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在國外留影
張京(左一)進外交部后軍訓照片
張京昨天托同學回話:不便接受採訪
如今,當年班裡的同學,相當一部分出了國,有的在讀博士,有的搞科研,也有的回國做了建筑師、翻譯等,但讓奚先生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有些“印度混血”的張京。
昨天,通過奚先生帶話給張京,能不能接受快報的採訪。奚先生和張京本人取得聯系后回話說:“因為外交部有紀律,她現在不便接受採訪。”
昨天,一位叫“小伊克爾”的網友發了一張照片,引來一百多條評論。
照片是一女生和一個男生在學校教室的合影,照片中的女生神似張京,但和現在的照片相比要稚嫩得多。
“小伊克爾”是這樣描述這張照片的:你們不要覺得人家美女翻譯氣質出眾現在長得像趙薇啊!人家當年也長得很朴實的呀!
昨天下午,記者通過微博私信,試圖聯系上這位網友,但沒有得到回應。
因為時差關系,昨晚9點多,剛起床的“小伊克爾”終於看到了私信。
“小伊克爾”說,他現在在美國,是張京的高中同學,那張照片是高三時拍的,因為這兩天看到張京出名了,有些想念老同學,就發了這樣一張合照,沒想到這麼多網友關注。
“不要被她冷艷的照片蒙蔽了,嘿嘿!”“小伊克爾”說,印象中的張京,很活潑好動各種愛玩,和冷艷完全不沾邊,大概是職業的要求,需要時刻保持沉著冷靜,所以才會有照片裡的樣子吧。
人人網裡,張京給一道菜取名:
“這隻不過是個裝了燒雞的菠蘿”。
人人網有個搜索好友的功能,輸入“外交學院”,“浙江杭州”、“性別女”幾個關鍵詞,有幾百條相關尋找結果。
沒想到,在顯示結果的第一個頁面,就看到了張京的名字,和她那神似趙薇的頭像照片。
進入張京人人網的主頁,頭像照片中她穿著一件白色T恤,黑色背景,披著齊肩長發面帶微笑,和人大記者會上的“冷艷”有很大的不同。
主頁中的音樂欄目是空的,日志欄目中,有她寫的5篇日志,最近的那篇,更新時間是2010年10月10日,叫做《心葉》,是一首詩:
聽這首歌我想起了龐德的那首詩
我已不能對教我這詩的人說謝謝
但這詩留了下來
它會一直陪伴我
正如這歌
於是怎樣都好都好。
和日志的更新速度相比,張京在人人網更新相冊的頻率要勤得多。
進入張京的網絡相冊,大部分是她旅行世界的照片,有英國的倫敦、德國的斯圖加特、瑞士日內瓦,沙特、南非、荷蘭、梵蒂岡……
這些照片雖然不是專業相機拍的,但色彩和構圖都很漂亮,照片中有歐洲的古堡,藍海沙灘椰子樹、熱帶的雨林、以風景照為主,偶爾也有幾張她的留影。
在一個叫做“把菜燒熟!”的相冊中,張京展示了自己的廚藝,有一張照片中是平時她常給自己做的飯,一個盤子中盛著米飯,生菜、蘑菇和熟三文魚,還有看起來蠻復雜的一道菜——一顆塞滿了食物的菠蘿。張京給這張照片取名“這隻不過是個裝了燒雞的菠蘿”。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相冊叫“軍訓…”,是張京進外交部后軍訓的照片。在一張照片中,張京和其他3個女生穿著迷彩服,手拿沖鋒槍,站在寢室裡擺著造型。
有一張照片記錄的是一塊黑板,上面寫著“外交部軍訓三聯評比欄”,張京被評為了“訓練之星”。
張京高中班主任:
那年她保送進了外交學院大家都覺得有點“屈才”了
通訊員 李甫貴 記者 張娜
昨天12:14,杭州外國語學校校園網登出一條新信息,喜氣洋溢:“我校畢業生擔任全國人大記者會翻譯”,近日在全國人大記者會上爆紅的“美女翻譯”張京,2003年從杭外畢業,保送到外交學院英語專業,2007年被外交部錄用。
“在我校就讀期間,張京成績優異,素質全面,在英語方面尤有特長。大學期間,張京先后在第十屆‘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上榮獲冠軍(與隊友合作)、在第十屆‘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中榮獲亞軍。”
昨天,我們聯系上張京在杭外讀書時的高中班主任胡躍波,也是她的英語老師。
她完全有能力進北大、清華
但立志要做外交官
胡老師說,最近看到張京走紅,覺得她越來越漂亮了,中學時的張京沒有別的女生那麼外向,性格很冷靜。
胡老師說,張京是個執著、專注的人,知道自己要什麼。
“她初中起就立志做外交官,想將來進入外交部門工作。高中三年她成績很優秀,完全有能力進北大、清華這樣的綜合性大學,但她選擇繼續追求夢想,保送進了外交學院,大家都覺得有點‘屈才’了。”
胡老師說,張京各學科都很好,英語尤其優秀。高二畢業時,她拿到獎學金,暑假去英國游學10天。住在當地一名女高中生的家裡,兩人成為非常好的朋友,談人生觀、價值觀,后來一直有聯系。“你看,短短十天,她就和別人有這麼深交流,英語水平是不是很厲害?”
