分地區。黑龍江大部分地區屬開元路和水達達路,在兩路下設桃溫、胡裡改、斡朵憐、脫斡憐、孛苦江五個軍民萬戶侯﹔在蒲峪路(今克東縣一帶)和肇州設置了屯田萬戶府﹔在和州設雙城總管府﹔在黑龍江口奴兒干地置東征元帥府。
明朝時期,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稱帝,國號明。同年,明軍大敗元軍,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黑龍江地區歸於明朝政府的統轄,明朝政府對此加強了管理。l404年,明朝政府在黑龍江流域設置奴兒干衛后,又先后設置了100多個衛、所。l409年(永樂七年)在黑龍江口的特林地方設置奴兒干都司,下設130多羈縻衛所,至萬歷年間增至384個衛,下轄24所。奴兒干都司是軍政合一的地方政權機構,是明朝在東北地區設置的兩大都司之一。黑龍江地區分布著女真、蒙古等民族以及吉列迷、苦夷等部落。女真族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也稱東海女真)。建州女真起源於今吉林市以東至敦化、延吉和黑龍江省依蘭、寧安一帶,而南遷至新賓后成為女真諸部中最強大的部落,在統一女真各部過程中成為滿族的主體。滿族締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
清朝是黑龍江地區歷史發展的又一重要時期。l642年,蒙古、達斡爾、女真、滿、鄂倫春、鄂溫克、錫伯、赫哲、費雅喀、庫葉等民族都臣服清朝,向清朝稱臣納貢。次年,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當地各族人民奮起反抗。l644年,清朝人關,定都北京,外興安嶺以南的東北地區歸盛京內大臣(后改稱盛京昂幫章京,昂幫章京即漢語總管之意)統轄。1653年,設寧古塔昂邦章京,管轄今吉林、黑龍江地區。l683年,為了抗擊沙俄的人侵,又設立黑龍江將軍,因最初駐守於璦琿,故稱璦琿將軍。黑龍江將軍的設置是黑龍江自成一個行政區的開端,首任黑龍江將軍是薩布素。黑龍江將軍的設置對抗擊沙俄侵略、開發建設東北邊疆具有深遠的意義。黑龍江將軍薩布素任職十八年,在抵抗沙俄侵略的斗爭中屢立赫赫戰功,兩次贏得雅克薩戰役的勝利,最終迫使沙俄政府與清政府談判、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以法律的形式劃定中、俄東段邊界,換來了較長時期的和平穩定。黑龍江將軍初設在黑龍江左岸的璦琿舊城,后移至江右的璦琿新城、墨爾根城,l699年又移駐齊齊哈爾城(今齊齊哈爾市)。黑龍江將軍是黑龍江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統領官兵,鎮守一方,自將軍以下分設副都統、副都統銜總管、協領、佐領、驍騎校等八旗官員。黑龍江將軍衙門內設戶兵工刑和管檔(印)五司。至清末,黑龍江將軍所轄有黑龍江(璦琿)、墨爾根、齊齊哈爾、呼蘭、布特哈、呼倫貝爾和通肯等七副都統及興安城副都統銜總管。黑龍江將軍轄境,自齊齊哈爾城以裡計,東至畢佔河,南至鬆花江,西至咯爾喀河,北至外興安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