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地級以上全部設預防腐敗局--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各地要聞

  

廣東地級以上全部設預防腐敗局

“三清”政治生態建設處理38名“廳官”

本報記者  吳  冰

2013年03月21日05: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制圖:張芳曼

核心閱讀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蒼蠅、老虎一起打”……在中央領導層為反腐密集發聲之際,廣東加大反腐肅貪,全力推進“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政治生態建設,去年紀檢監察機關立案6908件7189人,其中涉及廳級干部38件38人、縣(處)級干部322件326人。

據廣東省紀委18日通報,深圳市原副市長梁道行利用職務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收受他人巨額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嚴重違紀並涉嫌犯罪。經報廣東省委批准,決定給予梁道行開除黨籍處分,收繳其違紀所得,並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這是去年以來,廣東省落馬的38名廳級干部之一。

“去年,廣東的反腐戰場可以用‘硝煙滾滾’來形容。同時,廣東也正面臨如何從源頭預防腐敗的壓力!”廣東省紀委副書記王興寧介紹說。據統計,去年廣東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群眾信訪舉報76856件,立案6908件7189人,結案6645件﹔其中涉及廳級干部38件38人、縣(處)級干部322件326人,處分6652人。去年信訪約談、函詢領導干部2324人(次),為8395名黨員干部澄清了是非。

預防腐敗加速推進

省一級和21個地級以上市全部設立了預防腐敗局,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省、市預防腐敗機構的全覆蓋

反腐倡廉,形勢逼人,任重道遠。據介紹,去年廣東省紀委協助中央紀委查處了原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周鎮宏等違紀違法案,嚴肅查處了省政府原副秘書長、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謝鵬飛受賄案,省財政廳原副廳長危金峰受賄案,東莞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歐林高、揭陽市原市委書記陳弘平嚴重違紀違法案等一批大案要案。

貪腐出現學歷高、年輕化趨勢。記者觀察近年落馬的廣東廳局級以上官員發現,以“50后”為主的群體中以本科學歷居多,不乏高學歷者,“60”后和“70”后也不乏其人。

“權力不受約束,蒼蠅也能變成老虎!”廣東省檢察院的一位檢察官感嘆說,東莞虎門一個鎮委書記就因貪腐過億被查辦。2月8日逮捕的深圳龍崗一個“村官”周偉思,也坐擁“20億身家”。

2月1日,廣東省紀委第十一屆二次全會上,廣東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黃先耀提出新目標:“要以新成效推進廉潔政治建設,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努力爭當全國反腐倡廉建設排頭兵。”

“由於廣東市場經濟比較發達,一些制度轉軌過程中的問題,相對於其他地方更早發生和暴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預防力度,從源頭防治腐敗問題的發生。”廣東省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大力懲治腐敗的同時,廣東的預防腐敗建設加速推進。“從去年2月開始,廣東省紀委在中央紀委、監察部、國家預防腐敗局領導下,積極推進預防腐敗機構建立。截至2012年10月,省一級和21個地級以上市全部設立了預防腐敗局,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省、市預防腐敗機構的全覆蓋。”

去年9月,珠海市橫琴新區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整體防治腐敗的機構“廉政辦”,集紀檢、監察、反貪、審計等職能於一體,成為備受矚目的改革創新亮點。

強化對“一把手”監督

大力拓展監督途徑,建成覆蓋全省的信息舉報平台等﹔推行下一級黨委和同級黨政部門主要負責人向紀委全會述責、述德、述廉制度

“舉報電話:12388,歡迎群眾舉報公款‘大吃大喝’!”

2月7日,廣東紀委公布了節日廉政監督舉報電話,吹起一股新風。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后,還要防止它跑出來!這要靠監督。但監督工作不能光靠紀委唱‘獨角戲’,要大力拓展監督途徑。”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韓銳認為,“陽光法”是反腐的關鍵。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紀委在傳統來信來訪的主渠道基礎上,先后開通了12388舉報電話專線,建成了覆蓋全省的信息舉報平台等,這些渠道對鼓勵社會參與監督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何加大對“一把手”監督則是難點。對此,黃先耀介紹說,去年5月,廣東出台《從嚴治黨五年行動計劃》,提出要推行下一級黨委和同級黨政部門主要負責人向紀委全會述責、述德、述廉制度,即“三述”。