“學校每次開家長會,張京父母都一起來,對於女兒的教育,非常重視。”胡老師說。
另一位同學也進了外交部
胡老師說,張京班裡有20位同學,大家相處得像兄弟姐妹,出路都不錯。高三畢業時,有的高考、有的保送,不少人出國。有的學生還在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名校讀博,專業涉及面很廣,有經濟、建筑、計算機數學、神經醫學、天體物理等。
有4位女生讀了英語專業,張京是其中之一。
另一名女生趙婷,進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后來進了外交部工作。剩下兩位女生,一位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讀博士,專業是翻譯﹔另一位進了北京語言大學,后去英國讀精算,現從事相關行業。
胡老師說,翻譯作為一種職業來說,越來越專業。一是因為很多人自己具備外語能力﹔二是技術進步,有很多工具可以幫助翻譯。不過做到了外交部這個層面的翻譯,就不單單是語言上的要求了,對政治、文化、經濟都要有理解。
杭外有30多名畢業生
在外交部工作
據杭外校園網介紹,杭外建校近50年來,已有30多名畢業生在外交部工作。
有人成為大使,比如中國駐印度大使張炎﹔有人成為外交部的主要翻譯,如85屆畢業生鄒肖力,87屆畢業生張建敏(成為外交部新聞司參贊),97屆畢業生錢歆藝等,先后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擔任翻譯。
張京當年英語競賽演講稿——
我的家鄉杭州
為保護生態付出了艱苦努力
昨天,微博上還流傳一段張京參加2005年第十屆“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總決賽的視頻,張京當年是作為外交學院選手參賽的,並獲得亞軍。競賽以北京2008年奧運會為主題,她的演講題目是《全球化影響與中國傳統價值觀》(節選)
早上好,女士們和先生們:
在東西文化密切交流以前,中國人向往的一直是中國畫式的生活——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具象畫面、中國古代哲學智慧的精髓——對和諧的向往,自古就深深扎根於中國人的心中。
這樣的傳統價值觀有利有弊。一方面,它促成了中華文明獨有的源遠流長,另一方面,國人們過分地滿足現狀,沒有動力去追求進步與改變。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我們理想中的和諧受到了沖擊。
……
從以上例子中,我們看到了全球化帶來的不和諧結果。
但出現這樣的結果,我們要歸咎的並不是全球化,而是我們的態度——如果我們能依舊帶著傳統的和諧心態去追求全球化,那麼成果就必將高於成本。
以我的家鄉杭州為例,多虧了市政府多年來為追求生態發展所付出的艱苦努力——各色水禽們經多年遷徙后回到西湖,繼續在這裡安居﹔湖岸邊,玩滑板和極限運動自行車玩家們在炫技﹔附近的小廣場上,各年齡層的人們在這裡游戲,有踢毽子的,也有放風箏的——這樣的畫面雖然不同於傳統的中國畫,但它傳遞的是全球化時代裡的現代和諧感。(翻譯:章貝佳)
來源:都市快報 記者蔣大偉
(來源:新華網)