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雜志:網絡不應成為美國霸權新工具--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求是雜志:網絡不應成為美國霸權新工具

2013年08月01日10:38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8月1日電 今日出版的《求是》雜志發表郭紀署名文章《網絡不應成為美國霸權新工具——從“棱鏡門”事件說開去》。文章指出,“棱鏡門”事件,讓人們清楚看到美國的網絡“雙重標准”:它一邊宣揚網絡自由,反對別國對網絡的監管,一邊卻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網絡監控,展開秘密網絡攻擊。網絡不應成為美國霸權新工具,“棱鏡門”事件的最大警示是,網絡空間需要制定國際公認的行為准則。

以“棱鏡”為代號的美國網絡監控計劃的曝光讓人們發現,多年來,美國國家安全局利用谷歌、微軟、蘋果等9家互聯網公司的中央服務器,通過提取音頻、視頻、照片、電子郵件和連接日志等方式進行網絡監控,並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超過6.1萬項的網絡攻擊。更有媒體披露,“棱鏡”只是冰山一角,除“棱鏡”外,美國政府還有三個監控項目,內容涵蓋網絡監控和電話監控。這些監控項目就像一張無形的大網,全世界的網絡和通信信息都可能成為其“獵物”。

文章分析認為,多年來,美國一直標榜“不受限制的互聯網”是它的“國家商標”,互聯網隻有“公海”沒有“領海”。然而“棱鏡門”事件表明,美國所謂的“網絡自由”,是在美國治下的自由,是美國根據自身利益需要濫用網絡優勢的自由,是美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霸權之外尋求的新霸權:網絡霸權。

文章引英國《金融時報》言論指出,“棱鏡門”事件“讓人們重新談論起世界被一個不值得信任的超級大國所主宰的危險”。如何消除網絡霸權,避免網絡被美國私用及濫用?“棱鏡門”折射出亟待改善和解決的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問題。

文章認為,網絡空間呼喚公正合理的國際規則。建立這一規則,首先要維護各國的網絡主權﹔其次,規則要體現和平利用的原則、開放的原則﹔另外迫切需要平等的國際合作。如果國際社會不能盡快通過平等協商制定出公正合理的網絡國際規則,各國就會為了維護自身安全,發展自己的網絡設施,制定自己的網絡標准,限制網絡開放,國際互聯網就可能會被肢解。美國對網絡的高度依賴決定了它的“不對稱易損性”,更易於陷入網絡安全困境。因此,美國應當明白,隻有努力與各國建立互信,加強合作,共同探討建立網絡空間安全互信機制,才是真正符合自身利益的正道。

分享到:
(責編:仝宗莉、唐述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