從汕頭市、珠海市香洲區、河源市東源縣“三述”試點情況看,“三述”對象普遍能做到“晒成績”實事求是,講問題“亮短揭丑”,紀委委員敢提問題,針對性很強。如今,廣東每年領導干部述職述廉近6萬人次,領導干部主動向組織報告個人有關事項4萬多人次。紀檢監察機關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力度正不斷加大。

“監督要敢碰熱點!”省紀委常委何少青說,如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裸官”、公務用車、收受“紅包”等問題,廣東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採用清理和規范相結合的辦法進行監督糾正。

在清理“裸官”腐敗案件的同時,紀檢監察部門也在研究制定領導干部及其近親屬舉辦婚喪喜慶事宜報告和監管制度、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出國(境)定居報告制度等,同時搭建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從業情況信息數據庫,建立黨政“一把手”配備小汽車審核備案制度,矛頭都指向社會熱點。

增加科技反腐含量

加快廉政風險防控信息系統建設,全省共排查出廉政風險點8萬多個,出台防控措施1萬多項

“全省反腐倡廉建設雖然取得新成效,但一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腐敗現象仍然易發多發,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的監督仍較薄弱。全省信訪舉報量居高不下。”記者從廣東省紀委全會報告裡聽到了反腐形勢的嚴峻現實。

廣東省落馬的廳局級以上官員中,國土、財政、交通等部門的問題官員較為集中。“腐敗大要案頻發的地帶,往往是權力大、資源多的關鍵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肖濱表示,正是腐敗易發地帶的體制機制不健全和制度落實不到位,導致了對權力的監督失效。

在一些行業,核心部門的貪腐官員還相互結盟,形成團伙腐敗。去年查處的深圳醫療衛生系統窩案,13家醫院的16名管理人員以涉嫌受賄犯罪被立案偵查,其中包括9名正(副)院長、7名科室負責人。茂名市原市委書記羅蔭國系列腐敗案則共涉及省管干部24人、縣處級干部218人。

“這提醒我們必須加大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力度。去年初,廣東關於加強全省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意見報省委批准實施,全省范圍內廉政風險防控工作隨之大范圍鋪開。”黃先耀告訴記者,廣東目前已建立起各地級以上市、省直單位、高校、國有企事業單位全覆蓋的廉政風險防控基本框架,實現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152個省直單位,共排查出廉政風險點8萬多個,出台防控措施1萬多項。

廣東下一步將加快廉政風險防控信息系統建設,增加“科技防腐”含量,構建覆蓋全省的科技防腐運行網絡,逐步形成具有廣東特色的權力配置法定化、權力運行程序化、權力監控全程化的廉政風險防控體系。

相關報道

網曝“佛山人大官員身家過億”

涉事官員涉嫌嚴重違紀被立案調查

本報佛山3月20日電  (記者吳冰)廣東佛山高明“富豪官員”事件有了最新進展。佛山市紀委19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最新信息稱:“經研究,市紀委對高明區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陸幟然涉嫌嚴重違紀問題立案調查。”

佛山市紀委有關負責人証實了這一消息。該負責人表示,“這個網絡舉報內容比較詳實,可調查性比較強﹔可以說,目前我們手上已掌握一定的証據”。

自2月26日起,不少網站出現對陸幟然的舉報網帖,舉報其“住超4畝別墅、身家過億”,“圍閉市政街巷為私用”等。多家媒體記者隨后調查証實,陸幟然的兒子仍在其任職地即高明區經商,觸犯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有關規定。2月28日,佛山市預防腐敗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肖秀明向記者表示,佛山市紀委正按相關程序,對網上舉報的內容進行核實。從佛山市紀委表示對網上舉報內容進行核實到對陸幟然立案調查,中間僅隔了18天。

據悉,陸熾然改革開放前曾任小學老師。1985年至1993年,陸熾然任職原西安鎮河江村大隊長兼村支書,1993年,他被推薦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1994年,陸幟然被任命為原西安鎮鎮委書記,其后仕途步步高升,直至2010年被任命為高明區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

分享到:
(責任編輯:蘇楠)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